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王鑫昕、玄增星:在绿皮火车上体验“和谐”
2017年02月09日 14:57:1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高铁普及得越多越好,最好替换现有的所有铁路线。但乘坐并采访过5634次“绿皮车”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个想法是天真的。

    当乘客阿约瓦达说起两块钱的车票时流露出兴奋表情,当背着80斤折耳根上车的曲木阿呷说5634次是自己“维持生计的唯一出行工具”,当彝族年时老乡们赶着猪上车准备过年时……“走基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这些场景告诉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是多元的,铁路仍在为这些老百姓提供“绿皮车”服务,尽管这种服务几乎无利可图。

    这是另一种“和谐号”。成都铁路局成都客运段的同志跟我们说起这趟车的时候,就是用“和谐号”来形容的。他们说,有一年彝族老乡赶着猪上车回家过年的图片被发到网上之后,瞬间就“火”了。车上的铁路职工感到紧张,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讲,牲畜是不允许上客运车厢的,他们生怕领导怪罪下来。不过,了解实情的领导并没有责怪他们,因为这恰恰体现了这趟车存在的最大价值——满足大凉山区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人畜同车的场景,看上去混乱不堪,却体现了铁路服务民生之“和谐”。

    我们就是被这个“和谐”打动的,因此决定上车实地采访。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高铁网上飞驰的“和谐号”动车组,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中国贫困落后的大凉山区,还有这样一趟“和谐号”——它的时速只有几十公里,车厢条件远远无法跟动车组车厢比,但它却是最受彝区百姓欢迎的列车。

    我们在车上度过了半个白天、半个夜晚的时间,实地采访车上的工作和乘客的体验。夜晚,列车以40-50公里的时速在山区缓缓攀爬的时候,大凉山区杳无人烟,繁星布满夜空,而在5634次的车厢里,却热闹非凡。他们喜欢这趟车,因为票价便宜,最低票价两块钱,因为路过他们远在深山里的家,因为包括家禽牲畜在内的生活必需品可以上车……他们不嫌弃这趟慢车,因为这和他们生活的节奏几乎同步。

    列车员们以7天为周期,轮换上车工作。车上条件简陋,没有餐车,他们要提前跟路过的一个车站预约工作餐,车上甚至没有电烧水炉,但彝族列车长阿西阿呷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她可以用彝语和她服务的乘客们交流,并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很多乘客都认识这位爽朗的女车长。这是另一种“和谐”。

    采访的时候,我们好奇地打量车上的一切,大城市的年轻人恐怕都没见过的“绿皮车”的装备,但这趟车确确实实是彝区老百姓的“刚需”,也许网友可以遗忘,但是铁路不能遗忘。在我看来,这也是“走基层”的意义——打捞可能被遗忘的价值。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43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