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田天、王莹:爱让每一处都有温暖
2017年02月13日 10:29:4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春节前夕,我们有幸深入一线,也是第一次加入到新春走基层的队伍中。1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从乌鲁木齐一路向北,气温从—20℃到5℃,从现代化的企业走到生产车间,从村民家中走到社区课堂,每一站都有感人的故事,都能感受到温暖。

    爱心团购

    在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村,村民白秀萍的丈夫在2015年患白血病,欠下20多万的外债后去世,三个儿女中,大儿子又遭遇事故致残,原本幸福的一家陷入贫困。2016年,当地扶贫办在了解情况后联系爱心企业给她家送来了近百只芦花鸡鸡苗,眼看着芦花鸡已经长大,却遇到了销售难题。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金土地》《895帮帮忙》发起了“爱心团购芦花鸡”公益活动,在广大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不到3天白秀萍家的芦花鸡就销售一空。事后白秀萍遇到我们时激动的说,现在来找她买芦花鸡、咨询芦花鸡、预定芦花鸡的人越来越多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净赚7000多元,让她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过年了,这些钱给家里也解决了一些困难,可以安安心心的给娃娃买些吃的、穿的,高高兴兴过新年。

    和天鹅的约定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离乌鲁木齐最近的一块湿地。上世纪60年代,随着农牧业生产对湿地的破坏,多种水禽和依赖湿地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出现濒危或灭绝现象。2008年玛纳斯县启动“退耕还湿、退牧还湿”工作后,6年来共退出1万多亩耕地、6万多亩牧业用地。今年62岁的白连正是一名普通的湿地管护员。5年来,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每天要绕湿地公园行走二三十公里路进行巡护。采访那天室外温度-25℃,我随白连正一起喂食,巡护湿地,观测天鹅。2个多小时,脸冻得嘴已说不开话,脚已冰至极,那时我就在想,一天两天可以,而多年来日复一日的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白连正告诉我,作为管护员,从进入湿地的那天起既是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自豪。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实在的想法,就是干到实在走不动了,就不干了,因为我和这些他们(天鹅)有个约定——每天早晨9点,我会在这里喂食等候着他们。

    白连正每天除了对湿地进行日常巡护管理,还要对周边农牧民及游客进行生态保护宣传。“退耕还湿、退牧还湿”之后,白连正们依旧守候在这片土地上,只是由当初的“垦”和“牧”变为现在的“护”。转变的背后,是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向好发展的一个缩影。

    六点半双语课堂

    在伊宁市伊犁河路街道办事处巴依阔恰社区,有个“六点半双语课堂”。祖丽胡玛尔·尼亚孜是伊宁是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她利用工作之余在这里当志愿者教孩子们学双语。政治寒假时期,孩子们每天都来到课堂算算术、填成语、读课文……吾买尼江觉得特别开心。“六点半双语课堂”是伊宁市财政局乡镇财政管理局驻伊宁市伊犁河路街道办事处巴依阔恰社区“访惠聚”工作队成员为该社区贫困、低保家庭中的1至5年级学龄儿童开办的免费辅导补习班,每天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为这些孩子辅导、补习功课,解决孩子放学后家长没时间辅导其功课的烦恼。工作队队长布哈丽切木·苏里堂告诉我们,工作队利用社区会议室,开办了“六点半双语课堂”,招聘大学生志愿者来为孩子们补习,让孩子健康成长,让父母更加放心。居民卡力比努尔将两个孩子都送到了社区“六点半双语课堂”,卡力比努尔不会说汉语,维吾尔语也是只会说不会写,现在看到两个孩子假期都抢着去社区课堂学习,她很放心。

    10多天的走基层采访,让我意识到在村里采写新闻和在材料堆里、网上找新闻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状态。村民质朴的言语,让新闻更加鲜活、生动,而双脚走出来的新闻,更有深度和生活气息,自己也感到自豪。初为记者的我需要去了解的还太多太多。这也要求我要多地深入一线和基层,去发现更多的感人故事。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52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