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谭健将军:新媒体到底是妖还是仙
2016年10月31日 17:15:16  来源: 中国军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日前,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谭健将军应邀赴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为该院师生作“我看新媒体”系列专题讲座。新媒体到底是何方神圣?有哪些特点?新媒体到底动了什么奶酪?它改变了新闻的什么?看完这篇讲座实录,相信能给你不少启迪。

    主讲人题记

    过去当我们说媒体时,媒体在水里,我们在岸上,隔岸观澜;今天当我们说媒体时,媒体在水里,我们也在水里。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人类社会无一幸免,别无选择地被新媒体的汪洋大海所包围,我们大家集体湿身了。

    我看新媒体——关于新媒体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谭健

    开讲之前,我想做一个说明,今天这个讲座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新媒体这个话题比较前沿,方兴未艾,远没有定型,也不可能定型,就像打靶的活动靶标一样,很难击中,因此纯属探索性的。我主要是站在新闻实践的角度,谈一谈我对新媒体的认识和理解,充其量不过是这些年自己在新媒体发展建设中的一些想法,今天提供给大家一起思考。其中有的想法还不成熟,有的想法可能还不能自圆其说,更不能指望有标准答案。所以我只能先引用龚自珍两句诗提前为自己开脱,他说“一事平生无齮齕,但开风气不为师”,我今天这个讲座当然谈不上开风气,只能算是抛砖,叫做“只抛砖头不为师”。如果这块砖没有砸到各位的头,却能达到引玉的效果,引起大家研究讨论的兴趣,我今天这个讲座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到底是何方神圣?

    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提出的(此时他说的新媒体与现在我们接触的新媒体相隔十万八千里)。美国《连线》杂志曾对新媒体的表述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综合概括:所谓新媒体,是指由技术驱动特别是数字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后带来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新型媒体。

    当我们界定新媒体的时候,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①都是技术惹的祸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②变化的动态过程

    不断更新、不断涌现、没法定型的媒体形态。科学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我们今天恐怕是需要去关注在数字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形态,比如正在兴起的VR(虚拟现实)还未成熟,AR(增强现实)又登上传媒舞台,里约奥运会的东京8分钟,给我们带来震撼。

    ③传统媒体坐标

    新媒体虽然不是从传统媒体身上生长出来的,但传统媒体是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参照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存在,不能脱离传统媒体谈新媒体。所谓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概括出不同的特点,今天在这里我只就个人的理解作一些概括和取舍,就“去中心化、碎片化、个性化、'核武'化、资技化、交互化”6点来阐释。

    1、去中心化

    中心化是说新闻生产和传播掌握在媒体机构手中,传播过程是以媒体为中心,自上而下的或从中心向四周辐射。比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这都是有组织的机构,人才、技术、资源相对集中并掌握话语权,然后单向传播,我说你听,是“主导受众型”。“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互联网是一个网状结构,没有中心节点,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中枢,可以纲举目张。而传统的中心化是一种层级式组织结构,它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此,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本质是去中心化,即对话语权进行解构,对媒体资源生态进行重新洗牌,表现在新媒体上,新闻面前人人平等 ,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也可以点灯。这里的平等指传播和接受的平等。任何一次传媒工具的变革都会带来一次话语权的转移。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技术驱动下,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就变成了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传播,这就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比如在各大网站,你在网上发布,我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你说东,我可以说西;你说的我不同意,我可能要吐槽,喷你几句。特别是自媒体、社交媒体,更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主席当年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他老人家的治下没有做到的,新媒体时代的网民做到了。换句话说,政治没有做到的事情,技术轻而易举就做到了(恩格斯: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技术形态的改变将会影响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当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时候,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极其有限,技术就是技术,意识形态就是意识形态,边际界限明显,互不干涉,相安无事。当技术成长到足够强大的时候,意识形态与技术的边界就越来越模糊,有时候技术影响意识形态,有时候技术就是意识形态。总之,技术自身发展到了这个份上,就不再甘于寂寞,开始伸手蹬腿到政治领域。如果主流媒体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从执政方式、管理方式上加以改进与改变,很可能就会沦为弱势群体。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是主流媒体不能不有所觉悟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自从有了互联网,对付社会主义中国就比较乐观了。她说这个话的自信就是建立在技术能够改变意识形态这个基础之上的。

