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从相“加”走向相“融”
2016年12月14日 11:10:53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12月7日,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全国省级党报集团媒体融合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近30家全国省级党报集团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总结交流省级党报集团推进媒体融合的经验做法,探讨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党报自信、融合自信、发展自信。本期《传媒周刊》汇集这次研讨会上嘉宾精彩发言和深度思考,期望能为业界读者了解当下媒体融合现状提供参考。

  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摆脱以报纸为中心的路径依赖?体制机制所带来的思维、人才与薪酬问题怎样破解?新媒体建设的资本有哪几种实现的渠道?在全国省级党报集团媒体融合研讨会上,与会者共同研讨困扰党报集团的诸多问题,在交流中启发思路,在学习中共勉前行。

  拔掉传统 旧有思维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张仁华讲述了自己身上一个事情。他说,自己为了能够了解微信的功能换了一部智能手机,可是为了将手机通讯录倒出来却用了整整一个星期。身边有人告诉他,其实手机有个功能可以存在云端直接传输。张仁华的自嘲,引来与会者会心一笑。在张仁华看来,互联网时代下,面对媒体融合,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互联网思维,而新媒体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就是思维问题。

  湖南日报社社长蒋祖烜说自己是一个“新人”,到报社后碰到传统媒体进入新转折,融合发展成为共同课题。虽然在媒体工作时间不长,但是让他感触较深的是,媒体融合的过程非常难,有专业团队之难,有资本投入之难,有技术引领之难,“但是想来想去,最大的困难是思想观念之难”。

  传统媒体人怎样才能拥有互联网思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结合多年的实践指出,传统媒体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样的情形?从宏观上看是同质化产能过剩,从微观上看是脱离群众。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要强化用户理念,走互联网路线就是走群众路线。“我们感到,互联网时代重建用户关系,实质上就是在互联网领域贯彻群众路线。必须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真正了解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重新找回主流媒体在互联网舆论阵地的话语权。”高海浩说。

  上海报业集团社长裘新也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融合发展早已不是一个路径选项,而是关系到舆论主导权、话语权,关系到主流媒体生存发展的一项战略使命。事实证明,必须抓住融合发展的时间窗口,启动越早越好,做得越坚决越好。除此以外,别无他路”。

  这让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梁建平很有感触,他说,媒体融合是一场革命,困难很大,只有用融合的思路才能解决融合的问题。过去不少报业集团盲目扩张,跨界过多,致使精力、资金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他认为,传统媒体要有定力,也要有毅力,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武装骨干力量。

  重构传播格局采编流程

  媒体融合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情,不少媒体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此过程中,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实现涅槃重生与华丽蜕变。

  浙报集团不断深化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一体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在前期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新一轮三端深度融合改革。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从11月19日开始,浙报集团将原来分割分治的三端媒体及其采编队伍全面融合,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人员配置、组织架构、生产机制、技术支持、传播体系等方面真正实现一体化。据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鲍洪俊介绍,这次浙报集团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加快推进《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从相“加”到相“融”,促使传播格局重构、采编流程重构、采编队伍重构。

  首先,浙报集团优化了原有的机构设置,将浙江在线原新闻中心、集团数字采编中心与《浙江日报》采编部门合并,以“大编辑部(编辑中心)+垂直采编团队”模式,打造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播技能的合成军、集团军。其次,设立全媒体指挥监测中心,集团总编辑指挥,值班编委任当月执行指挥,统筹“三端”采编事宜。再次,打造“媒立方”新型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为舆论引导、宣传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在介绍浙报集团“三端”融合的具体做法后,鲍洪俊也提到,新媒体体制供给是浙报集团媒体融合的大前提。“首先要有强大的新媒体,我们才能够谈得上融合。新媒体建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没有的要赶紧建;第二,多多益善;第三,省级媒体需要自信,做垂直类新媒体,深耕本土。”

  同时,鲍洪俊认为,媒体融合一定要遵循新媒体发展和融合的规律,一定要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观念谈融合,否则还是形合而神不合。此外,他建议大家要重视技术。“媒体融合本身一定要有技术支撑,一定要掌握新媒体技术。”鲍洪俊说。

