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承办:新华网
邮箱  图片  音视频  稿件报送
老冯家的“传家宝”
2016年08月28日 16:18:44  来源: 中广联合会
【字号  打印 关闭 

    

    老冯家的“传家宝”

    访谈嘉宾:

    第一环节:冯爱东(台上)  冯树凭(台上)

    第二环节:冯爱东(台上)  冯树凭(台上)  冯俊弢(台下)

    评论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刘晶波

    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 刘兆权 

    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陈延斌   

    第一环节:办家报传家风

    ·片头

    ·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德行天下》。我是主持人赵丹军。从上个月起,我们连续关注“家庭家风家教”系列话题,播出了系列节目。今天是该系列节目的最后一篇“家风篇”。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家族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可是在现代社会,家风家训这个词似乎已经变成一件可以束之高阁的“老古董”,越来越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到底有没有过时?好的家风家训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评论员介绍VCR

    【配音】本期特邀评论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刘晶波,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 刘兆权,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延斌

    ·网络互动VCR

    【配音】本期节目我们的互动话题是:您家有哪些家风家训?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想要参加节目讨论和互动,可以通过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参与。您也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德行天下JSBC 或者登陆腾讯新闻客户端江苏页卡,参与讨论。

    ·VCR1

    【同期】(现场:87岁的冯树凭为2岁半小曾孙读报)

    【配音】这个孩子名叫冯赟杰,今年两岁半,正在和曾祖父一同读报。这份特殊的报纸名叫《家》报,办报人就是冯赟杰的曾祖父和曾祖母,87岁的冯树凭和80岁的罗巧珍。老两口有4名子女,现在一共有17名家庭成员。

    【同期】冯树凭:这是我小女儿,冯爱东,在北京(为学校)竞拍奥运会的缶回来,我们认为她不错。

    【配音】这份报纸每期的发行量只有17份,里面记录的也都是冯家人的“大事件”。而从《家》报的采访、写稿到排版、印刷,一系列繁琐工作都是由两位八旬老人一手包揽。

    【同期】罗巧珍:这个是第一期,这个是刚开始,手写的,那个时侯复印机都没有,复写纸手写的。

    【配音】不管是以前的手抄报,还是现在的彩印版,冯家这份《家》报最醒目的就是每期在报眼位置上的一句话“标语”。冯树凭说,这份报纸最大的使命,就是传承他们的家风。几十年来,冯家大大小小和睦团结,夫妻恩爱,子女也都积极上进、事业有成。冯家究竟有怎样的家风?这些家风有怎样的渊源,又是如何影响了年轻的一代?在过去,家风家训作为整个家族的根基和不可违背的法则,关系着家族的延续发展。而今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传统大家族早已被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模式所替代,传统的家风家训是否还有用?是否能够继续接力和传递呢?

    ·访谈:冯爱东

    主持人: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冯氏《家》报 “主编”冯树凭老人的小女儿冯爱东,她也是南京夫子庙小学的校长。

    1、刚才的短片中,我们看到您也上《家》报了,那是一件什么事,还记得吗?

    冯爱东:当时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有奥运缶要拍卖,我们学校的学生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就写了一封信,给北京产权交易所,希望能够得到这个奥运缶,当时我是代表孩子们去参加了这个拍卖,后来在大家的支持下,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圆满的结果。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我们家的家报也报了这件事。

    2、《家》报的“报道”和其他媒体有什么不同吗?

    冯爱东:媒体可能更多的是讲的我们学校孩子们的欢乐,而我们家更注重我参加的过程,我心里的想法和我所见到的一些细节,感觉到更亲切一点。(报道之后)当时家里面的议论话题就以它为中心了。

    3、我看到这上面写的是创刊于1991年6月30号,第一份是什么样的?

    冯爱东:(把第一期报纸带到现场)这个是当时我的母亲在工厂里面,她要退休了,同事们对她非常好,连搞了三次欢送会,并称赞她作风正派、团结同志、两袖清风。父亲希望我们都以母亲为榜样,就准备把它写下来。为了让我们子女都了解,父亲就说我干脆办个《家》报。

    4、是不是你们家每个成员,都曾经出现在这份报纸上?

