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延安行”:劳动的一天 充实的一天
2016年06月28日 08:46:0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6月22日,参加中央和行业类媒体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的64名编辑记者,分别在延川县和黄陵县体验生活,与老区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是怎样度过这劳动的一天、充实的一天?

    上午

    编辑记者们跟随老乡来到田间地头劳动。烈日当头,编辑记者们不畏酷暑,卷起裤脚、撸起袖子,在老乡们的带领下开始插秧、间苗。

    随着分出的玉米苗不断增加,中国妇女报记者肖婷的手指间沾满了泥土,不一会儿功夫,汗珠已布满额头。看着自己分拨的小苗,她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她说:“农民们在土地上撒播、耕种的不仅是粮食,还有自己的辛劳。一滴汗水,一粒粮食,耐下心来做事、不忽略每一个细节,事情总会有所成。”

    下午

    在黄陵县双龙镇山涧深处的一块水田,35位年轻的编辑记者们在农民兄弟的指导下,帮助插秧。“苗插得太浅”“行距太宽了”“苗插得太密”……村民细心地指导。工人日报记者兰德华感慨地说:“以笔为剑,我们却耕耘不了最普通的水田。我们曾写过的文字,离祖国坚实的土地如此遥远。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我们,不该离乡亲们如此遥远。”

    人民日报记者耿磊在下田插秧后悟到一个道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大部分的道理都是浅尝辄止。他说:“如果没有亲身下田插秧,也许我根本无法理解:缺乏优越的农业条件,没有机械化支持,老区人民如何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美丽的生活?尽管泥巴裹满裤腿,内心却更加清澈,老区人民进入了我们内心,进入内心才能真正落到笔端,才能传到读者心中。”“脚上的泥土、身上的尘土,是时代给予的馈赠,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奖章。”

    在延川县“三同”的编辑记者来到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就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问题采访了示范园负责人。

    人民日报记者王萱了解到,示范园以“园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服务、工长育苗服务、农户科学种植和转产能力培训服务和休闲观光采摘等综合功能为一体,效益显著。她对示范园促进农民致富的情况很感兴趣,着重采访了关于扶贫政策、惠农补贴、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她说:“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示范园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同时,聚集各方力量,进一步完善示范园建设,让新闻助农真正发挥作用。”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惊讶于前往示范园路上的情景与示范园区内情景的大不同。在车上,放眼望去,一片贫瘠的黄土地,到了示范园区却是另一番景象,连排节能日光温室里面,粗壮的枝架密密麻麻,茂密的叶片爬满枝头、新鲜的果实刚刚冒头。这次采访让王卓伦意识到“谋求创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她说:“以后考虑问题要开阔眼界、多方面汲取智慧,这在工作中也是务必谨记的。”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 河南省记协组织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
· 【延安行】人大学子参观调研延安市甘泉县名优企业
 
(责任编辑: 钟云松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471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