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力
2016年12月01日 09:57:4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重大主题报道是地市党报体现深度与厚度,彰显权威性、引导力,体现党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是新时期党报做好新闻宣传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水平的集中检验。近年来,《嘉兴日报》在做大做强做优重大主题报道方面作了持续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坚持大事大处理,力求重大主题报道产生重大影响力

  《嘉兴日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牢牢把握正确导向,遇到重大主题,坚持做到大事大处理,所有稿件与版面均服务于这样的重大主题,不断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为嘉兴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5年12月,为配合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多角度、多层次、全景式地介绍嘉兴近年来在高水平小康建设中的实践,全面记述嘉兴在科技创新、城乡一体化、对外开放、生态文明与民生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与正在做的探索,翔实地描绘新发展理念在嘉兴落地的生动图景,《嘉兴日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了采访报道组,由报社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策划,多次研究报道题材,梳理报道思路,组织深入采访,克服时间短、报道要求高等困难,精心打磨,几易其稿,于12月15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前一天,推出2万余字的长篇通讯《风正扬帆正当时——红船精神引领下的嘉兴共富路》,当天的报纸被及时送到与会领导和嘉宾的房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同时,在大会期间,《嘉兴日报》精心制作了两份特刊发送至2000多名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手中。一份是与《解放日报》合作推出的8个版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刊·长三角“互联网+”战略行动路线图》,在上海、嘉兴同步发行40多万份;一份是中英文对照24版的《互联嘉兴 互通世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嘉兴特刊》,体现了报道的高端与国际化。尤其是与《解放日报》合作办刊,这种跨地域、跨层级的合作,是深化沪嘉两地党报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产生了广泛影响。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重大主题报道呈现形式

  互联网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与时俱进地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呈现形式,决定着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嘉兴日报》推出“追寻1921南湖七一记忆”时,设计了与“七一”这个特殊时间节点相对应的“七个一”文本表现形式,即一件文物、一次寻访、一场对话、一段寄语、一种启示、一组微博,与新媒体互动的只有当时正如火如荼的微博一种形式。但这几年随着媒体呈现形式日渐多样化,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抗战原色”大型报道中,启动图片、视频、无人机航拍、文字统筹、插图插画等多种手段,从采访、编辑、版式呈现,到门户网站实时报道、微信微博同步推送,水、地、空多角度变化和全方位的立体呈现,为受众提供了一份反映嘉兴抗战的影像档案。

  这几年来,《嘉兴日报》顺应传播新形势,以“新媒体建设年”为抓手,加快新媒体建设步伐。做强一级新媒体,做大新媒体矩阵,完善互动功能,尝试新媒体跨界,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基础。2016年的嘉兴市两会、《嘉兴日报》的名牌栏目《对话禾商》全新升级版——“创赢1+1 禾商新动力”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等重大主题报道,在聚合报纸、网站、网络社交平台、移动终端等多载体、多层次的传播体系中作了更为深入的尝试。

  坚持团队合作,举全社之力做好重大主题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题材重大,且涉及领域广泛,要做深做透、做出影响力,非一己之功所能为。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打破部门、媒体之间的界限,组成强有力的写作班子,以团队力量打造精品。比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抗战原色”大型报道,尽管报社视觉中心担纲报道的“主攻任务”,但参与的部门几乎涵盖了整个集团。

  近年来,《嘉兴日报》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以新闻业务实践为载体,狠抓采编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求一线采编人员“上联天线”,关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鼓励一线采编人员“下接地气”,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显著改进报道文风。多年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记者和编辑的政治意识、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纪律观念,打造了一支随时拉得出、打得响的精干队伍,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打下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叶志强 作者系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编委)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872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