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菁:记者要永远追问
2014年10月22日 08:41:23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人物素描

    李菁,2001年5月入职《三联生活周刊》,任社会部记者,现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先后主笔《“中国好声音”还能火多久》《黄永玉:一蓑烟雨任平生》等报道。著作有《记忆的容颜》《往事不寂寞》《活在别人的历史里》等。

    她坦言,自己是个生性懒散的人,“如果不是这份工作,我这辈子都不会写这么多字”。她说,之所以做了记者,一是自己对一切新奇的事情都有兴趣;二是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唐德刚、陈香梅、王赣骏和何振梁,这些名字对于学生时期的她而言曾是另一个世界,而有一天,当这些人都成为她的采访对象时,她由衷地感受到那种叫做“奇妙”的快乐。她就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李菁。为何选择这份职业?对于这份职业又有着哪些情结?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专访了李菁。

    “稀里糊涂”走进三联

    在到《三联生活周刊》工作之前,李菁曾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做了5年编辑,她形容自己在这家名头很响的大公司里扮演的是“御用文人”的角色,诚如她自己所言:“养尊处优的生活过得越久,心里越没来由地空虚。”

    奉献了5年的青春之后,当在网上偶然看到《三联生活周刊》招聘社会部记者时,李菁怦然心动,义无反顾地投入“围城”外火热的生活。“不能忍受生活数十年如一日的样子,并且那几年对于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想法也越来越明确。”

    那时的《三联生活周刊》正处于影响力拓展阶段。李菁回忆说:“当时的招聘并没有什么硬性条件和要求。”带着自己的简历和写的几篇文章,李菁接受了时任《三联生活周刊》社会部负责人李鸿谷的面试。“之前的心态是比较放松的,但面试时一连串的追问却让人有些招架不住,估计是在考验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当年这些挑战神经的问题,李菁已淡忘了细节,但对“追问”二字记忆犹新。

    就这样,抱着试试看心态的李菁,“稀里糊涂”地入职《三联生活周刊》,一切从头开始。“当时最困难的是找到自己能上手又符合杂志需要的选题。”这成为当时初到《三联生活周刊》工作的新人李菁必须要克服和面对的现实问题。李菁仍记得自己到《三联生活周刊》之后的第一次出差,“食宿、采访都要自己去落实”。她忍不住问自己“是否自讨苦吃”,但是很快这种质疑就被这份工作带来的热情和挑战所替代。李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专心致志地完成新的选题,如何调动自己的资源和能量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她坦言,每一次出差采访都很辛苦,但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1 2 3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国全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574133732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