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抗灾保电报道要“快深鲜”
2016年10月13日 16:27:44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抗灾保电,是电力新闻报道的老话题,如何做出深度、突出新意、体现时代特色的报道却是新挑战。今年以来,《中国电力报》在抗灾报道乃至其他日常报道中,积极探索,努力超越“唱四季歌,办黑板报”的老旧模式,坚持“第一落点的快速”“第一时间的深度”“第一现场的鲜活”,全方位全景式展现电力系统抗灾保电工作。

    第一落点的快速

    “第一落点”是指最先报道、第一时间点报道的新闻。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能否快速发出准确呈现客观事实的新闻,是对媒体实力的考验。

    动态跟踪,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在抢险救灾报道中,要提前部署,快速反应,收到灾情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受灾地区电力企业,及时了解灾情信息及抢修情况。为了确保稿件的时效性,时刻关注灾情及抢修进展情况,动态跟踪,与受灾地区电力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逐一核实有关灾情的重要信息,如有最新的情况及时更新。

    例如,在7月13日的应对强降雨报道中,编辑12日上午收到的安徽电力抢修数据是截至当天早上7点的数据。在下午跟踪核实的过程中,得知抢修取得了进展,有了最近的复电数据。经过核对更新,最终7月13日的报纸上抢修信息数据截止时间为12日下午5时,大大提升了报道的时效性,缩小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时间”上的差距。

    整合加工,将零散信息变集合报道。来自抢修现场一线的稿件,往往由于时间及环境的局限性,导致稿件比较“粗糙”。如果把稿件直接“铺”在版面上,就是一个个小的“豆腐块”,无法真正突出电力人所做的工作,版面看起来也不美观。作为编辑,除了要在版面上合理安排稿件,还要在内容上进行归纳整合,力争将零散的信息集纳起来,做成主题性报道。

    例如,在8月25日一版刊登的“致敬!高温下的电力人”报道。此前一天,报社陆续收到了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省电力公司的战高温来稿,无一例外都是对当前高温情况的介绍和电网企业的应对措施。经过整合加工,编辑把几篇动态消息进行组合,精做导语,把不同电力企业应对高温所做工作的亮点做成标题,最终形成了一篇综述,辅之以图片报道,重点突出,亮点鲜明,体现了编辑的策划意识,整篇报道也更具可读性。

    统筹策划,依据版面特点“量身定稿”。灾情发生后,编辑部往往会收到来自各级电力企业的抢修来稿。如果只是“来什么登什么”,没有整体的统筹策划,刊登出来的稿件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重点。在处理抗灾来稿时,依据版面特点“量身定稿”,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还与相关版面的特点和定位相吻合,这样既兼顾了重点报道,又没有破坏原有版面的定位,使得整体性大大增强。

   1 2 3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王丹青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751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