  破解体制机制之困

  融合发展中,各家都有各家的难。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希望能够低成本扩张,弥补客户端建设资金、人力不足的短板;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希望推动旗下南海网在新三板上市,但是人员身份和薪酬没有办法解决;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内蒙古日报报业集团面临新媒体推广艰难、体制机制不活、人才支撑不力等无法实现内部融合的问题。

  从媒体的融合走向更深层次的媒体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许多资源和支持,比如版权保护、技术支撑、原创空间等。这些都可能是媒体融合的必要条件。但是,它们却未必是融合发展成功的充分条件——有了这些,就一定能到达融合的彼岸吗?裘新认为,“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在收获和教训中,我们真切体会到,所有这一切要素中,有一项必定是实现成功的充要条件:人才激励。”他分析说,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团队内部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与激励人才;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单一,员工晋升机制需要完善,对员工的激励手段相对单一;员工培养机制不能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不能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除了走在前列的浙报集团外,我们从其他报业集团也可以找出一些经验。目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鼓励员工创新创业,鼓励记者编辑利用新技术支撑平台,用互联网的观念打造独立的新媒体个体。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介绍,他们最近专门设置了互联网产业园以及新闻创客空间,让有想法的记者和编辑可以先行一步。向泽映希望重报集团通过多种方式与创业的记者编辑们共同合作,在发展壮大中实现双赢。“要用开放的观念,让他们敢于创新,同时,他们生产给我们的是内容,可以通过股权等方式融为一体。”

  南方报业集团的经验也值得思考和借鉴。在考评方面,南方报业给了很大的激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黄常开介绍,“我们制定了内部员工持股试点,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采编人员有新媒体思维,自己办的微信公众号,一年收入有几百万,这一类的采编人员很多,我们想在这方面进行分红持股;其次,在非媒体类、非内容类的合作项目上,希望打破原来的体制机制,让管理者持股。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离开全职单位,可以去合资公司任职。”

  发展新媒体需要资本支持

  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的投入模式究竟有哪些?裘新总结出了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财政扶持资金。扶持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直接作为项目补贴收入。这种投入模式在传统媒体转型起步最烧钱、最艰难的阶段,对党报党刊以及其他公益性、非市场化的项目,是不可或缺的支持。

  第二种是国有资本投资。财政扶持资金加上集团预算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项目公司。可以是纯国资投入,也可以在一定领域向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开放,向创始团队开放。

  第三种是产业基金投资。上报集团旗下目前主导发起两只产业基金。裘新表示,媒体集团主导发起产业基金,一般是两种考量:一是希望从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培育具有成长性、与集团主业具有战略协同的项目;二是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克服传统体制、机制、人才上的障碍,通过一定的投入,成倍撬动社会资本,实现规模收益。对发展新媒体来说,产业基金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中早期投资的风险,并缓解投资集中期给集团报表带来的压力。

  第四种是产业母基金投资。站在新3年的起点上,上报集团的目光正在投向资本之路的更高阶段——发起产业母基金。裘新说,希望把母基金特点与文化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充分结合,发挥国资背景优势,以市场化方式,通过文化传媒领域的“基金投资+项目投资”,形成贯通全产业链的生态布局。

  在解决资金问题上,大众报业集团也有其独特的解决方法。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郑立波认为,针对当前的情况,如果解决不了资本通道的问题,解决不了资本支撑的问题,融合也好,发展新媒体也好,其背后都没有支撑。他作了一个统计,2015年排名前10位的媒体集团,基本上都有上市公司,资金相对容易解决。但是对于像大众报业这样的媒体集团资本怎么来呢?郑立波给出的思路是,可以建设自己的投融资平台。

  在这方面,大众报业打造了3个投融资平台。第一个是山东省互联网投资平台,以大众报业集团控股的山东互联网集团为核心,正在做上市的准备。第二个是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资平台。第三个是齐鲁传媒平台。郑立波表示,通过这些投资平台,进一步拓展大众报业在资本领域的渠道问题。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904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