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记者眼中最美的风景
2016年08月30日 10:32:23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最淳朴的感动,在基层;最鲜活的故事,也在基层。行业报记者是幸运的,他们长期行走在各行业的基层一线,他们笔下,有最美丽的高原风景——邮递员,有“维护海洋权益、开发蓝色国土”的海洋石油人,有保家卫国的边防官兵……在第三届行业类媒体“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行业报记者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采访感悟和收获。

    中国邮政报记者吕磊:

    “鸿雁天路”上最美的风景

    你认为高原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什么?是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是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雪山呢?我想带大家看看我心目中最美丽的高原风景——常年坚守在那里的邮政投递员。

    葛军是青海省格尔木市邮政投递员。认识他,是在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镇的邮路上。葛军负责的这条邮路全长5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可以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汽车邮路,被称为“鸿雁天路”,沿途要经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翻越昆仑山,是沿线部队和当地老百姓最主要的对外联络通道。

    我去采访的那年是2012年,葛军只有36岁,但是他头发稀疏花白,牙齿也残缺不全,上衣的口袋里还放着降压药。没办法,因为常年在高低海拔间奔波,葛军的身体状况和实际年龄已经很不相符。

    在一次投递途中,葛军突发肺水肿。本来,他想忍一忍,继续投递邮件,但越来越严重的呼吸困难,让他不得不中断投递,返回格尔木。在医院里,医生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要是再晚来半小时,你命都没了。”

    去年,葛军到北京参加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我又见到了他。我发现他又老了许多,本就不多的头发都掉光了。而他却撸起袖子笑着对我说:“吕记者,你看看我这肌肉,多结实,就是再跑10年邮路都没问题。”葛军说得风趣幽默,但我听得却非常心痛。

    除了葛军,我的故事里还有曾因冒着生命危险在澜沧江上溜索往来送邮件的“溜索姑娘”尼玛拉木,还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乡、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普玛江塘乡邮政投递员次仁曲巴。坚守是一种美丽,他们的坚守让4年来4上高原的我见到了这高原上最美丽的风景,他们的坚守也给了我这个80后新闻人继续坚守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中国海洋石油报记者付饶:

    “蓝色国土”上的故事

    最近,南海问题又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菲律宾等国觊觎我国领土的一大原因就是南海被誉为“又一个波斯湾”,其中蕴含着包括油气在内的大量能源、资源。我作为中国海洋石油报的记者,有幸用四年多的时间关注海洋能源开发和与之相关的国家战略,今天我想分享一个有关开发“蓝色国土”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群体,他们是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上的工人们。

    “海洋石油981”在中建南盆地作业时,脚下有外国的蛙人设置障碍,身旁有外国的各类船只试图冲撞。而被我国海监、渔政甚至渔船重重保护着的“海洋石油981”却气定神闲,船上的中国工人们只有一个信念——打好这几口钻井,早日为祖国找到这一海域中的石油!

    每天,25岁的工人程疏要用两个小时巡检10层楼高的设备层,相当于徒步爬上330米高的“国贸三期”。他走过的不是窗明几净的办公室,而是38摄氏度高温、110分贝噪声的电机房和数百米长、不足一米高的管道间。在下钻杆的关键时刻,自动设备“超级铁钻工”忽然停止了轰鸣。当时的司钻董铁军冲出司钻房,和工友们一起“打大钳”,硬是用双手打出了每小时13柱的机械水平。直到吃早饭时,年轻的司钻和他的伙伴才发觉,满手的血泡让他们拿不稳碗。吊车司机何伟滨操纵着“巨臂”滑过黑夜与黎明,源源不断地向钻台吊运钻杆,他一夜不眠,就连喝的水都是让工友用绳子吊上操作室。

    这些可爱的工人们没有让祖国失望,中建南这一“仗”以中国胜利告终,工人们成功找到了蕴藏在海底的石油。向海洋石油人致敬!给默默维护海洋权益的所有人点赞!

    中国边防警察报记者陈莉:

    血与火的考验

    在20年的记者生涯中,我走遍了祖国近万公里的边境线,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边防的故事。

    今年年初,我在基层采访,恰逢部队执行抓捕任务,我随队前往。出发时天刚蒙蒙亮,气温在零下30多度,当大风裹着雪花刮过来时,我的脸疼得像刀子划过。

    在接近目标地域时,战友宋江和易志强背靠背成战斗姿势,端着枪在队伍最前面小心翼翼搜索前行。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我们遭到了不法分子自制炸弹的袭击,他们居高临下,从两侧的山坡上向我们投掷炸弹。爆炸声接二连三响起。突然,一颗炸弹落在了离我们只有两三米远的地方,“危险!快趴下!”宋江一声大喊,战友们纷纷卧倒,而我还没有来得及回过神,炸弹就响了。只感觉一股气浪猛地朝我掀来,我的头嗡的一下,帽子当时就被炸飞了,这一刻,我感觉死神离我是这么的近!我有一种再也回不去,再也见不到亲人和战友的感觉。

    然而,仅仅十几秒后,我猛地回过神来,下意识地掏出相机,瞄准、对焦、按下快门,用满是尘土的手记录下了战友们冲锋战斗的场景。清理战场时,我找到了被炸飞的帽子,此时帽子上的警徽被炸得只剩下了三分之一,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真是这警徽救了我一命呀!

    在祖国的边防线上,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战友们随时都在经历着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幸运。“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海地维和中牺牲的边防女警察和志虹曾说过。是的,每名边防官兵都是这大千世界中的一根羽毛!作为一名记者,就是要去记录他们的无私、他们的忠诚,他们的执著!

 

    本文内容由中国产业报协会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 传媒沙龙:行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组图)
 
(责任编辑: 钟云松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644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