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左黎韵: 精准扶贫正结出果实
2017年02月09日 16:12:27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2017年春节期间,重庆日报记者在基层采访。记者 左黎韵 摄

    新春来临之际,重庆日报10多名记者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重庆日报副总编辑姜春勇的带领下,奔赴綦江各乡镇,探访当地脱贫攻坚、农村危旧房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乡村卫生室建设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全媒体传播乡村新春新变化。

    我有幸参与了此次采访行动,一路行走、一路采访,一路见闻、一路惊喜!一点没有离家的寂寞,一点没有奔走的劳累。工作的快乐,同事的友谊,田野的辽阔,让我直把农家作自家,身在他乡如故乡!

    应“新闻”呼唤

    农历大年三十的夜幕降临,记者来到綦江区永新镇生坪村“寿园农民新村”,路灯闪烁,硬化道路干净整洁,一些农户的家门上张贴着新春对联,村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象。

    “等开了春,我打算去小雷那里抱两只猪仔来养。”郑邦华告诉记者。郑邦华口中的小雷名叫雷松,是村里培养的“本土人才”。在生坪村建起生态猪养殖示范基地。雷松告诉记者。目前,养猪场共有200头母猪,1000只仔猪。此外,他还搭建了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

    目前,生坪村正引入农业公司,打算在安置点附近建造200多亩桂花园和千余亩马尾松基地,发展乡村旅游。

    提起新年愿望,张吉玉脸上露出微笑,“也没什么大想法,就盼着早日住新房,儿子早成家。”

    “入住后,我打算在底楼开个小商店,二楼主卧留给儿子做婚房……”说起新房子,张吉玉就十分高兴,“以前做梦都想住上水泥房,现在终于能实现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小目标”,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共同托起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以“记者”之名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坐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新春走基层是一路走,是一路感动,也是一路学习。

    村民质朴的言语,让新闻更加鲜活、生动;而双脚走出来的新闻,更有深度和生活气息,网民也爱看爱读。原来我老觉得记者是“杂家”什么都懂,现在发现村不少干部才是“全才”。他们为了群众生活得更好、感受到“中国温度”,付出了太多太多。这也激励着我们要更多地深入一线和基层,多发现感人的故事,让自己写的文章更温暖、更感人。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利用手机视频,在报社官网、两微一端推出了视频、音频报道,展现了报社在新媒体建设上的新成果。

    新春走基层,不仅仅是自己采访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是思想境界的提升、职业素质的锤炼。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52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