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驰:《中国日报》对新闻事件的视觉化报道
2014年12月16日 12:11:18  来源: 南方传媒研究
【字号  打印 关闭 

    当前中国报纸需要更多的新闻设计,而不是美术设计,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以及与众多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发现,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对新闻设计师的定义和认知上。在中国,第一看重的是应聘者是否具有美术相关专业背景,并将其作为该职位招聘的第一标准。而在国外,优秀的版面设计师都是新闻专业出身,他们在新闻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版面设计感兴趣,从而偏重于新闻学中的设计方向,至于美术功底则大都都是在工作中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而成的。因为有系统的新闻理论和素养支撑,他们的设计都是符合各自媒体特性和新闻原则的,一般不会出现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设计而改变新闻事实的问题。在西方,当你称赞新闻设计师是Artist (艺术家 )的时候,他们都会纠正说:“不,我是 Journalist (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 )”。可见他们永远是把新闻放在第一位的。

    《中国日报》作为国内最大的英文报系,常年与西方媒体打交道,对世界最新的新闻设计潮流有先天的敏感性,在借鉴和学习方面也有语言的优势。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中国日报》在强化内容建设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国际流行元素,不断优化设计理念、完善视觉传播效果,当年 3月实施了 1981年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版,启用了新报头和标识,运用世界报业最前沿的设计元素,整合图片、图表、漫画、插图和版样等,有效地提升了国际传播能力。

    本中国日报近年来在新闻设计上取得的成功和成绩,首先来自观念的转变和对设计的全面重视。首先,报社确立了“视觉先行”的报道理念,对重大新闻报道建立了缜密的策划机制,社领导亲自主持选题策划会,在会上对重要报道形成设计思路,提出对图表、照片或插画的需求,会后由设计中心初步形成设计方案,根据部门人员的特长进行任务分配,合力完成,真正做到视觉先行。在遇到重大报道时,报社各部门联动起来,采编部门会指派专人与设计中心对接,一起讨论创意,协助做好图表的专业数据收集和翻译。最后,版面编辑对设计成果大力支持,对好的设计不吝惜版面,为设计提供最大的发挥空间。

    经验一:敢于创新 大胆创意

    在遇到图片、插画、图表等设计元素不能完全表达文章内容的时候,设计人员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实现创意,先向编辑了解文字内容,交换创意想法,然后自己动手并最终完成设计。这是在资源不理想的情况下完成设计的一条新路,《中国日报》FEEDING CHINA (中国粮食生产)的版面在国际上获奖是对这种尝试的最权威的认可,是符合国际设计潮流的。

    “FEEDING CHINA”这个版面设计不是从纯粹构思设计开始的,而正是从与文字编辑的沟通开始的。

    作为一个以仅占世界 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 22%的人口的国家,粮食问题对中国甚至世界影响巨大。面对这个大选题,如何在视觉上呈现,对设计来说是个挑战。首先,部门负责人和写稿记者在策划会上详细介绍了文章内容,并在随后的讨论过程中定下了“FEEDING CHINA”这个标题,标题的提前确定对思考创意是很有帮助的,明确了设计方向,清晰了设计思路。为了找到更好的创意,设计师根据内容把相关的名词排列出来,比如:嘴、筷子、碗、小麦、舌头、农民、收获、谷物、地图等,然后寻找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不同的组合,最终认为谷物与地图的组合是最可行、最贴合内容的。

    在尝试 Photoshop合成效果不好的情况下,设计师果断决定用实物摆放,拍摄,从家中拿来各种谷物、豆类,用 A3纸打印了一张官方标准的中国地图,按照边界拼出中国地图,然后拍成照片导入电脑修图。

    创意新颖是这个作品的最大特点,同时该作品的图文结合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因为地图的形状不规则,在版面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图与文(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和正文)的结合,合理的布局保证了视觉的平衡,适当的留白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享受和呼吸的空间。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以新闻照片、图表和内容为主的设计模式,自力更生,以全新的视觉冲击为主打,利用创意体现主题。同时,版面在注重活泼的同时也特别兼顾了细节和新闻报道的严肃性,特别是南海地图的处理恰到好处,整体完整、严谨,形象生动地诠释了“FEEDING CHINA”的主题。

    要说这个设计好在哪里?首先是明确了要做的设计是新闻设计,而不是艺术设计,合理的创意是内容与设计的有机结合,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从而忽略了新闻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一切呈现在新闻媒体上的创意都要以新闻为准则,以配合内容为基础的。

    这个成功的案例说明:

