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学子嘉兴行】学生作品:“桃源”不在“世外”
2016年06月23日 16:24:3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

    一大早,周丽霞的女婿就一如往常地开车到附近的皮革城上班,女儿也出门送孩子上学,家里的婆婆90多岁了,精神头却很好,一大早就去河边散步了。就剩周丽霞一人在家,她坐在家门口的凉亭里,怀里抱着一只泰迪狗,时不时地抚摸着,“现在不种地了,我们农村人也享享清福,学着城里养养宠物。”她笑着说道。

    周丽霞所说的“农村”,看着还真不像农村,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路两旁的小洋房错落有致,绿树花卉交相辉映,偶尔还会碰见个老太太在家门前晒着太阳,动作缓慢,一脸惬意地梳理着自己的白发。每家每户都住在欧式的洋楼里,屋后却保留着一口传统的水井,在这样一个地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完美融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这个像传说中的桃花源一般的小村子就是浙江海宁桃园村。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2012年就搬过来了,”今年58岁的周丽霞来这里已经是第四年了。“当时村里说要规划洋房区,要请村民住进来,我们一开始还有点顾虑,但是看了样板房后,立即就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住了。”

    “像周丽霞这样四代同堂的住户在桃园村还有很多,”嘉兴盐官镇党委委员黄晓红介绍道。“为了让大家住得安心,我们为每一代人的生活都做了安排。”

    农户搬进来后,孩子的教育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桃园镇开办了3所小学和2所中学,还兴建了一个向村民免费开放的少儿乐园。

    村里年轻人大都在附近的工厂或企业上班,有的家里只有一个老人白天在家。针对这个问题,桃园村出了新招——白天将孤寡老人接到村里的“老年中心”,为他们提供饮食,老人们也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看看书或者电视,晚上子女到家后老人们也就回去了。目前全村孤寡老人有十几位,他们对村里的这项政策都很满意,很多老人说“这个村子就是我们的家”。

沈晓波同学采访盐官镇党委委员黄晓红(左)

    连接城乡的20分钟

    走在桃园村的居住区内,工作日的居住区内并没有见到太多住户的身影,但不时也能看到私家车开过。放眼看去,一幢幢别墅门前设立的停车位成为一道亮点。

    “这两年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村民大多数都开上了私家车,” 黄晓红的语气中透出了一丝自豪。“现在桃园村的汽车入户比例已经达到45%,村民们开始过上了‘车轮上的生活’,从我们这里开车去城里上班只要20分钟。”

    黄晓红口中的城里就包括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海宁皮革城,与桃园村相距仅15公里,这里的诸多工厂企业成为了许多村里青年的工作去处。

    “海宁市近年来也一直在践行‘城乡融合’的理念,通过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我们盘活了这里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在好处,”桃园村党委书记金正华望向远处的一排排洋房。“现在桃园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3万,高于我们市的平均水平。”

    “我们不仅要拆掉城与乡之间有形的墙,还要拆掉百姓心中无形的墙,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在环境、收入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得到保障。”(本文中周丽霞为化名)(清华大学2015级国新班 沈晓波、陕少霞)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460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