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日韩新闻研讨会在首尔举行
2014年11月07日 09:00:03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本网讯 第四届中日韩新闻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8日至29日在韩国首尔举行。来自三国新闻界近四十名代表出席会议,就“中日韩文化艺术领域报道特征”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三国记者各抒己见,广泛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并取得了一些共识。中国记协组织以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为团长的5人代表团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等中央媒体驻韩国记者5人,共计10人参加本次新闻研讨会。中方与会代表认真准备、积极发言,达到了预期目的。

    10月 28日下午,中日韩三国代表团团长和主旨发言人举行了预备会议。三方代表一致认为,中日韩新闻研讨会意义重大,将为三国媒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打下坚实基础,也将为三国民间交流合作起到促进作用。28日晚,主办方韩国新闻广播编辑者协会设晚宴欢迎三国与会代表,并邀请韩国外交部副部长赵太庸就东北亚区域合作发表演讲。

    一、 加强新闻合作,促进优秀文化传播

    本届研讨会主要议程在10月29日展开,分为上午、下午两部分。上午首先进行的是开幕仪式,韩国新闻广播编辑者协会会长宋熙永和三国代表团团长分别致辞,随后分别由三国代表围绕主题做主旨发言。下午进入专题讨论阶段,三方代表就“中日韩文化艺术领域报道特征”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探讨。

    中方发言人、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指出,中国和日本、韩国一样都面临着和外来文化产品,尤其是和美国大片争夺阵地的文化战争。中国的文化艺术市场和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一样都处于变革当中,整体水平向上,中国电影市场、电视剧市场、新兴的网络市场都以势不可当的态势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中国媒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很多媒体都有专门的文艺评论阵地,展开文艺大讨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艺如何面对市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其最终衡量标准应该是以人文本。

    日方发言人、日本《读卖新闻》评论员天日隆彦指出,文化艺术在人们跨越国度和民族,加深互相理解、构建友好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艺术可能会发展到关系人们的身份认同问题,因此,处理不当会成为严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媒体同仁对彼此的文化艺术带着敬意和理解,并力求冷静、客观地进行报道。电影、电视剧可以跨越国界引发共鸣,也可以成为发现文化差异的契机。在日本,仇视言论以及《嫌韩》、《嫌中国》刊物等往往会引发负面影响,但我希望日中韩新闻界的交流能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希望这样的研讨会能持续举办下去。

    韩方发言人、《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刘尚哲指出,在文化方面,韩国与中国长期同处一个文化圈,形成了共同的情感纽带,相互交流十分活跃。得益于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的大众音乐、电视剧和电影等,形成了一股“韩流”,吹遍中华大地。中国文化在韩国也备受大众喜爱。韩国国内把中国文化风潮称为“汉风”。此外,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小说《活着》的作者余华和钢琴演奏家朗朗等人,都是在韩国掀起“汉风”的代表人物。如今,“韩流”和“汉风”出现了相互交融的现象:韩国的技术与中国的资本通过合作彼此结合,诞生了众多韩中合作的大众文化作品。

    在会议总结环节,中日韩三方代表一致认为,中日韩三国关系中,新闻合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国媒体需要更多地相互理解,并就一些三方感兴趣的文化推广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合作。文化是国民之间沟通感情和增进了解的重要桥梁,文化能超越国界,在各国受众中赢得共鸣。三国新闻界的合作能为国家之间的关系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为促进三国各自优秀文化的传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日韩记者围绕中国的抗日题材电视剧等问题展开讨论

    在本次新闻研讨会上,西日本新闻社编辑永田健向中方代表团提问,认为中国拍摄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太多,有些电视剧的剧情与历史真相相距甚大,在民众中渲染仇日情绪。是中国人喜欢看这样的电视剧还是背后有其他原因?

    中方代表团团长李春利回应说,美国也有《中途岛战役》、《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等战争题材影片,很多被世人公认的大片反映的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警示后人不再让悲剧重演。这样的题材对于战争的反思,是全人类的财富。中国的很多抗日题材的影视剧是为了让爱好和平的人们记住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

    科技日报社驻韩国记者薛严表示,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不仅在中国热播,在韩国也热播,很受韩国观众欢迎。中国文艺界对于反映抗日题材的态度较为适度,对军国主义仇恨停留在发生战争的时期,没有刻意丑化日本人。

    日本《读卖新闻》评论员天日隆彦认为,应客观看待中国的抗日题材电视剧,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人民来说是一种苦难,对于日本人民来说也是苦难的历史。中国人拍摄电视剧纪念二战历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的抗战题材影视剧要注重思想性,不要以戏谑日本军人为乐。雷人的抗战影视剧会引发日本民间对中国的反感,对于两国关系长远发展没有好处。

    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刘尚哲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中国广州一家报纸称某日本媒体报道说,韩国学者主张《西游记》起源于韩国。广州的这家报纸在这篇报道中写道,这位韩国学者称《西游记》起源于韩国的证据,在于韩国顺道寺保存着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事实上,韩国并没有名叫“顺道寺”的寺庙——这是一篇典型的假新闻。希望中方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防止这种极大伤害韩中两国人民感情的假新闻事件再次重演。

    针对韩方提出的问题,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编曹鹏程回应说,广州这家报纸的报道最初的消息源是中国的一名网民杜撰的一条假消息。该报未经核实就刊发了相关信息,形成了虚假报道,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国新闻主管部门对于虚假新闻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并开展了很多专项行动打击虚假新闻、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闻界的这些不良现象。”

    三、三方代表团一致希望深化合作

    中方代表团在会上发出倡议,三国新闻工作者应本着友好互助的原则,积极报道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文化艺术活动,正面报道三国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成果,不做不利于三国文化发展的报道,坚决抵制破坏团结协作的行为,共同促进东亚文化的繁荣。中方认为,本次研讨会对于推动三国媒体深化新闻报道合作,加深相互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本新闻代表团团长、《东京新闻》顾问宇治敏彦表示,三国有着很多共性,比如说都是东亚人、都受到佛教和儒家的影响、都有勤劳吃苦的性格、都有着较强的忧患意识以及浓厚的家庭观念。三国媒体应该注重挖掘三国人民身上共性的东西,互相欣赏各自文化的优点。

    韩国新闻代表团团长、《国民日报》评论部主任赵容来表示,组织本次新闻研讨会之前曾担心领海岛屿争端和历史问题等因素会影响研讨会气氛。但事实证明,三国新闻界看待彼此关系的态度理智客观,以长远的眼光和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交流合作。希望三国新闻组织加强合作,为三国媒体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张业亮)

 
更多阅读:
· 中国代表团结束参加中日韩新闻研讨会
· 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交流观摩选送作品
· 首届中日韩数字文化交易会将在大连举办
· 深化中日韩新闻报道合作
· 中日韩记者研讨自然灾害报道与三国的媒体合作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377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