    所以习主席要求我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2、碎片化(fragmental)

     也叫微内容。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所以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可以事先设定的程序。由于新媒体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你无法预知某一个用户什么时间上传一个什么内容,因为偶发(haphazard)所以显得零碎。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不是有组织的行为,而是零碎的内容、偶发的事件。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的概念,没有涉及到质的特性。碎片这个词或许能更好地表达出新媒体的特性,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从整体看,有一只无形的手会把它们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就如同市场经济一样。

    说到“微内容”,为了有助于理解,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权力的终结》(The End of Power)这是莫伊塞斯·纳伊姆的作品,此人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国际知名专栏作家,曾担任《外交政策》杂志主编十余年。在他任职期间,他撰写、编辑了大量图书,其中《谁劫走了全球经济》一书被翻译成14种语言出版,并被《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之一。

   

    这本书提醒人们:商界、宗教、教育、家庭内部、战场等所有领域的权力都在变迁,不仅正在从西方到东方、从精英到草根、从男到女转移,同时也在不断扩散和衰落。今天的当权者在运用权力时的束缚更多,更易陷入失去权力的危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巴西前总统卡多佐、金融大鳄索罗斯联袂推荐《权力的终结》,感叹纳伊姆写出了他们当权时难以言表的心声——运用权力办事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

    《权力的终结》表达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今天正在改变世界的不是大型行为体之间的竞争,而是微权力行为体的崛起及它们挑战大型行为体的能力。微权力行为体按照莫伊塞斯·纳伊姆的说法,包括叛乱分子、边缘政党、新兴创新企业、黑客、组织松散的活动家、骤然兴起的公民媒体、城市广场上群龙无首的年轻人和那些好像“从天而降”的具有领袖气质的个人,但它的土壤则是互联网孵化出来的新媒体,比如人数众多的“屌丝”。千万不能因为它的“微”而忽略它,听说过聚蚊成雷吧!

    3、个性化(personalized)

新媒体的个性化包括“网对我”和“我对网”。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新媒体的个性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网对我,二是我对网,网对我——blog是最显著的例子,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技术名词,一种自由开源的博客软件和内容管理系统),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就是我可以根据你的个性特点,进行个人定制,比如今日头条,你喜欢什么它就给你推送什么。我对网——因为“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没有把关人,所以每个人的个性极易张扬。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具有更强的社交功能、分享功能,更多的人情味。赵本山的女儿映客直播的网名叫“社会你球姐”,网上好多人求解这是什么意思,其实本身什么意思也没有,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模式,越生僻越搞怪越故弄玄虚越搞得神神秘秘,就越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却让你感觉越有意思越让你难以释怀。总之,就是要Hold住你的眼球,仅此而已,其个性色彩可见一斑。

    作为受众来说,个性化是因为新媒体带来了一个新体验,叫感官消费。过去你看电影看电视,是一种文化消费,而现在你消费的是新闻,是一种新闻消费,因为它走的是新闻传播渠道。新媒体时代,特别是网上直播,因为双向信息交换的频率越来越高,用户也越来越倾向于体验与感知,而互联网外置终端和它背后的产业链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使新闻变成了消费,比如直播。我这里说的直播不是电视台的节目直播,而是新媒体的一种形态,最典型的就是赵本山的女儿赵一涵,她的映客直播,已经成为中国全新的实时直播媒体,最流行、最高端的手机视频直播平台,明星网红都在玩。其中,映客二姐目前已经拥有近一百多万粉丝和近7千万的映票,其身价可见一斑。在她粉丝的映票贡献榜中,目前最高的个人记录是1100多万,按照映客32:1的换算比例,这位粉丝已为她刷出了30多万元的单,豪得令人咋舌。(有点像早期歌厅酒吧听歌老板打赏,一万两万十万八万往台上扔,当然这是为主播设计的一款软件,像礼品券,可以兑换钱)尽管很多主播因为与平台的签约关系,不便透露自己的收入,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计算,不少当红主播的月收入完全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此外还有直播平台花椒、yy、快手,直播网综60亿分贝、火星情报局(汪涵),都是注重感官消费的新媒体形态。要说俗它确实不怎么高雅,但它有大量的粉丝,人气很旺,只能引导,不能封堵。