    冯爱东:对,我们《家》报的主编——我父亲,他非常注意在家里和谐,每个人的情况都在上面表现出来,只是每一次的,每一期的侧重点不一样。有的时候是说这个家庭的孩子的情况,有的时候说那个家庭的工作情况,还有我们大家庭共同的活动情况。比如家庭聚会、旅游。也有对家庭成员学业事业取得进步的表扬。

    5、《家》报会有“批评性报道”吗?

    冯爱东:他一般不太批评的,是以正面鼓励为主。做的不好的人看了以后,会觉得我应该向做得好的人学习一下。

    ·主持人串词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说到,这份报纸当初最开始的创刊,其目的就是想传承家风。那么冯家究竟有怎样的家风呢?为什么会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传承?

    ·VCR2

    【同期】(冯树凭电话“采访”女婿)

    冯树凭二女婿凌阳:姗姗马上毕业了,拿到硕士学位了,拿到一个奖,是美国景观建筑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好像听她说全美国只有7个人。

    冯树凭:前两天看到视频里她在接受一个什么东西。

    冯树凭二女婿凌阳:对,那时颁发毕业证书,硕士毕业证书。

    冯树凭:我们准备出报了。

    【配音】“采访”完二女婿,冯树凭开始构思新一期的家报。

    【同期】冯树凭:我们这个家报,对孩子是一面旗帜,(孩子)做得好了,反而对我们也是鼓励,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配音】冯树凭说,二十多年来,家报始终坚持以表扬为主,为的是倡导积极向上的家风。在这一期的报纸上,冯树凭将12字家风再次刊印了上去。

    【同期】冯树凭:这是我们的家风家训,“坚持和谐,追求卓越,争取奉献。”坚持和谐就是一个家庭必须和谐,和谐才能团结,追求卓越就是工作上要做最好的。争取奉献,就是在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都要有一个奉献精神。

    ·访谈:冯树凭

    主持人: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冯氏《家》报的“主编” 冯树凭老先生。

    1、老先生今年已经87岁。您的家报到现在一共出了多少期?

    冯树凭:1531期。

    2、冯老您刚开始是怎么想到用办报的方式来传承家风呢?

    冯树凭:在儿女小时候,我们会经常开家庭会议,让他们搬个小板凳围坐在我们身边,对他们进行一些教育。后来他们大了,各自有了家庭,不可能总在身边,那个时候电话也没有,不方便联系,先是和他们互通家信,后来觉得如果能办一份报纸,让他们所有人都看到,沟通会更有效率。

    3、您觉得这种方式有助于家风的传承吗?

    冯树凭:有助于家庭和睦,这一点做得蛮好的。我一儿三女,我们把公正作为一宝,就是我们家庭保持和睦的一个基础。

    4、假如儿子儿媳妇吵架了,你们老俩口向着谁?

    冯树凭:我们没发现他们这样(吵架)。

    5、这回答好!就是他们基本上不吵架,是吧?

    冯树凭:对,我们老俩口有时候倒是吵架呢,不过那是调味品。这个家庭如果有两个以上(儿女)你必须公正,你不公正,那你老人就破坏了这个家庭的和谐。

    6、我看您家的家风家训都特别正能量,但不是所有的家训都是这么正能量的。比如一位著名相声演员就有一个很“另类”的家训:江湖险,人心险。春冰薄,人情更薄。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有人夸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很多人都说,这个家训虽然不怎么好听,但是很现实。您对这个怎么看?

    冯树凭:悲观的人看花,是悲伤。乐观的人看花是芬芳,达观的人看花呢,花果的希望。

    7、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您眼睛看到的,其实就是什么?

