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唯收视率论"不可取
2016年09月22日 08:34:04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日前,某省级卫视频道由于收视率表现优异,宣布为在岗人员颁发全员协同奖金;此外,其他几档收视排名较高的节目也获得了高额嘉奖。消息传出,电视圈的一汪春水波澜迭起,不少同行纷纷表达了“羡慕嫉妒恨”的心情。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唯收视率论英雄的做法值得商榷。

  电视收视率的概念来源于国外,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或某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我国的电视收视率调查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那个时代分析研究电视频道和节目市场的基础,是节目制作、编排及调整的依据之一,是节目评估的重要指标,是广告商决策投入的必要参考。在我国电视发展的历程中,收视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收视率调研中的先天不足越来越突出,已经在行业内外饱受诟病。在实际执行中,收视率调研存在考核标准僵化、抽样方式不科学、被少数调查公司垄断、监督机构和监督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控制甚至出现造假现象。比如,网络电视台节目的点击量也反映了节目收看的情况,却是收视率不能涵盖的;一些电视机顶盒通过数字化数据采集和回传,也可以掌握一些用户的收视行为,但这些数据尚未被纳入现有的收视率调研体系中。这些都使得收视率在近年来遭受了很多质疑。继续以此为节目考评的关键标准,已经很难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更重要的是,收视率并不能全面反映节目的社会效益。是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上品佳作,还是打发无聊时间、可有可无的垃圾节目,无法用收视率来评判。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岂能简单地用收视率这一个指标来衡量?

  唯收视率论英雄危害匪浅。

  一是导向受到干扰。让收视率这一本应只是参考性的数据,变成一些电视节目不遗余力追求的终极目标,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是容易导致节目内容的同质化、低俗化。什么节目吸睛多、赚钱快,就跟风模仿,造成电视千台一面。注水的收视率有了,百花齐放不见了,又何谈电视节目的自主创新、文化自信?

  三是带坏队伍的价值观。如果依据收视率的单一指标进行嘉奖,制作团队的目光就会只盯着票子,只为票子服务,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就是一句空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因此,我们应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多次就此出台相关规定。但是,似乎人人喊打的“唯收视率论”,却仍被一些电视台奉为圭臬,侵蚀着中国电视节目的精神内核。

  说到底,收视率只是电视节目评价的参考之一。在当前时代,这一指标已经严重失真。哈哈镜照不准真实的模样,收视率评不出电视节目的质量。唯收视率论英雄者,本质上是唯票子论。然而,再多的票子换不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节目,自然也担不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郑怡洁 李 多)

    原标题:“唯收视率论”不可取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704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