    现代开放社会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异彩纷呈,泥沙俱下,非白即黑越来越少,能简单回答YES或NO的问题越来越少,中性的东西越来越多,灰色地带越来越大,面对这种现象怎么办?不能简单采用堵的办法,这要求媒体管理者与时俱进,因时因地改进管理方式。如果有人触碰底线,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但一般情况下的非原则性问题,应该多一些迂回式进步,少一些挺进式前行,因为灰色地带往往关系执政基础,谁争取到了大多数,谁就争得了民意基础。

    4、“核武”化

    新媒体具有核武器式的舆论爆发力和导向力。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范围、交互性等原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一个很小的信息像原子核裂变一样瞬间引爆,转移所有人的眼球,打乱原有的舆论格局,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扭转乾坤的核武之力”。比如王宝强离婚案(8月14日凌晨发的离婚声明),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国人的眼球,连奥运会这个举世瞩目的重大体育赛事都少有人关注了。这次奥运的最大收获是产生了一批网红,如中国泳坛第一逗比傅园慧,一夜之间成为网红,成为所有人关注的对象,包括外国人。因王宝强离婚事件冲击与影响,连“8.15”日本投降日都被人淡忘了。一件国家大事甚至世界大事的吸引力赶不上一个人的个人小事,还不值得引起注意吗?这是偶发的,也可以是人为的,不可不关注。一个崭新课题摆到我们面前: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主导舆论,需要练就“乾坤大挪移”之法。他是孙悟空,你就必须是如来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国家正常的舆论格局不被干扰和破坏。

    5、资技化

   

阿里巴巴的“媒体帝国”。

    新媒体是以资本和技术相结合作为强大后台支撑的。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集团与马云的高管团队两年多来,通过直接、间接、关联公司、个人入股等各种方式,将24家媒体纳入麾下或战略入股媒体、影视娱乐、音乐、视频、文学、动漫和内容分发等。

腾讯的“媒体帝国”。

    为什么一有钱有资本就钟情于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因为媒体是一种权力,叫做话语权。既然是权力,必然很诱人,能谋求许多好处。虽然它不是一种政治权力,但它可以转化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写过一本书叫《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拓展。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拓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人延伸或拓展自己的能力,就是要做更大更多的事情。

    国外资本暂且不去说它,国内资本那么钟情于媒体,不是说它想造反,想干什么有害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绝对不是。相反,他们是一批对时代发展特别敏感的社会精英,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来讲,这些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青睐媒体不过是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一种顺势而为,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不仅没有错,而且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进步,起码解决了许多就业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然是资本,它就必然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在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有的可能会不自觉地触碰政治边际。因此,在国家层面上不能听水流舟或完全依赖自律,而是要跟上去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上线是正确引导,底线是国家可控。总之,一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如果不掌握话语权的权重,潜在的政治风险是无法预料的。

    新媒体因为技术驱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同时又能大量地积聚资本,技术和资本一经结合,其力量太强大了,某电影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一个影视界明星大腕,没有那么多政治意识,不过是因为有钱而任性:反正我有钱,爱用谁用谁,你管不着!而一旦有事,资本大佬中的大哥小弟立马帮忙灭火。资本的力量由此显现。因为眼下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大都不是国家主流媒体,正能量的东西一露头就被删,共青团中央的微博也照删不误。你还没法跟它较真,他矢口否认你也无话可说,一句技术原因就让你无言以对。听说福布斯榜上有名的富翁,有好些都是其朋友。尽管这里面一些具体的内在逻辑关联我们不是特别清楚,也不想在这里做一些无端的推测,但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件事:这是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一个人可以与数千万人角力和对抗,所谓一人能挡百万兵,让我们领教了什么叫富可敌国,什么叫话语权,国内外资本势力对于新媒体的掌控达到什么程度于此可见一斑。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当然很多,比如我们头脑里的教条太多,条条框框太多,解放思想不够等。我这里只讲一点,那就是与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滞后不无关系。曾几何时,我们根本没把它当回事,甚至一段时间把它视为幺蛾子,盲目拒绝。当时媒体奉行的是“三不主义”:不信、不传、不转。于是,趁我们没有醒悟过来,从技术和资金方面,外资和敏感的内资就抢占了制高点,迅猛发展。

