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学子嘉兴行】学生作品:新型城镇化的嘉善姚庄模式
2016年06月28日 16:03:22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66岁的沈德龙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8年前他从南骆村搬入桃园新邨一户新居,依靠宅基地置换,自己补贴少量积蓄一口气买下了4层楼房。

    “自从搬到了桃园新邨,我们再也不用骑车5里路去买东西了,现在就像在城里一样,生活方便多了。”

陈嘉林采访桃园新邨居民沈德龙

    沈德龙口中的桃园新邨,是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第一个城乡一体化新社区,结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该社区设计了六层的标准公寓房和五层的复式公寓房。

    据嘉善县姚庄新市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嘉善县姚庄镇先后编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5个,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整治823.4亩,土地开发2081.9亩,姚庄主中心和丁栅、俞汇社区副中心等“1+2”新社区已集聚农户2200多户,全镇农户集聚率已达40%。自2008年启动“农房改造集聚”试点以来,姚庄镇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周边10个行政村的农民可以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换租,以宅基地换钱、换房的方式搬进桃源新邨的新楼。

    在桃园新邨,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健身室、多功能厅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社区1公里范围内,体育馆、中小学、医院、大型超市、银行、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那么离开农村的农民,靠什么生活呢?

    沈德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我、老伴,老母亲还有儿子女儿,一家五口住在第一、二层,上面的第三、四层全租给了来姚庄打工的人,”沈德龙说,“光看租金的话,我们家一年能够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

    除此之外,家里未征购的土地每年通过种芦笋还能获得4万元左右收入,土地征购后的农民能获得每月1500的养老金,沈德龙的情况只能获得每月100元养老金。再加上他还在蘑菇厂打工每月收入2500元。总的算来,沈德龙一年少说也有10多万收入。

    在姚庄,像沈德龙这样的,还有很多。除了租金外,迁入桃源新邨的农村居民还可以把自己原有的承包地流转出去,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收入。62岁的王桂英将承包地流转给了专业的农机合作社用来种植葡萄,扣除成本每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种植葡萄在成本上肯定是要比芦笋、黄桃要高一些,每年25万元左右。但收益也很高,大概可以到40多万。”

    姚庄近年来及时将置换户的农村住房、辅助房等全部拆除,并开展土地复垦,复垦后的土地由所在村流转给黄桃、蘑菇、芦笋等规模经营户经营,有效帮助接受土地置换的农民获得经济增收。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姚庄镇也不断扎实推进着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城镇人口接轨,进一步改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王桂英现在的养老金每个月可以拿到1500元。

    当然,姚庄地方虽小,但也有很多外来人口。李菊4年前和丈夫、孩子从云南来到嘉善,在姚庄桃源新邨开了一家超市。超市每年需要交纳16万的租金使得收益并不是很高,但已经能够让这个家庭在异乡站稳脚跟。“你看我们旁边开的超市还有很多家,所以我每年赚钱也不是很多”,李菊说,“不过我的小孩就在新邨旁边的小学上学了,丈夫也打零工。生活虽然比不上当地人,但还算是稳定的”

    在姚庄, 绿化、供水、生活垃圾的处理,社区环境都让农民对新生活感到满意,在2010年建成的桃源新邨农房改造一期集聚点里,生活服务全面实现了一体化,而邻近镇区的位置和便利的道路交通则让新社区全面纳入了学校、医院、商场5分钟交通圈。农民们在新的家园也积极开创了新的生活,这种新型城镇化的“姚庄模式”日臻成熟,“姚庄模式”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清华大学2015级国新班 陕少霞 陈嘉林)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钟云松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472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