    选题很关键。当今“气候、粮食、环境”等都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这样有世界角度的选题和有特点的设计,容易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共鸣。一个好的设计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必须要有好的新闻选题支撑。

    和文字编辑的高效沟通对理顺设计思路大有裨益。创意设计直观、高度切题、通俗易懂是赢得读者认可的关键。

    有时候,适当减少 Photoshop的技术修饰,用真实物品作为设计基本元素,能够起到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效果。

    经验二:合理运用图片 完成重大选题的重点设计

    《中国日报》历来在照片的选择和使用上,都以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使用闻名,只要照片精彩,从不吝惜版面,配以合理的版面布局,图文结合,将视觉冲击效果最大化。《中国日报》对全国两会、日本海啸、卡扎菲之死、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版面设计,突破传统头版设计布局,照片使用大胆、灵活,赢得了国内外读者和传媒业界人士的充分认可。

    例如,《中国日报》关于国庆 60周年的通版设计,获得第 20届中国新闻奖版面设计一等奖——“Years of planning, months of training,… Day of glory”。

    这是一个庆祝国庆 60周年的通版设计,《中国日报》记者赴国庆阅兵村实地采访,记录了那里的战士们为国庆阅兵所做的努力,说明正是有了他们在平日的刻苦训练才换来国庆当天绚丽绽放的一刻。该版的主标题为:“多年的筹划,多月的训练,只为那一日的绽放”(Years of planning, months of training,…Day of glory)。由小到大的标题字号有效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更加突出了“只为那一日的绽放”(DAY OF GLORY),使整个主题积极向上,振奋人心。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照片为主打的版面设计,在整体布局上,为突出展现阅兵村战士们的艰苦训练以及背后的生活点滴,特别使用了一张战士艰苦训练的特写照片作为底图,尤其是突出展现了战士刚毅的表情、坚定的目光和满脸密布的汗水,视觉冲击力较强,增加了版面的整体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者普遍对这张底图的使用交口称赞,认为战士特写大图不仅吸引眼球,其目光更是整个版面的点睛之笔,引领读者仔细阅读整个版面。

    在其他照片的选择和排列上,从细节入手,以图叙事,以情动人,既有集体训练、整齐划一的宏伟场面,又有战士们互相帮助、亲如一家的感人画面,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了阅兵村战士在国庆阅兵式筹备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版面左侧以黑色为背景,文字主颜色用白色,并使用黄色重点标出了标志性数字,以类似图表的形式言简意赅地反映了阅兵筹备过程中的细节。从整体效果上看,整个版面图文并重,图片多而不乱,叙事简练生动,吸引力、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较强。

    这个成功的案例说明:

    对平凡题材的巧妙使用往往更能感动读者。在选题上,设计者选择了一个与国庆盛典相关的平凡而感人的角度,这个题材和画面的呈现打动了读者。

    对好的图片要大胆使用。《中国日报》遇到精彩的照片时都能给足版面,给予最充分的展示,也往往都能够有效地增强视觉效果。

    好的设计需要各环节人员的积极参与。本版文字记者在完成文章后,主动提供数字、背景资料配合设计,确保了设计元素的丰富。

    经验三:发挥信息制图优势,新闻报道手段更加丰富

    当今媒体进入一图胜千言的读图时代,《中国日报》紧跟设计潮流,在新闻报道中多次使用整版图表进行报道,深入浅出,以图解文,达到了很好的新闻传播和视觉传播的效果。例如,《中国日报》2012年 11月 5日见报的深度报道(6-7版)。

    作为“十八大系列报道”的重要篇章,该版面旨在以图表的形式解析中国十年变化,设计者与记者一起从经济、人口、教育、交通等细节一起讨论、分析数据,选出超过 60组最具说服力的数据,以图形视觉化的形式呈现,使枯燥的数据有了活力,十年巨变有了直观的展现,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报道和解析了十八大,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这个成功的案例说明:

    信息图表在提升报道的专业化水平、传达信息、对比数据方面作用明显。

    在版面中灵活运用图表,在图表中灵活运用图片,图表、图片与文字有机融合是新闻设计的主流趋势。

    (作者系中国日报版面设计中心设计副总监)

    附:中国日报最年来新闻设计上取得的成绩

    2009至 2013年,《中国日报》共获得中国新闻奖版面设计一等奖 2个,二等奖 1个,三等奖 3个。

    2012至2013年,三次获得SND举办的全球版面设计大赛中“卓越奖(Award of Excellence)”。并在与 300多份报纸激烈角逐的“世界最佳报纸设计”奖项的评比中,《中国日报》的整体设计跻身世界前 70名。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周柏豫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385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