    上面主要讲资本,还要提一下技术带来的一些改变。因为技术上的网状结构,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在时空上产生极大差异,广播电视有时段,报纸有版面的规律,前者受时间限制,后者受空间制约。报纸版面的轻重、主次,标题的处理、版面区域的安排,在网站上不是特别明显。网络媒体是以时间流分布信息的,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网络媒体还没有形成像报纸一样成熟的版面语言。写作上也不同,网络新闻稿关注的是短、平、快。一弄就几千字的新闻稿,在网上是行不通的。网络标题的制作是大白话,直截了当,突出重点。什么标题的对仗、平仄、工整、文采,做得再好也不会有人在意。

    传统媒体有明确的发布时效、时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了受众的关注也有了时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定点关注,比如每天早上都有人等着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联播节目,每天晚上7点都有人等着看新闻联播。而网络媒体24小时在滚动,每天必须N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定点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会漏掉重要新闻。

    6、交互性(interactive)

    互联网上的互动有四个方面:①用户注册时的互动;②传播沟通时的互动;③对文本解释的互动;④游戏时的互动。

    媒体之间的互动。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互动性是新媒体独特的魅力所在。“伦敦爆炸案”提供了新媒体的多媒体互动整合案例。“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G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巨大威力。”

    媒体与人之间的互动。现代社会技术理性的极度张扬,使得人异化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变得越来越小,心理空间越来越窄,给人的压抑越来越大,很容易被技术所操纵。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和功能,它不仅是社会的一个零件,而且重塑了社会结构的面貌及其运动规律,特别是新媒体具备的交互性特点,适时地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被现代社会压抑的生存空间,终于找到了网络虚拟世界这一出口。于是,新媒体(网络、手机等本身就有娱乐工具的属性)的服务娱乐功能得到极大强化。生活服务,如选购汽车、电器的知识等;民生服务,为大众排忧解难等。现在各种服务性内容特别是娱乐内容也成为新闻组成部分。我们来看两个小视频《唧唧歪歪》《网络搞笑集锦》。这类视频有意义吗,没有,顶多不过是有意思;你受到教育吗,没有,但你笑了乐了,消费了享受了。现代社会压力这么大,笑了乐了可以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这是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功能,把灰色的东西变成了一种生活调料,起码不是负能量。

    新媒体的交互性必然会加剧加快信息流动和社会流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动员功能。军队现役人数约230万,此外还有武警与民兵预备役兵力数百万。而现在我国网民规模超过7亿,网络游戏用户近4亿,比起游戏大军来,现存的所有动员力量都不能望其项背。

    一位哲人说,人最大的自由是在游戏中实现的。比如在国外火爆的一款游戏《pokemon Go》(口袋妖怪 Go),上线11天,美国玩家已经达到955万,它的用户活跃度让三大社交网站败下阵来;它让任天堂的股价涨逾80%,市值几与索尼持平;7月6日,游戏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地上线,4个半小时迅速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免费应用。上线仅三天游戏服务器便崩溃三次。此前最火爆的社交网络工具Facebook,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仅为22分钟。台湾众玩家追逐pokemon Go稀有精灵致交通瘫痪。前不久荷兰海牙市政府宣布起诉这款游戏的开发商任天堂,因为玩家拿着手机去现实地点找“精灵”,导致大批玩家蜂拥而至,居民不堪其扰,公共安全和公共设施出现问题。现在国内玩家每天都在问它何时引进国内。老实说,这种异乎寻常的社会动员功能不好掌控,如果哪一天有人说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上有一个妖怪,游戏玩家蜂拥而至,肯定会把桥压垮。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款游戏,说国家某个敏感的地方和要害地带有一个妖怪,其严重后果是可以想见的。试想,如果借鉴游戏互动的动员功能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比如抢险救灾,疾病防控等,应该是多么高效!这是可以受到启发的。

