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刘浩:一次时空对话 一生初心不忘
2016年08月05日 16:11:4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一次时空对话 一生初心不忘

新华社 刘浩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80周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记协组织的“重温长征史,重走长征路”全国新闻单位夜班编辑四川行活动。在雅安安顺场的大渡河畔,在泸州古蔺、叙永等地的赤水河边,当我身临其境,寻访当年红军的足迹时,被这奇迹般的壮举所震撼。硝烟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深刻丰富内涵,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和弘扬,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对我们当下的实践工作有着指导意义。

    在一处处革命圣地前,在一件件文物前,鲜活生动的故事不同于我所读到的历史辞条。我心中总在问,当年一群忍饥挨饿、面对围追堵截的强敌,面对崇山峻岭、雪山草地,在种种艰难困苦中,他们迷茫困惑吗?他们逃避畏惧吗?他们又是怎样百转千回汇成铁流、淬炼成钢,走向胜利的?

    我们常说,出发了很久,会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若是我们忘了从哪里来,就会忘了往哪里去。在这场跨越80年的时空对话中,我找到了答案,努力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若是用一些关键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坚定信仰、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它不仅使当年红军摆脱了困境走向胜利,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力量源泉。因为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格局中、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我们就要像红军一样,面临的是国际媒体竞争,要夺取话语权、占领舆论场;我们每个人就要像战士一样,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掌握好传播规律、运用好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主动发声”、“善于发声”,唱好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应成为我们积极参与国际“软实力”竞争中的责任与担当。

    在红军当年留下的宣传标语前,我体味到,为什么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新媒体条件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我们从传播实践中思考创新升级,需要思考延伸产业链、价值链,需要跟踪新媒体发展趋势中的分众化、个性化传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当下,我们报道中的一般性会议新闻少了,而像这次“走转改”四川行中,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故事多了。我们的新闻信息自然会在受众那里入眼、入脑、入心。比如新华社播发《(长征胜利80周年)“四渡赤水”地的红色印记》电视通稿后,再加工成成品短片在手机新华社客户端播发,5小时内的点击量就突破7万。可以说,我们新闻业务的探索实践也是在路上,将会面临各种新困难新挑战,那我们如何应对呢?习近平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进军号角已响起,我们新闻工作者怎样不辱使命,路径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快发展新媒体、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等提出明确要求,为整个新闻舆论战线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应形势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广泛占领舆论阵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那么,我们就要按照要求练就“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了,那就是迈开步子、培养慧眼、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维度、成矩阵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长征,我在21世纪的今天与他时空相望,感受他史诗般的“诗和远方”。若是说,当年红军的苦难辉煌书写的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文化本色,在我们的骨血中早已有了这种红色基因,在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他的精神力量会引导我们这代人自觉、自信、自强地用汗水和智慧创造让人自豪的未来。我们奋斗着,在路上。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566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