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掌声·嘘声”激励中国电视媒体前行
2017年01月09日 10:30:0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我们每一年都会用掌声和嘘声的方式,针对这一年里中国电视媒体对当下公共事件的报道和节目传播,表达自己独立的学术立场、独到的专业评论,来激励中国电视前行。”日前,在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评选发布现场,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评选“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的初衷。

  本次评选活动共颁发了4个“年度掌声”和一个“年度嘘声”。

  掌声意味着认同与致敬。第一个“年度掌声”给予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体内容的电视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工匠之心记录工匠精神,为纪录片开辟了传播新空间而赢得第二个“年度掌声”,第三个“年度掌声”致意小成本、小制作、高品位纪录片《我从新疆来》,第四个“年度掌声”则聚焦社会伦理剧《小别离》。

  纪录片的本质是艺术而非技术,是人文而非资本,这是中国电视急需走心的小制作。作为纪录片《我从新疆来》的推荐者,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看来,纪录片《我从新疆来》获得“掌声”的原因在于,在中国电视普遍追求“高大上”的潮流中,在新疆题材纪录片纷纷致力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身份”的宏大叙事时,《我从新疆来》制作团队却对“人的精神”进行深度挖掘、仔细雕琢,描摹出新疆人骨子里的善良和真诚,从新疆人的角度展示了当下中国人的态度与形象。作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荐人,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张同道表示,该片的成功,为纪录片开辟了传播新空间,也说明了纪录片应该探索多渠道播出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和观众,从而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

  嘘声意味着批评与提醒。每年的“年度嘘声”都会关注本年度电视及拓展领域中所出现的媒体责任意识缺失,传播过程中的失语、失真、失度、失衡等问题,发出学界独立的警醒之声。今年的一个“年度嘘声”则聚焦于“王宝强离婚”事件的舆论风波。对此,俞虹通过大数据梳理了整个事件的媒体报道和舆论走向。自2016年8月14日凌晨至8月17日,王宝强离婚事件持续发酵,始终位居网络热点事件排行榜第一名,报道共计34万余次,远超同时段其他新闻的关注度。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96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