    三、新媒体改变了什么

    1、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理念

     新闻理念有很多方面,比如新闻定义。中国认同度比较高的新闻的定义是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这个定义已经包不住新闻实践,它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和延伸了。

    对照这一概念,新媒体时代新闻定义的变化主要有:

    时间概念:以前追求的是新近或及时,现在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从快这个角度来说,不仅是“新近”和“及时”的问题了,还有能力做到实时或者同步了,这比“新近”和“及时”更加讲究时间概念。另一方面,它又极其抹杀时间概念,有的不是新近发生的,而是陈谷子烂芝麻,比如一段“中国游客泰国吃自助餐疯狂铲虾”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发布照片称,“抢虾”之后游客并未吃完这些虾,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后经泰国王权免税店工作人员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证实,视频内容发生在一两年之前。但正是这条旧新闻又引出好些关于中国人素质的新闻和评论,即便是前面的新闻被证明是旧闻新炒,没有价值,但由此又形成了新的有独立存在价值的新闻价值链,可以视之为货真价实的新闻。总之,在新媒体这里,发生了的是新闻,未发生的也是新闻,可能发生的还是新闻。

    事实概念:传统媒体时代把事实作为是否构成新闻的核心元素,现在不能说不是了,但大大淡化了事实概念。有时候报道的是故事,有时候报道的是虚构。比如叙利亚战胜中国男足后,有一则报道说,叙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为庆祝胜利,宣布停火48小时。中国网民闻讯,一下子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纷纷发跟帖表示中国足球输得值,很自豪地认为,联合国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足球队一下解决了,支持声一片。尽管后来证实这是条假新闻,但为了世界和平而牺牲国家体育赛事小利益的舆论已经形成了。

网民评论截图。

    报道主体:以前只有专业媒体报道后才叫新闻。现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其中的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报新闻,走新闻传播渠道的都是新闻。引人注目的是,机器人也跻身网络新闻“报道者”行列。据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18日的报道,美国加州当天早晨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网站仅用3分钟时间就生成并发布了报道——这一报道并非源于记者的手笔,而是该报“地震新闻自动生成系统”的“机器人写手”(robot writer)。在我国内地,就连过去属于国家通讯社、电视台和党中央机关报“专利”的领导人活动报道,现在也经常被网民抢先在微博上发布。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媒体产品越来越多,花样品种也越来越多,比如大量搞笑的小视频,各种段子,心灵鸡汤等,对新闻是一个很大冲击。特别是传统媒体时代给新闻下的定义已经完全与新闻实践脱离了。先进的技术和开源的环境让各种信息自由进入,难免鱼目混珠,客观上大量媒体产品把新闻真实性冲击得体无完肤,新闻真实性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它们严格区分,对新闻下一个更加严格的定义,做更多的限制,提高新闻的纯洁度;要么干脆把媒体产品与新闻装进一个筐内,不加区别。

    严格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告诉你,我说的这个新闻纯洁度很高,排他性很强,什么心灵鸡汤、什么搞笑视频或这样那样的段子,都不在此列。它要求新闻更加硬性,更加真实,更加可信,更加严谨,更加权威。

    泛化新闻定义: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并得到了有效阅读的信息就是新闻;如果再放开一点:大众传播并传播大众之信息就是新闻;或者更加大胆一点:有受众的传播之物皆新闻。

