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已死"引争议 自媒体时代理怎么讲话怎么听
2016年12月19日 08:49:5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昨天本报报道了“影评人称‘张艺谋已死’ 乐视怒发‘警告函’”一事。这件事情直到今天依然在网络中发酵,引起人们的热议。

  张艺谋的妻子陈婷在微博中称这样的人身攻击也叫“影评”?这样的水平也配叫“影评人”?“导演辛辛苦苦工作,兢兢业业拍电影,从不计较任何不公平的对待。难道因为这样就可以任由你无底线的谩骂与攻击吗?就因为拍了一部电影,你就这样诅咒,你的素质在哪里?你的良知在哪里???!”自然,伴着自己的不满,陈婷转发的都是热赞《长城》这部影片的评论。

  而支持“亵渎电影”的影评人也不在少数。例如网友“周铁东本人”就称“‘亵渎电影’君的一句影评引发轩然大波……在一个健全的产业中,影评是一个独立于产业并与产业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次产业,影评人大拇指的屈伸便能决定一部影片的生死”。

  然而,穿过纷杂的各方说法,越过《长城》这部电影,我们会看到这其实正是当下自媒体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的“话语权”都在放大——个人希望引领舆论,企业希望控制舆论。

  但事实和真相是否就能够在这种纷繁芜杂的声音中,得以显现;真理是否能够在个人和组织机构的话语对立中越“撕”越明?艺术以及审美能否真的在这样的争斗中得到普及?文化是否能够在这种网络土壤里得到发展?

  北京青年报文化版组借此希望能够听到更多普通读者与专业人士的声音,更希望您可以通过本报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自媒体和社交媒体时代,理该怎么讲?话又该怎么听?

  今天,我们先刊登一篇本报记者肖扬的评论。

  我不喜欢《长城》,更不喜欢你说“张艺谋已死”

  12月16日,张艺谋新作《长城》上映那天,一个挺着大V的影评人在微博上宣布:“张艺谋已死!”然后,还配了祭奠亡灵才有的三根小蜡烛。

  就因为一部电影,恨人恨到了死的程度,不愧是中国的影评人,带着中国社会目前特有的混账劲儿和戾气,掌握点儿话语权就觉得自己能把人说死;为了哗众取宠,自己负责“语不惊人死不休”中的“惊人”,别人负责“死”。以前的流氓小混混儿才动不动就说:“我弄死你!”但往往这种人心里最虚,属于撩开上衣,文身的图案是蜡笔小新的那种。

  《长城》是无脑的爆米花电影,大家看完后都是一声叹息;我也奇怪长相硬朗得如同秦地兵马俑的张艺谋导演,为何会在商业的面前酥了骨头;我也奇怪为什么那么多男明星都在戏中争相挂掉而去成全一位怎么都红不起来的蓝衣女主角;我也奇怪怎么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又排演了新的击鼓节目。

  对于这部不伦不类的商业大片,大家各自戏谑一番也就罢了,但咋就有人那么爱激动,整出个“张艺谋已死”?乐视的CEO张昭也是的,其实何必搭理这号人呢,在微博上来回@好几遍,骂来骂去却整不出真格儿的,反而弄得连不知道“张艺谋已死”的,现在也知道了。

  大V影评人的意思当然是指张艺谋的艺术已死,谁也不会傻到觉得张艺谋本人已经遭遇不测,但是,不能因为大家明白,您就觉得这么说很合理。其实关于死啊、活啊的,臧克家先生有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一首政治诗,政治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那里面关于谁死了、谁活着,老百姓都门儿清,诗人随后也有更多的诠释和表达:“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所以,大V影评人如果真的有才,不妨把“张艺谋已死”写成一首诗,一步步揭开它的隐喻色彩,一步步地深入张艺谋的内心世界,最终到达艺术的一咏三叹。

  电影没拍好,下次再拍就是了,或者你不看也可以,干吗非得揪着人家张艺谋导演的脖领子,那么咬牙切齿地说死死死的,“死”这个词的发音需要往外龇牙吹气,特别容易把口水喷到别人的脸上,会显得很没教养。我平日里最怕看人吵架,从来都躲得远远的,决不当围观群众,怕脏了我的耳朵。这次观看大V和乐视之间斗嘴,纯属因为我是记者,选题任务摊到头上了,但是,我写起来也很怕脏了眼睛。

  周遭的空气越来越脏了,口吐莲花的人越来越少了,目之所触、耳之所闻都没有什么欢愉感,这样活着虽然有时迷茫得不知意义何在,但正因为没有活到明朗透彻的境界,所以反而觉得每一天都在探索未知,这是生而为人的一种价值吧。推己由人,我觉得张艺谋导演也一定是在努力寻找自己电影生命的新的可能。我们不能因为他一两次、两三次、三四次的答卷不精彩,就说“去死吧”。

  记得有一次,张艺谋导演正好是在他的“7个葫芦娃”超生事件曝光之后,参加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舞台上的光很强,张艺谋导演一个人站在明亮中,但是记者们却盯着他人生中的灰暗,憋着要问他超生、交罚款的问题。那种对比,让人对他心生怜悯,他通体被强光笼罩着,白色的布景下,他连自己的影子都没有,就那么孤零零地暴露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发起攻击的媒体面前。那个时候,记者的眼中其实没有张艺谋,只有他的斑斑“劣迹”。那一刻,反而可以说张艺谋几乎“死去”——因为在那时,他根本就不存在。

  太多时候,我们把批判变成了最终的目的,享受着批判和抨击带来的快感。但是,我们忘记了批判只是一个过程,我们忘记了它最终要通向的,其实是美好。一个缺乏慈悲的社会,是断裂的。中国人与中国人,中国人与中国字,中国人与中国话之间,都丧失了亲密与灵犀的联系,就像是“霸凌”二字虽然刷爆了朋友圈,但我们却不知道怎么才能真正地保护孩子。如今,影评人提笔写出了一个惊人魂魄的“死”字,但是,他又哪里懂得“生”的含义是什么?(肖扬)

    原标题:自媒体时代:理该怎么讲 话要怎么听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915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