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芦山红到太平渡
2016年08月04日 13:08:49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全国新闻单位夜班编辑重温长征史重走长征路采访交流活动四川行编辑手记

李霞

泸州的媒体见面会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7月22日上午,由中国记协组织的2016全国新闻单位夜班编辑重温长征史重走长征路采访交流活动在四川省雅安市举行动员会。本次采访交流活动从21日开始到29日结束,全国70家新闻单位的夜班编辑在四川省的成都市、雅安市、泸州市、内江市等地追访缅怀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壮烈的历史篇章,沿着红军足迹深入采访长征历史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学习交流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重要地位,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探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内蒙古日报社编辑全程参与此次采访交流活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描述的场景,很多都在四川。夜班编辑一行从红军前往夹金山曾经经过的芦山县,一路探访至四渡赤水的古蔺县太平渡渡口。之后,又在内江市参观了新中国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居。出生在内江的范长江,曾经作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深入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公里,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和西北状况,这些通讯后来辑为《中国的西北角》。1936年8月,范长江也曾经赴内蒙古采访,所写通讯辑为《塞上行》。

  回望历史,从新龙门客栈说开去

  红色文化,根植于青山绿水间

 

芦山县龙门乡的旅游联盟新龙门客栈

  7月22日下午,夜班编辑们到了新龙门客栈。

  此新龙门客栈非彼新龙门客栈,不在电影里,不在大漠边关,在四川的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客栈是位于龙门乡场镇4A级旅游景区龙门古镇内的古色古香的川西民居风格小楼建筑群,是龙门古镇乡村旅游线上最具人气的“洼地”,也是灾后重建的项目。

  “不等不靠不抱怨,自己事情拼命干”“恩情永不忘,放歌新家园”……这样的标语,就掩映于黄色、红色、白色的典雅小楼间,掩映于当地的青山绿水间,随处可见,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一种在废墟中崛起,在困境中重生的精神力量。

  雅安,东接成渝、西连康藏、南界攀西、北达甘青,素有川西咽喉、藏区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长征期间,红军在雅安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雅安也称本市是全域红。而芦山县,就有很多红军的足迹,我们暂且称之为芦山红。

  据当地史料记载,红一、四方面军曾先后途经和屯驻雅安市芦山县,从1935年6月到1936年2月期间,红一、四方面军在芦山屯驻108天。这里被誉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天堂和南下红军的转折之地。中央红军过境期间,林彪、聂荣臻、彭德怀等军团首长进入芦山县城指挥部队,开展了大量的鼓动宣传工作,唤醒和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当时县境内驻有代号为“提高”“潮山”“拔起”“漳树”“德成”“汤木”的红军政治部。据当地史料统计,仅粮食一项,在中央红军过芦山短短一周内筹粮20万公斤,后红四方面军进驻芦山3个月的时间内,又筹粮150万公斤。至1935年冬,芦山县共有133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其中绝大部分牺牲在长征途中。在创建和巩固川康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芦山人民在复杂、严酷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付出了重大牺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芦山地震,龙门乡属震中乡镇,7000多户农房全部受灾,经过当地干部群众100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卓绝的恢复重建,这里目前已经把灾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新龙门客栈,就是震后重建中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打造的旅游联盟,村民用多余的新房入股,旅游联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包装、打造、经营。

  雅安森林覆盖率63%,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山地面积90%多。从雅安市区到芦山县,一路上看到崇山环抱,山峦叠翠,细雨迷蒙,云雾氤氲。有雾的地方有好茶,这里也是藏茶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当地民居很多都层叠掩映于山峦间,山上都是茂密的绿色,山下到处可见水流,侧崖而过,有时水会从天而降吓人一跳。同行们纷纷感慨,终于直观的明白了为什么抗震救灾时飞机在这些地区降落会很难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

  芦山县电视台的一位记者说,这里风景很好,之前也有旅游业,但是因为路太难走了,人并不多,灾后重建路况极大改善,也带火了这里的旅游业。

  如今,这里古镇文化、红色文化、茶马文化、田园文化、自然景观交汇,乡村旅游吸引着四方游客。

  7月20日,当地刚刚开完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目标圆满实现。几年间带病坚持工作的龙门乡党委书记陈钢激情满怀地说:“灾后重建我们不分昼夜的干,总书记讲要不忘初心,继续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就是要发扬长征精神,向人民交出一份新时期的满意答卷。”

  宣传阵地,认真政治部和水电报

  一盖一揭,深藏革命的力量之源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中红军留下的标语

  7月23日,夜班编辑们赴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上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

