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奖”审核工作侧记|高标准严要求 方能成风化人
2016年08月08日 09:48:03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高标准严要求 方能成风化人

  ——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审核工作侧记

  7月13日至17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审核工作在北京进行,这是自2014年以来中国记协组织的第三次“两奖”审核工作。审核委员们以“吹毛求疵”的姿态、“锱铢必较”的精神,向918件参评材料发起“挑战”,他们的目标是:确保不符合评选标准、不宜获奖的作品,止步于定评之前。

  队伍:以老带新,机制更完善

  今年的审核委员会构成继续采取“以老带新、学界业界搭配”的方式。42位审核委员中,有26位新闻媒体代表,15位新闻教研机构代表,1位中国记协国内部负责人,近三分之一是前两年审核委员会的留任委员。

  播放、暂停、抄时码。7月14日午休时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刘小峥在电脑前重复着这一流程。作为连续三年参加审核的“老委员”,刘小峥摸索出一套定量分析的工作法,为确定一件电视直播作品是否符合“采用音像资料时长不超过整个作品时长的1/3”的评奖要求,他仔细记录下片中现场信号、背景介绍、事态分析各部分的时码做出图表,结果一目了然。

  “进度要落后了!一个小问题,两个人都要争得面红耳赤!”7月15日,湖北日报副总编辑赵洪松在午餐时对其他委员“大倒苦水”。他的两位小组同事分属学界、业界,每次争论就像是一次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交锋”。但也正因如此,赵洪松对本小组的每一条审核意见充满信心。

  标准:严谨公平,尽力更尽心

  在7月13日“两奖”审核委员会的首次工作会上,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为大家鼓劲:“不要有压力,一定要尽力。”这句话激励审核委员们更加认真负责地工作。

  在委员们的仔细推敲下,存在不符合语文规范、不符合常规逻辑、常识性错误、技术性错误等问题的作品不断“现形”。“早在2012年时曾曝出一组数据……”,是哪里曝出的数据?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建伟等3位审核委员对该作品提出“请提供事实依据”的审核意见,该意见当日即送达作品报送单位,要求立即核查反馈。

  除事实性差错和语言文字差错,审核委员会更艰巨的一项任务是审核报送作品的导向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48字方针”为“航标”,审核委员们要保证没有一件偏离“航线”的作品通过审核。这既需要委员们有高度敏感的把关意识,同时也需要把握好尺度。

  “一字一句,一分一秒;只辨是非,不论优劣”的原则虽被14个小组奉为圭臬,但为防止偏差,委员会仍像往年一样在最后一天组织全体会议,对所有拟撤销、存疑作品逐一过堂。只要有人提出充分理由反对撤销,立即“复活”作品。

  成果:评奖倒逼,树行业典范

  委员们反映,今年的报送作品中,“有特色的作品有硬伤、挑不出错的作品无亮点”的情况明显减少。

  连续三年出任审核委员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钱莲生告诉记者:“不像前年,一眼就能挑出很多问题,今年好多作品看过一遍干干净净,搞得我不放心,必须至少再看一遍。”

  湖南广播电视台编委会副总编辑杨为民介绍,近两年来“湖南新闻奖”“湖南广播电视奖”的评比,都借鉴了“两奖”评选标准,行业内部把关机制不断完善。这一点在网络作品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华感慨地说:“中国新闻奖新的评奖机制的建立,倒逼新闻网站近两年建立完善‘三审’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防范差错。”

  参与审核,为业界、学界委员们思考各自领域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新鲜丰富的素材。河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韩立新建议:“可把每年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的工作成果转化成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积累出中国记者必备的案例库,用到新闻教学和新闻工作中去。”

  委员们纷纷表示:持续了三届的“两奖”审核工作,构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学界与业界直接交流的通道,每次都是一次提升新闻专业水平、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树立行业典范的“头脑风暴会”。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说:“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担当成风化人的重任,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树立严细深实的作风方面必须走在前面。希望通过严谨公正的‘两奖’评选,推动更多优秀新闻作品的生产,塑造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树立新闻界的清风正气。”(光明日报记者李笑萌)

 
更多阅读:
· 审核委员告诉你:新闻论文参评中国新闻奖要过哪道关
· 田聪明:专家审核是保证“两奖”权威性的重要举措
· 亲历 | 中国新闻奖审核意见是这样“炼”成的
· 中国新闻奖审核结果:168件作品将被撤销资格
· 为中国新闻奖的权威性把好关—新闻奖审核工作会侧记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574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