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大学新闻学子兰考行】学生作品:焦裕禄精神的“变”与不变
2016年07月01日 11:08:0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成千上万的人慕名而来,却也是肖变每日不变的工作地点 李桢宇 摄

    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上,坐落着一座永世不朽的纪念碑。来到兰考的人,大部分都会慕名前往这座纪念碑的所在地——焦裕禄纪念园,追思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学习焦裕禄同志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的牺牲精神。而在纪念碑的后方,便是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馆内的陈列记录着焦裕禄为这个县城奉献的点点滴滴,以及后世对焦裕禄精神的褒奖和传承。

    有这样一批年轻女性,她们对焦裕禄生平的了解,是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而肖变,便是她们之中的一人,她在2013年大学毕业之后就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从事讲解员的工作。从她坚毅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愿意将焦裕禄对自己家乡所付出的血和泪通过自己的讲解一一重现,她甘于将自己置身于展品的阴影之下向参观者传递焦裕禄同志身上所体现的党的精神。

    6月23日清晨6点,兰考县的天空刚蒙蒙亮。肖变已习惯了早起的生活,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练声并再次温习需要讲解的内容,虽已牢记于心,却不忘每日每月注入自己的感情。从家到纪念馆路途并不遥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这一天天的坚持,诠释了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肖变从事这份工作已经三年多了,“我还会继续走下去”。

    完成一次完整的讲解需要将近一小时的时间,在这日复一日的讲解工作中,肖变依然会为从小就耳濡目染的焦书记的故事所感动,每一次的讲解仿佛为这些尘封的资料和陈列的展品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像是在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一般,眼神格外令人动容,声音也越发高亢激昂。

    “我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热爱,在讲解之后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并且听众也有了很大的感触,我觉得焦裕禄精神在当代不会过时,通过我的讲解在思想上对听众有一个思想上的升华和洗涤,”肖变深有感触地说道,“所以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这也是我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

    今天走在兰考县的街道上,早已没有了当年焦裕禄初来时的扬沙四起。那时春季的风沙让这一片的农耕人吃尽了苦头,肖变的爷爷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感慨,是焦裕禄的到来改变了这里,如今的兰考更是在焦裕禄精神和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令肖变感触颇深的工作经历来自于为一群老知识分子党员讲解,“或许他们对那个灾荒的年代感触颇深,他们边听讲解边流泪,我也一度哽咽。”参观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也为肖变的讲解注入了鲜活的色彩,更让她对人生有所感悟。

    “用焦裕禄精神来实践焦裕禄精神,”风雪夜夜探百姓,条件所限无法购置仪器而用嘴尝盐碱这些焦书记的动人事迹也出现在肖变日复一日需要不断重复的解说词中,她并没有因此对工作敷衍或者懈怠,而正是由于这种对不同参观者注入感情的讲解,更加深了她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兰考,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肖变正是当时为习近平总书记准备讲解工作团队中的一份子。她对习总书记要求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艰苦朴素的道德情操等指示深有体会,“作为兰考人从小就接受焦裕禄精神的教育,总书记为焦裕禄精神的赞扬又让我对讲解焦书记事迹的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绿我涓滴,会他千顷澄碧。”朗诵完这句习总书记所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下阙末句,肖变也完成了她对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硕士班同学们的讲解,并满怀激情地去迎接下一批参观者的到来,她希望用自己的坚持提醒新一代的年轻人特别是新闻工作者们去重温并践行和平年代的革命精神。

    就在焦裕禄纪念园的几公里外,便是焦裕禄纪念馆的新址,也是焦桐和焦裕禄干部学院的所在地,正如两代人精心呵护焦桐,陪伴它走过风风雨雨一般,在肖变的眼中,围绕在焦裕禄纪念碑周围,向新时代传递焦裕禄精神亦是自己扛在肩上的重责,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守护和坚持无不在传递着焦裕禄精神的灵魂——甘于奉献。(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国新班 阳卓霖)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480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