  古镇的一面石墙上,由右至左,竖刻的几行大字非常醒目:“铁证:只有共产党才是革命为民族独立的唯一领导者只有工农红军才是抗日反帝的急先锋认真政治部”。

  据当地提供的资料,1935年6月到1936年2月26日,红一方面军在夹金山下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四方面军因受错误路线影响而南下。红军在上里驻扎期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名为“认真”“德诚”、“紫光”、“崇安”等4个代号的政治部,并刻下许多标语。红军离开后,当地群众将标语覆盖保护起来,解放后将覆盖物去掉,使这些宝贵的文物恢复了原貌。上里古镇境内目前尚存有红军石刻标语70多幅。

  一行的人民公安报社夜班编辑行海洋在中国记协的微博上发出感慨,“这一盖一揭,蕴藏的是民心的力量,是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护,也是我们看得到的长征精神。”工人日报社的车辉说,“这些标语口号,清晰的印证了一段非凡岁月,这里山高路远,地势险峻,红军战士们通过标语表达出坚定地必胜信念。这种信念支撑他们走过千山万水,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据了解,当时的标语口号内容丰富,载体也很多,不只刻在墙上,也有用墨、红油漆写在墙上的,有写在路边、沟边、河边的大石包上的,也有布告传单等。有时,红军还请木工刨平一些小木板,或砍些竹子划成竹片,在上面写上标语口号,然后把这些木板、竹片一背一背地运到河边,倒在河里,让水把它冲到国民党辖区去,被人拾得,看了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起到宣传作用。群众称之为“水电报”。

  如今,这些文物被保护起来,成为红色旅游的“宝贝”,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大渡河畔,长征精神无处不在

  守望相助,团结奔向全面小康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7月24日,夜班编辑们赴石棉县安顺场,缅怀红军强渡大渡河壮举。

  安顺场有红军指挥楼、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和纪念馆。

  指挥楼是晚清时期民间居住的碉楼,木骨石墙,二楼一底,1935年,刘伯承、聂荣臻曾经在这栋楼中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位于纪念馆前,碑高6.26米,碑体正面上方雕刻的是红军战士头像,下方浮雕是17勇士正驾着木舟乘风破浪、飞渡天险;右侧浮雕一只巨手紧握大刀,象征红军必胜的信念;背部上面镶嵌有2.4米宽、1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几个大字。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

  纪念馆中资料记载,“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区后,于5月24日晚来到曾葬送过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翼王石达开的安顺场,并连夜占领安顺场,夺得唯一一只木船。其时,大渡河北岸敌守军川军有一个团的兵力;上游泸定至下游富林一带还布防有7个团的兵力;而敌中央军薛岳等已追随至西昌、泸沽一带,形势万分危急。5月25日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刘伯承、聂荣臻、杨得志等将领的直接指挥下,红一团一营二连的17位勇士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用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中搏击激流险滩,成功强渡了天险大渡河。打破了蒋介石妄想‘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迷梦。5月26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到达安顺场,当机决定,放弃全军渡河计划。以红一师和干部团为右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主力部队为左纵队,均沿大渡河上溯夺取泸定桥。安顺场强渡胜利,为飞夺泸定桥并最终跳出敌人包围圈迈出了生死攸关的一步;也为红军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渡船、铁索……渡江实物的陈列,让人遥想当年渡江战斗的激烈。

  出纪念馆,到大渡河边,一块大石上写有“红军渡”3个大字,落款是杨得志。河水宽阔、湍急,水流翻滚拍岸,让人不由得发出疑问,当年17勇士在枪林弹雨中渡江靠得是怎样的信念和意志、怎样的智慧和谋略?红军又是靠什么让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石棉县县委书记曾令举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她说,当年翼王石达开跟红军渡河走的路线几乎相同,为什么红军胜利了,翼王失败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群众拥护。当年红军通过彝区时,刘伯承跟彝族的小叶丹彝海结盟,顺利通过彝区,才得以抵达大渡河边。陆定一也曾写过,“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彝藏团结好,建设我国家。”石棉县南邻凉山彝族自治州,西邻甘孜藏族自治州,有彝藏走廊之称。现在全县12万人,有19个民族,少数民族有3万多人。各民族大团结在这里体现非常充分,这里现在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

  据安顺彝族乡乡长史嘎介绍,安顺场原名紫打地,是藏族名字的音译词,意为适合蔬菜种植的地方。1902由于山体滑坡后重建,取“山镇久安,河流顺轨”之意,更名为安顺场。如今的安顺场交通设施齐全、水电路通信齐备,正按照三线五区的规划打造新家园。三线就是红军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生态康养产业,五区包括古镇老街文化观光体验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公园游览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区等。如今这里有700个旅游床位,在旺季需要提前一周预订才能订上。

