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国产剧的礼崩乐坏真的没治了?
2017年01月09日 08:27: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上周四,我一“失足”误入了《孤芳不自赏》媒体采访群,首次领略了什么叫大写的尴尬。那场微信采访的画风是这样的:

  问:制片人请回答一下钟汉良和Aanglebaby(杨颖)是否拿走了天价片酬?

  答:片酬略低于市场价,具体多少是机密。

  问:两位主演是否“轧戏”没有给足档期?

  答:钟汉良给了两个多月,AB(杨颖)在组97天。

  问:档期充足,为什么法场戏和普通的朝堂戏要用替身?两个主演聊个天都不能实拍,要抠像?

  答:两位主演很敬业的,有一场大殿戏,40度的高温,钟汉良一身铠甲,AB(杨颖)跑了七次,汗顺着演员的脖子啊、脸啊哗哗往下流……(此处略去赞美演员敬业的500字)

  问:请问为什么室内戏要抠像,文戏用替身,淋雨还得用特效?

  制片人已下线。(画外音)

  制片人对于替身、抠像的避实就虚,还如此充满感恩!国产剧何以崩坏至此?!两个原因:一是明星价格太高;另外一种原因则是,明星价格高、制片方懒、双方一拍即合,弄出这么个东西合伙玩观众。这就不难理解,把戏被戳穿时,为何制片方不敢甩锅给明星,还要昧着良心给人家点赞,因为真要撕起来,收视率往下掉,谁都扛不住。在这方面上,明星、制片方包括播出的电视台、网站以及刊登营销稿的自媒体都是利益共同体,谁也不比谁干净。

  这个问题难道无药可救?未必,一低一高,相互配合。低的,打基础——建立真实的收视率统计系统。收视率是不是万恶的?我们真的不知道,因为业内人士说目前90%的收视率是假的,数字高低全靠出钱多少。为了治理这个问题,广电总局发起过反收视对赌协议,行内导演举报过收视造假,收视率发布方索福瑞报过案,最新的一次是1月6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又倡议签署《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然而,事实早已证明,没有收视率发布方的具体行动、主管部门的强势介入,仅凭行业自律、表态根本无济于事。

  况且,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让收视率恢复正常。据了解,截止到2015年,索福瑞在千万级的城市中拥有的样本户不过400个,全国样本户总数是6.1万。然而,2015年,全国数字电视覆盖用户规模是3亿户,你认为在这个分众年代,6.1万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3亿户?所以,什么时候才能多设几个样本户?传说中的全媒体收视率究竟在哪里?谁能给个时间表?

  只有收视率真实有效,你才能看出到底有多少人还在为“孤芳”捧场。否则,明星坑制作方,制作方骗电视台(包括视频网站),电视台、网站拿假收视忽悠广告主的“接龙游戏”就会一直玩下去,最终买单者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和投资影视股的股民。

  当然,也可能在收视率真实的情况下,“孤芳”同时段收视率第一,播出四天点击率4.3亿的数据没掺水分。那么,只能行政干预——既然歌唱类真人秀多了要限制,亲子类真人秀炒作儿童要减量、网络大电影粗糙劣质要下架、“武媚娘”胸大必须剪成“武大头”,为什么“孤芳”这种已经击穿国产剧质量底线的电视剧还能播?

  不要总拿市场供需关系说事,涉及到产业走向的大问题时,必须有一只手能遏制住市场这批脱缰野马——广电总局雷霆处理《叶问3》票房造假,电影票房2016年就理性回归;证监会严管“明星证券化”,影视类概念股就集体退潮。两件事前后因果关系已经证明,资本固然逐利,但在政策走向日趋明朗的领域却不敢造次。管理部门高调出招,真正下架几部价高质次的电视剧,面对实实在在的亏损,你看下回谁还敢往流量明星身上扔钱?

  反过来说,越是大IP、大投资、大明星的大剧越有示范效应。如果“孤芳”能大赚特赚,那么如上所说,人形立牌演戏的日子就真的不远了。

    原标题:国产剧的礼崩乐坏真的没治了?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965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