    新媒体兴起泛化了新闻定义,淡化了新闻要素,也就是说它淡化了事实,淡化了时间,淡化了意义,新闻不仅是原来要求的时间和事实概念,满足求知欲的概念,而变成了一种大众信息消费。《未来媒体趋势报告》提出的概念是“一切皆媒体”。《2015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提出“众媒时代”的核心概念。现在有人提出企业媒体化,媒体企业化,是有些道理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个人倾向于选择第二种办法,干脆将新闻泛化,把一切传播的信息都称之为新闻。如果把它统统叫信息,就把新闻与非新闻全部囊括进来了。新闻如果不是真的,我们就说它是非新闻,没有必要再为新闻与假新闻而纠缠不休了。

    或许有人提出来,如果将新闻泛化,一是会导致新闻消解,就是说新闻不存在了;二是可能造成学术界限、学术概念的混乱,比如新闻与历史等;三是会颠覆比如新闻必须真实客观等原则。

    这些质疑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用严格定义的办法,为新闻划出一块保护区,这个想法当然很好,它在当下新旧媒体相互交织、浑沌无序的媒体发展过程中,起码为新闻辟出一块净土,免受媒体产品的冲击。但实际效果如何呢?我认为要大打折扣。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和专业研究者,他们可以自觉地有意识地这样区分,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非新闻;但作为普通大众他只能是无意识地接受,只要是通过传播渠道得到的信息,他不会也不可能去辨别这是新闻还是媒体产品或是什么新的媒体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为新闻划出一块自留地保护起来,这不过是业界内从业人员的一厢情愿,自娱自乐而已。说得更加直白一点,从理论上区分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没有多少实践意义。

    况且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无序竞争、从业人员素质、道德法律的不完善引起,从来没有一个新闻报道失实而归咎于新闻定义不严格。近代新闻产生以来,从来没有杜绝过假新闻,原因有多种,当然有主观故意,比如利益驱动,但更多的还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或是制度设计的缺陷或人本身的疏忽大意造成的,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从理论上界定清楚而导致假新闻泛滥的。

    2、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价值

    (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有些方面丰富了新闻价值,有些方面补充了新闻价值,有些方面颠覆了原来的新闻价值。还有的原来也是新闻价值的元素,但份量很轻,现在份量很重。有的原来份量很重,现在却很轻。比如,原来五大新闻价值元素中是没有新奇性的,当时认为有些新奇的事件没有社会意义,不能称之为新闻,所以排斥在外。在新媒体的眼中,只要新奇,不管有没有社会意义,只要它不是过于负面渲染的东西,它都是有新闻价值的。原因很简单,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猎奇的需要,必然有受众,受众是上帝,这是硬道理。再说,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非得把新奇与意义绑定在一起或者直接挂钩,人们对新奇的追逐有时候与意义相关,有时候非关任何意义。再比如趣味性,原来虽然也在新闻价值元素中,但权重很轻,排最后一个,但现在它的权重大幅度上升,再也不甘于当老末了。西方新闻界习惯从人的本性来解释人的趣味,色情、凶杀、金钱、暴力等内容大量充斥在媒体上。我国学者艾丰则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新闻价值也就是研究广泛兴趣,发现和分析广泛兴趣,发现能够满足这些广泛兴趣的事实。”可见,趣味不一定就是低级的,新闻发现和表现趣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就造成了一种奇特现象,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在同一时空出现双重新闻价值标准。因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价值、传播方式等方面不一样,也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二者在选择新闻的标准上就不一样,前者作为头版头条的新闻,后者可能只是个报屁股。反之,后者放在犄角旮旯上的新闻在前者可能占据头版头条,可能还加编者按。而且前者的新闻标题在后者那里必须重新做,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标题党的原因之一。比如:

    《总裁读书会》即将在乐视电视上播出(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远离蓝瘦香菇(网络语难受想哭),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多读点书(微信标题)

    王思聪何时才能登上《总裁读书会》(今日头条稿)