    冯树凭:社会其实什么都有,什么样颜色都有,就看你怎么样去把握了。如果你老看社会是乌七八糟的,那么你永远走不出来,所以要看好,看优点。

    ·主持人串词

    主持人:冯老先生这番话是希望大家都乐观、积极地看待生活,这也和他充满正能量的家风家训是一致的。每个家庭的家训或许也有各自不同特色,我们之前在网上做了一个网络调查,来看看网友们都晒出了怎样的家风家训?

    ·网友观点

    (腾讯网友)绝壁空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难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从小父亲教导我们的,一直记在心上。

    (腾讯网友)哀木梯:从小听到老爸的一句话,自力更生。老爸做到了,我也做到了。

    (新浪网友)燕儿:我家家训非常奇葩,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不做家务,女人全包!

    (新浪网友)老鹰:我家以前老房子正堂上就挂了一幅字,还摆了个香炉,小时候每天都上香,就两句话:天地军师亲,礼义仁智信。

    ·主持人串词

    主持人:提到家训,我们一般会和大家族联系起来,在过去,家训在一个大家庭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每个成员都要受到家训的约束。根据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国内2至3人组成的小型家庭占到了总家庭数的一半以上。大家族不再是常态,家庭规模缩小,家庭成员分散,小家庭更崇尚自由宽松的家庭氛围。在现在这个小家庭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家风家训?

    ·评论

    刘兆权:其实古代的时候,很多这种大家族,都是会有一个从祖上就会传下来的这样的一个家训,而且一直传承,几代不变。但是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当中,小家庭越来越自由分散的时候,你们觉得家风是不是一定要家庭每个成员都要去继承,应该是不完全这样,像冯老先生这个12字的家训,咱们都可以明显能感觉,它一个非常积极和正能量的,但是咱们不可否认,有一些所谓的家训,我认为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个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我们的家庭关系,相对来说也是处于松散化的一种状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觉得对于这种家风和家训,它在家庭关系中间的这种作用我们现在应该要有一个新的重新的定位。

    刘晶波:任何一个家庭不管大小,它一定都会有自己的家风,这个家训是不是真的像古人一样,把它写下来、刻下来,我觉得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一些核心的价值,而且您看创刊号,一开始就是夫人有那么好的一个社会评价,就是对一个家庭来讲,它是一个大事件。一个家庭成员,一个母亲,以她的德,以她的行,让人们记住她,让人们感激她。这个起点恰恰就是家训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追求着这样一种卓越、一种德行。

    观众:我是不太支持这种家风的传承的,因为我觉得家风的形成,就是前一辈人的经验,但是每一辈人都有每一辈人自己的想法与态度。把我父母、我爷爷奶奶他们的想法落在我的身上,那可能就会阻止我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刘晶波:可能你这一代跟上一代和上上一代,有非常非常多的不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同样有一个共同一个基点。就是我们都是人,我们有共同的人性当中所关注的东西,这个东西无论三千年之前,无论是五千年之后。只要人类在,它是共同传承下去的,比如说一些共同的东西。比如说忠诚,比如说公正,比如说积极向上,人类发展过程当中,那种精神文明当中的要素,它代代相传,不因任何境际而消失的。

    刘兆权:大的家族和大的家庭里面,它的家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更加推崇的是对长辈的一种遵从,也就是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从四德,类似于这样的一些东西。这种理念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那么我们现代的社会,已经进入到追求代际的平等,或者说是平辈之间的平等。如果生硬地把我们这些家风家训,灌输给他们的话,那么我想有可能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

    主持人:传统的家风当中有一些内容可能要在现代社会当中,进行一些调整。

    刘兆权:对,是这样的。我刚才的观点并不否认要传承这种传统家风中优良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要从中间吸取优良的方面,然后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