  7月24日下午,夜班编辑们在汉源县参观了花海果乡的美景。汉源海拔400多到4400多,刚刚走过的石棉县海拔是从750到5700多。两县都是阶梯式地貌,多样性立体农业都发展得很好,同时由于震后道路重建非常及时,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两县农业收入提升都很快。

  汉源县城在重建时将旧城区淹没于汉源湖,新建城区向山上上移了一百到二百米,夜晚在汉源湖边远眺县城,灯火辉煌,美感十足。

  最有意思的是,汉源县的领导在介绍当地文化时说,我们这里一是茶马古道的文化,二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三是红色文化。那个安顺场,事实上之前属于汉源,因为石棉县是1952年才建县,所以红军强渡大渡河应该是发生在汉源的事情。

  夜班编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体会着红色文化对当地人自豪感提升的巨大力量。如今,从生态康养到花海果乡,从红军饭店到长征饭店,红军曾经洒下热血浇灌信念的地方,花产业、果产业、旅游业……各种产业勃兴;夜晚的县城里,大爷大妈们跳着交谊舞;大渡河畔,正上演着红色的、绿色的和各种五彩缤纷的精彩新故事。

  三枚铜板,见证党心民心

  四渡赤水,成就历史转折

“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

  7月25日到27日,夜班编辑们在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在乌蒙山脉间的古蔺县寻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总司令部及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双沙总司令部旧址、白沙会议会址、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及太平渡渡口等;7月28日,夜班编辑们在内江市参观了范长江故居。

  到石厢子因为要走盘旋狭窄的山路,大巴车并不能通行,我们换成了中巴车。从叙永县城到石厢子路上走了两个小时,山路地势险要,壁立千仞,有时巨石迎面而来,有要被突然撞到的感觉。“这里确实是易守难攻之地,很适合战略转移的地方。”“我们是坐车,红军是用脚丈量这些地方,而且是在枪林弹雨中,想想太不容易了。”编辑们深深感叹红军长征之伟大。

  1935年2月3日到5日,一渡赤水后,红军在石厢子这个南与贵州毗邻、西与云南毗邻的地方度过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春节,进行了遵义会议以来最长时间的一次修整。在这里,红军召开了鸡鸣三省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这个会议也是遵义会议的延续。

  这个地方,流传着很多感人的故事,毛泽东在住过的地方临走时放下3个铜板,房屋的主人将这3个铜板珍藏嵌入房柱;红军战士饥渴难耐却无人摘食百姓的桔子,看园人受到感动主动给红军送来了桔子……

    播种理想,激励后来之人

    抚今追昔,赶考新的长征路

   

 古蔺县,毛泽东亲手种下的香樟树

    据当地人讲述,红军转战乌蒙山脉地区期间,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是严寒冬天,但大多露宿于居民屋檐下或街头;红军每到一地都要写宣传标语,宣传党的纲领主张,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之前群众听说“赤匪”来了很多人躲起来了,但亲眼看到红军的行动,所过之处的百姓都开始主动支持红军。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歃血盟誓过彝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征服茫茫大草地,向着胜利前进。长征两万五千里,转战11个省,纪律严明的红军队伍成为革命的宣传队、播种机,在沿路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军长征,指挥员平均年龄30多岁,战斗员平均年龄20多岁,年龄最小的战士只有14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踏上战略转移之路,湘江一役,红军从长征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年轻的工农红军带着对革命理想的信念,也带着些许对革命前途的迷茫和担忧,继续长征路。“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二渡赤水前,党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告全体红色战士书》,统一思想,相机机动作战,选择敌人薄弱地区运动作战,调动敌之兵力疲于追击,3万红军,40万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河几经较量,红军转战川滇黔四渡赤水,跳出重重包围走向胜利。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写道:“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这个评价如今正在被实践所证明。

    在芦山县城,在石厢子,在白沙会议旧址,在赤水河边,在太平渡渡口,在大渡河畔,在范长江故居,在行走的车上,在培训交流的现场,在总结会之上,夜班编辑们重温长征史,热烈讨论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深入思考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方向和前途、使命和责任,探讨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担负起这个时代媒体所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

    “红军长征中的一次次会议,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思想争论,面对强敌,红军随时调整前进路线,摸索适合自己的突围之路。长征战胜的不仅是敌人,还有自己。”“新时期发扬长征精神,媒体人一定要坚持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探索内容、载体、语态的创新性表达,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与时代同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发出理性的声音。”“要有理想主义的情怀和现实主义的态度,发出理性的声音,为社会注入新能量、注入正能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媒体人应有的贡献”……编辑们互留联系方式,行程结束了,交流和思考还将持续。(部分图片由中国记协提供,其他均为内蒙古客户端记者 李霞 摄)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563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