    第一个标题是传统媒体的标题,四平八稳,传辞达意而已;第二是新媒体,运用网络语言,有点煽情;第三个也是新媒体,想象丰富,大胆出位,王思聪与《总裁读书会》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不过是为了借鸡生蛋,借船出海。这是新媒体的特性所致——惯于借力,它必须拉上一个能抓眼球的人或物。传统媒体讲求内容为王,新媒体也不排斥内容为王,但它似乎更加灵活:内容能为王的就让它为王,决不喧宾夺主;内容不能为王的,拉上一个假王来充王,以壮门面,引来门口车水马龙。

     3、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

    从岩画和巫会的模拟传播,到诗歌和戏剧的口语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到无线电发明之后的电子传播,回顾人类的大众传播史我们可以发现,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

    “六度分隔理论”

    说到传播需要引入一个人际关系理论:“六度分隔理论”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这最早是数学领域的一个猜想,大致说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也叫小世界理论。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还有“邓巴数字”即150定律(Rule Of150),150人为社交人数的上限。我认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六度分隔理论”和“邓巴数字”。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方面,因为新媒体的兴起,个体的社交圈不必通过六个人来间接与世上任意先生女士相识,也不限于150人,它会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不断地扩大和重叠并在最终形成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过去的传统媒体仅仅靠媒体来传播,随着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多元、发散、开放、交互、迅即等,现在社交化的分享式传播已成大势所趋。网络媒体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因为在网络之中,从门户网站、社区网站、视频网站、博客贴吧到微博微信,网络就是一个极度丰富的海洋新世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网民岛屿。

    ①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地接受没有反馈的信息。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一潭死水。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非线性的,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传统媒体的互动最多是通联读者来信,或者事后开个座谈会,此时黄花菜都凉了)。

    ②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的自由,同时在影响他人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4G或5G技术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性。

    ④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的传播

    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到最小。

    ⑤从单一到交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交融性还表现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为基础的。另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消解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4、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文体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大量新的媒体产品的出现,使得新闻文体更加多样,出现一些过去没有过的文体,比如微信公众号、帖子、搞笑视频、心灵鸡汤、配音改编等。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与评论有着严格区分和分工,其文体界限是极其明晰的,清楚的,新闻就是新闻,评论就是评论,除了署名本报评论员、社论、本报编辑部文章等代圣人立言的官方文体外,个人署名言论也都设置言论专栏,这是人为的编织篱笆,比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解放军报的长城论坛、军营之声等。这让你一看就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是评论。从内容上说,新闻与评论之间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哪些是新闻的素材,哪些是评论的素材,新闻从业人员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新闻详述其事,基本不作评点;评论只把新闻作由头,也仅仅是由头,绝不恋战,略述其事,立马宕开一笔,然后跳出来伸展发挥。但在新媒体语境下,因为新媒体注重信息反馈、新闻传受关系发生了改变,其互动双向功能使得意见的传播往往能成几何级数地强化新闻事实本身并形成新的新闻价值。加之新闻评论往往比新闻本身更能够迅速形成舆论,又使舆论成为一种新的舆情并且被迅速传播。这种由新闻评论引发的新的舆情具有超强的巨大影响力,有的甚至改变媒体预想的报道议程,甚至能反过来影响新闻事件的进程。最典型的就是“雷洋之死”,开始舆论严重失焦,集中在道德审判,纠结在到底嫖没嫖娼,怎么嫖的娼,花了多少钱,人大才子怎么会去做伤风败俗的事情呢等。是网上的评论分析使得这个案件的舆论导向发生改变:“昌平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到底对雷洋做了什么”以及“他们做了什么导致雷洋的死亡”“雷洋为什么要拼死反抗”等。从组织结构来说,传统新闻媒体新闻部门与评论部门是完全独立的,比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都设有专门的新闻评论部,而且评论部门地位非常重要。这不是说新媒体的新闻评论不重要了,而是说随着新闻与评论的文体界限逐步模糊,一种新的新闻文体即将产生,那就是名副其实的新闻评论。过去我们说新闻评论是为了区别政治评论、经济评论、文化评论等,新媒体语境下说新闻评论,是指新闻与评论在文体上的一种交结融和。

    作者简介

    谭健,少将军衔,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新闻学硕士学位。高级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794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