    主持人:陈老师您一直在研究家风家训主题,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观点。

    陈延斌:尽管我们今天的家庭不像过去,但是今天的家庭,就像习总书记说的,仍然是社会的细胞。我们看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和终身学校,这个没有变。人际关系,尽管小型化了,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没有变。既然如此,家庭的好的家教、家训、家风一定要传承下来。我们看到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好的家风影响了一代代的人。比如说包公,史书上记载,他做了高官以后,仍然是布衣粗食,非常节俭。他留下一篇很短的家训:“后世子孙如有贪赃枉法的不得放归本家”,被开除了。死了以后,不能葬入祖坟。而且包公让他儿子包珙把这个家训刻在石头上。包氏家庭有一两千人,没有一个因为犯罪被处理的。同样我再举一个北宋的寇准,这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官吏但是他这个生活到后来就居功自傲,生活很奢侈。所以他的后人就跟他仿效。到了第二代,叫“官二代”的时候,这个家族就破落了。所以今天我们讲,虽然家庭小型化了,它的好的家风仍然需要传承。

    ·主持人串词

    主持人:时代在发展,传统家风也要与时俱进。但总体上看,道德正能量是家风家训主流。好的家风家训是精神财富,是传家宝。那么在当今时代,我们怎样更好地传承家风?好的家风能给家庭带来哪些改变?

    第二环节:如何传承好家风?

    ·VCR3

    【同期】江苏省妇联主席缪志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我们觉得,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注重家庭教育,来传承一个好的家风,非常重要。省妇联近几年来,也是一直在搭建平台,创新一些载体,不断地加强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来培育一种好的家风,来传承家风。

    【同期】(冯家家庭聚会视频 )

    【配音】这是冯树凭和子女七家四代人的家庭聚会场景。这样的聚会,在他们家每月都会有一次。二十多年来,冯家上下十多口人,一直和睦相处,亲密无间。

    【同期】冯树凭儿媳 严容玲:只要我们一聚会,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第一个就到了,大家这个气氛是越来越浓,而且还有一个,大家就盼着下一次再聚会的时间。

    【配音】“坚持和谐,追求卓越,争取奉献。”这12字的家训影响着冯家每一个人。除了家人之间要讲奉献、讲团结之外,冯树凭老人提出“追求卓越”的家训也对儿孙的事业提出了要求。老人的儿子冯卫东是排球高级教练,曾培养过国家著名运动员孙玥、赵云、惠若琪等女排国手,大女儿冯俐南是政工师,二女儿冯宣东是一名工程师,小女儿冯爱东是小学校长,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父母的教诲。2014年,冯树凭家庭被评为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为了感谢外公外婆对家庭的奉献,冯树凭的外孙和外孙媳还专门制作了一棵家庭树:

    【同期】(冯树凭家庭聚会视频)

    冯树凭的外孙:我们这个大家庭美满和谐,归功于外公外婆长期为我们树立的优良家风。

    ·访谈:冯爱东、冯俊弢

    主持人:冯校长,您觉得父亲的家训对你们姊妹几个的事业有影响吗?

    冯爱东:应该是非常有作用的,就像刚才所讲的,我的哥哥他从事教练工作,一辈子就从事这个工作,但是他是兢兢业业。就像我自己,我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敢有怠慢的时候,我们想这个就是我们对“追求卓越”的理解。

    主持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呢?

    冯爱东:为人处事方面,就是刚才我父亲所说的,家里面大家要和谐,要 敢于吃亏,要能够吃亏。像我们家庭一起出去活动的时候,所有家庭都要抢着买单的。家庭成员当中,有哪一个人生病住院了,所有的人都要去看他的,大家相处得非常和谐。

    主持人:今天现场有一个冯家第三代的代表,冯树凭的孙子冯俊弢,爷爷讲了,说每个人都要愿意吃亏。像你们这个年纪的人,怎么理解这句话?

    冯俊弢:比如说工作非常突出,但是可能因为实际情况,比如说你的成绩可能并不是归于你自己的。就是也许眼前貌似吃亏了。实际上你实际做出来的事情对你自己来都是种经历,所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主持人:你觉得爷爷奶奶那种作风,有没有真正影响到你们?

