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手记] 这个春节,我们依然在一线
2017年02月10日 12:03:08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人民日报总编室宋宇:以夜为友 以文为伴

    2017年1月28日,丁酉鸡年的第一天。

    可能是因为除夕值班的疲劳,窗外的鞭炮声丝毫没有影响我一上午的睡眠。下午带着点自以为的“仪式感”补看了央视春晚,整个白天悄然度过。

    夜幕渐渐降临,我开始调动起精气神儿,和远在山东的父母视频拜了年,约春节留京值班的同事吃了顿晚饭——和大多数人的大年初一不同,有了除夕值班的经验,我感到自己新一天的开始才真正即将开始。

    毕业半年,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编辑,今年是我第一次经历春节值班。

    除夕夜的夜班令我疲惫,更令我新鲜、难忘——当父母把年夜饭摆上桌时,我刚打开采编业务系统;当微信群里红包满天飞、未读信息爆满时,我或者在联系美编调整版式设计,或者在查找数据、核对信息、润色稿件……

    大年初一的夜班,和除夕夜一样,我依然和另外两位同事负责要闻四版。春节前后,“新春走基层”的稿件常常见诸此版,假期时候更如同专版,喜庆、热闹、鲜活、振奋,是版面的基调。

    不过,第二次值守又和除夕夜时第一次不同,对我来说,淡定、从容多了。除夕夜仿佛让我成长了一大截;也许矫情点说,这是因为,没有什么时候比在别人欢聚之时以文为伴,更能让我流连于对新闻的专注、对媒体的执著吧。沉浸于报道中,是与这个世界的一次握手。

    晚上8点,夜班工作正式开始。副主编张彦春老师从稿库里选出几篇稿件,分配给我和另一位同事进行第一道编辑。

    我手上的其中1篇稿,是某地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棚种植户春节期间不休息,通过互联网继续卖农产品。和往常一样,根据版面空间对文章进行精简压缩。不过20分钟后,我得知这篇稿件另有安排,不在本版刊发。

    稿情随时有变化,这是夜班编辑的家常便饭。尤其是春节期间,大批记者也没有正常的休假时间,分赴各地采访民情,涌现出大批“走基层”好稿。让这些类型不同的稿件在不同的版面发挥最大的功能,是夜班编辑随时相互沟通调整的工作。

    撤掉了这条稿子,我又拿到了一条列车车厢上演“小春晚”的稿子。这条飞驰在青藏高原的列车,不仅见证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和睦,也展现了陌生人在春节之际流露出的温情。

    我不禁想到结束这次夜班,我可能来不及多睡一会儿就要赶往火车站,踏上回农村老家的列车。期待看看家乡的变化,想想久违的亲人,心里不免有些痒痒的。编辑在“后方”用版面“走基层”,心情也常常被“前方”用笔杆“走基层”的记者和他们笔下的人与事牵引着。

    晚 9点到10点,似乎是放鞭炮、放烟花的高峰期。夜班平台虽忙碌,但安静。噼噼啪啪的背景音中,指尖嘀嗒作响的键盘声让我印象深刻。媒体守夜人的魅力,在爆竹和键盘别致的呼应声中放大。

    晚10点30分,李宝善总编辑来到夜班平台看望大家,并随后和大家在食堂共进夜宵。

    晚11点到12点,稿件基本妥当,图片选定并拼好,版式基本成型,剩下的工作就是反复修改润色、调整细节。

    凌晨1点,版面工作也已经临近完成。看到版面上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四字或五字为一组,两组为一题,平实而紧凑,唯独一篇解释“西红柿味道不如从前”的科普小简讯不是。我忽然来了灵感,赶紧给张老师报了个题目——“番茄口感孬 或因颜值高”。整个版面题目风格更统一了,已有几分困意的我又感觉神清气爽起来。

    凌晨1点半30,下班。今年的春节值班对我来说就已经结束了。走出报社,一名代驾司机骑着电动自行车从我眼前掠过,远处,一个拉着行李箱的人钻进了一辆出租车。和我一样,春节工作的人有很多;和我一样,春节回家的人也有很多……

    春节前,总有朋友关心我“留守”,甚至“同情”我。但我从没有觉得春节值班是一件让我惆怅的事情,反而对此番体验充满期待。

    我想我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通过提炼、组合,或者去粗、取精,或者用图像传情、以色彩达意,编辑的创造性就在于。春节让心头生出许多种感情——留恋、思念、盼望、希冀……我把最内向的那部分留给自己,把最外放、最浓烈的那部分留给版面、留给读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46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