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外的“好故事” | “好记者”邹海斌难忘的“京城之赛”
2016年10月24日 09:06:3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在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深情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而在紧张激烈的角逐背后又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瞬间呢?今天,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记者邹海斌与大家分享他难忘的“京城之赛”。

    9月22日下午,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选拔赛落幕。我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优秀选手”荣誉证书,亲朋好友同事们纷纷留言祝贺,给予热情真挚的鼓励,让我感到特别的温暖。

    鼓励,一直在!

    我记得,江西日报社两个多月前发出通知,希望江报集团的记者编辑们踊跃报名。

    记者通联部一位领导鼓励我去报名,讲讲自己的故事。我说,我从没参加过这类演讲比赛,怕讲不好,自己也做得不好。后来,分社领导又鼓励我:报名吧,去试试!

    好吧,我试试!

    我该讲什么呢?什么是好记者,什么是好故事?颇费思量。

    我的第一篇参赛演讲稿像是工作总结或报告,罗列了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我发给同事、全国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十佳梁振堂请教。

    梁振堂给我鼓励,也给我一种欲说不能的感觉,大概是怕打消我的积极性吧。后来,我终于悟到,我这个演讲稿,充其量只能说是“好记者”,却非“好故事”。

    我重新梳理这些年做过的一些事,逐步梳理出以“爱心字典”为主,辅以“爱心雨靴”“爱心手套”三个故事,让大家多关注农村、山区的留守儿童。

    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题材,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应该有一定的竞争力。

    邹海斌到革命老区江西省铜鼓县幽居小学送“爱心字典”

    7月,我从宜春回到报社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我的演讲有些紧张,甚至在演讲中忘词,但最终我的《一个12元的梦想》获得了第二名,进入全省比赛。

    赛后,一位报社的评委说,这个题材还不错,只要加强训练,演讲好不会有太大困难。我感谢在报社初选时,评委们给我参加全省比赛的机会,我也相信勤能补拙,努力就有可能。

    紧接着,全省比赛, 20余家媒体28名记者、新闻主播,在中国江西网演播厅展开激烈角逐。听着各路记者们声情并茂的讲述和动人故事,无论从普通话、台风,还是自信,我感到了巨大的差距。

    然而,我是幸运的,我的《一个12元的梦想》再次得到评委的认可,最终以第三名晋级全国选拔赛。

    三位江西选手展风采

    江西的三位选手,我、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赵洪潭和赣州晚报记者余书福,被分在三个组,其他省的选手也一样,几乎每一个选手都是在与全国的选手比赛。

    这些选手都是各家媒体的精英,都是选拔出来的好记者,都有感人的好故事。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全国选拔赛,竞争会更加激烈。

    我们的抽签比较有意思,赵洪潭在一组1号,余书福在二组37号,我在三组43号,最后一个。

    20日晚,各组试场时间,我去各组看了看,听了听,感觉选手们的故事比较有意思,有的故事很感人,有的讲述很动情,听着都能让人静下心来,也有的听着像是事迹报告会……

    21日下午,赣州晚报余书福参加比赛。余书福是来自赣南老区的“老表记者”,比我大两岁,却是一位从军队到报社工作,经历非常丰富的记者。

    果然,“老表记者”的故事很精彩,虽然操着浓重的赣南口音,但故事却是跌荡起伏,扣人心弦,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

    余书福顺利完成比赛后,对我的PPT提出了一些意见。 临阵改稿、改PPT,真的有些着急。于是,我们在一起修改,赵洪潭也过来帮我,一起修改PPT,一直忙到21日晚上9点,然后我才拿着新PPT去比赛场地走台。

    22日,三组的比赛如期进行,我拿着一本破烂不堪的字典走上赛场,讲述《一个12元的梦想》,在讲述的过程中,时而紧张,时而平复,但终于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比赛。

    演讲时,台下鸦雀无声。评委、选手,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静静地听,听着山区孩子们“一个12元的梦想”。

    帮我放PPT的赵洪潭说:“邹大哥讲的故事,评委都听哭了,有一位评委还掏出手机来拍摄。”

    我来北京比赛,最低目标就是把故事讲好,尽可能地展示江西媒体的形象、江西日报记者的精神。我想,在故事的讲述上,我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我很知足。

    22日下午召开总结大会,会上公布了27人决赛名单。江西广播电视台赵洪潭入选。祝贺!这是对我们江西媒体人的肯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我们三位江西选手,其实都是很有特色的。赵洪潭刚参加工作三年,却连续三年获得了江西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特别是学会了发现和坚守,尤其是对海昏侯墓两年的采访坚守,为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掘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赵洪潭是新入行的记者,对准备入行、刚入行或全国新闻院校的在校学生们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只要有梦想,善于发现,敢于坚守,年轻记者同样能创造惊喜。

    余书福是本次全国比赛中唯一敢给自己贴上标签的记者——“老表记者”。他的故事,在全国各地“高大上”的参赛选手中,给人一种泥土的芬芳,虽然土得掉渣,但饱含着一名记者贴近群众的深情。

    我的《一个12元的梦想》,讲述的是我四年前发起的“爱心字典”活动,也是本次全国比赛中为数不多的由记者发现、发起、推动和完成的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好故事,是为数不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题材,同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是,全国128名记者参赛,只能是优中选优。这是比赛,比赛就得有人带着遗憾离开。

    难得的学习机会

    虽然我没进入决赛,但我想知道故事和演讲有哪些不足,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22日晚餐时,我和余书福、赵洪潭在餐厅用过餐后,邀请内蒙古、宁夏和新华社记者一起交流。不久,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自助餐厅,那就是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他端着自助餐盘坐在一个餐桌旁。

    机会来了!我鼓足勇气,来到高书记身旁,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请他指点一二。

    他说:“‘爱心字典’的故事很感人,你讲了一个记者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谢谢书记肯定,我想知道有哪些不足,想找出差距。”

    高书记说:“要有‘大格局,小切口’”。他所讲的“格局”,是大格局下思维、大格局下行动。

    当了16年记者,这是我难忘的一次学习机会,一次值得纪念的京城之行。各位媒体同行都是好记者,都有好故事,都值得我学习、借鉴,都是我的好榜样。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每一个媒体人、每一名记者在大格局下思维,大格局下行动!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 践行新闻理想 为社会传播正能量——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引起热烈反响
· “好记者讲好故事”报告团巡回演讲在沈阳举行
· 关于表彰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优秀选手的通报
· 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入选决赛人员名单公示
 
(责任编辑: 钟云松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776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