    冯俊弢:我爷爷奶奶前段时间,刚过完六十年的钻石婚,在宴会上的时候我爷爷非常激动地给我奶奶拿出了一件准备了很长时间的一个项链,给我奶奶戴上。所以有些时候,就是他们那种“秀恩爱”的那种感觉,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下一代。

    主持人:你们的下一代有没有受到家风的感染呢?比如短片里面你两岁半的儿子。

    冯俊弢:比如两岁左右的时候,对保姆可能会经常发发脾气什么的,但是家人就会正面地给予一些劝阻。然后过一会儿,他能主动走过去,跟保姆阿姨说声“对不起”,然后给她吃糖,或者是剥点什么东西给她吃。我们教他从小学会尊重别人。

    ·主持人串词

    主持人:看来好的家风家训对一个家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它不仅能是家庭和睦的纽带,也是对下一代乃至下下代也是一面旗帜和标杆。那么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小家庭时代,怎样才能让家风家训更好地传承下去呢?

    ·评论

    刘兆权:咱们首先看一下“家风”两个字,“家”放在前面的,我们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包括我们自己。其实总在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打拼事业之类的,其实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家的重要性或者它的意义。我们有句俗语叫“家和万事兴”,家风对于我们个人成长个人发展的,支撑和基础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更多地回到家庭,把我们的家庭先建设好,有了家庭才能有所谓的家风。至于如何传承,我觉得这也是应该与时俱进的,我们现代人的手段会更多。比如说我们的微信圈里面,我们能不能少一点那种云里雾里的心灵鸡汤。而多一些有利于家庭和谐和发展的这种正能量的东西呢。

    主持人:说到这个我要问一下冯老先生,听说你们家的那个微信群,说的都是正向的东西吗?

    冯树凭:在微信上在QQ上,如果有不太合适的(言论),我就发个警告。

    主持人:您是怎么意识到我们要传播正能量?

    冯树凭:伪满时候我家乡是伪满州国的一个省,日本人推行奴化教育,以前我祖父不让我们(上日本人开的学校)。因为他有文化,就办了一个私塾,我从小就开始读书, “赵钱孙李”《千字文》《百家姓》。我每年跟我爷爷贴门上的对联,总是一个样的(内容)。“大树捍威武功报国。诗书继世 文教传家。”从小就是(受)这个思想(熏陶),还有我们国家要“和”,我们自己家也要讲“和”,家里更要讲“和”,跟邻里都要讲“和”,挺有启发的。

    刘晶波: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其实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权威一样的人,有一个魂一样的人,他能够把大家连起来。这个人他一定是家里面,从德、从行、从位置,大家都敬、都仰慕、都信任、都尊重的,一位肯担当的人。但是我忧虑在哪里,就是在我们当下,可能我们受很多的,这种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之后,好像每个人都可以各自为政。即便我们祖先留了非常非常好的家风家训在那儿,但是为什么传承不下去。因为在家里面,大家都在想着我怎么样,而不是我在这个家里。我还和谁之间有更好的依恋、信任、依赖。这样的一种关系,我觉得是我们需要去寻找的一个部分。

    陈延斌:家风需要营造,好的家风更需要营造。所以现在好多的家庭出问题,那就是因为忽视了家庭的教化和家风的培育。我觉得我们的先人留下了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家训文献,比如说这个《朱子家训》,它教人节俭,这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些东西今天过时了吗?没有。它强调的这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强调的这个夫妻之间要夫义妇顺,就是说你做丈夫的要做的正当,那么做妻子的才能听你的话。你做的说的不对,那我不听你的。古人都这样,要求是对等的。所以我们把传统家训里,一些好的内容和好的教化方法,我们都可以吸取,为我们今天所用。每一个家庭当中这样好的家风的传承,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孟子有这么两句话: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后面还有一句“家之本在身”。那么这里面就是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做好了,每一个家庭搞好了,社会才会和睦。家风正,国风才能清,这个社会风气才能正。

    ·主持人结语

    主持人:家风是家庭的作风,家庭单元再小也有家庭,有家庭就有家风。好家风温润着我们的心灵。家风正,则后代品行正,社会风气正。传承好家风,就靠你我他。家风的形成也无关贫富,只关德行,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感谢您收看本期《德行天下》,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上一页 1 2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639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