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这个时代,我们该怎么结婚
2013年10月09日 09:28:0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这个时代,我们该怎么结婚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赵琬微、周竟

  北京一村干部花费160万元为儿子连摆3天婚宴,青岛500万元现金聘礼,四川小伙花20万元租直升机迎娶新娘……这个国庆大假,围绕关键词“结婚”的猛料层出不穷。

  山地车婚礼、攀岩婚礼、潜水婚礼、跳伞婚礼……各式各样不走寻常路的非主流婚礼也令人眼花缭乱。

  怎样使自己的婚礼永生难忘而又不至于落入俗套?怎样让婚礼看上去光彩夺目又不被人说成“土豪”?我们究竟该怎么结婚?

  那些年,他们曾那样结婚

  自古以来,视婚姻为人生头等大事的中国人对婚礼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中国传统婚姻礼仪很繁琐,从周代起,就有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道程序,谓之“六礼”,后世演化为请庚、相亲、定亲、报期、行盘、妆奁、迎娶、成婚、回门。清末民初,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一些大都市和商埠出现西式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结婚流行“极简主义”,男女青年一般买上几斤糖果,请来领导证婚,新人鞠躬,晚上将两床被子合到一张床上,婚就算结成了。结婚的物品也很简单,买个洗脸盆和一对暖水瓶就行了,条件好一点儿的有一两件木柜。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一些城镇和乡村开始逐渐兴起收彩礼和送嫁妆的风气。在农村,彩礼包括呢子大衣、布料、皮鞋和手表,城里人则要求“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半导体收音机,在北方地区则讲究要“32条腿”“48条腿”,即家具的腿加起来要够32或48这个数。

  今年60岁的钟英梅、刘建国夫妇1980年元旦节在成都结婚,12元一桌的婚宴摆了12桌,置办的家具都是家人动手做的。收到的份子钱最多的一笔是10元,以1元、2元的居多,整个婚礼办下来花了200元。

  30年后,他们的儿子刘忠杰婚礼的花费达到了10万元。“这个花销在成都算很普通的。”钟英梅说。

  这些年,年轻人这样结婚

  “这30年,结婚的花样变化太大了。”66岁的北京市民徐淑珍对记者感慨。“1968年我结婚的时候,接新娘子最流行的是骑自行车。后来开始用拖拉机、还有柴油的‘三蹦子’。再后来,一水儿的汽车,从普通汽车发展到奥迪、宝马,到加长卡迪拉克,越来越豪华了。”

  在采访中,很多年轻人表示,举办奢华的婚礼,更多是为了给自己的父母“撑脸面”。

  正在筹备婚礼的成都白领张文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0桌酒席,平均一桌2000元,酒水烟茶不少于3万元,加上拍婚纱、找婚庆公司,一场婚礼办下来至少15万元。这让月薪加起来不足2万元,还承受着房贷、车贷压力的小夫妻深感“压力山大”,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一辈子就这么一次,钱花少了显得把婚姻当儿戏。婚礼毕竟也是个社交场合,我们办隆重些,不仅自己有面子,双方父母也有面子。”他说。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郑少雄博士说,婚礼给年轻人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多是由传统的家庭观念导致的。在特殊的场合做特殊的财务消耗,有一定社会弥合的作用,但现在有一些过度了。要提倡简朴的婚礼,不仅需要扭转年轻人的心态,更要矫正父辈甚至祖辈的心态。

  其实,婚也可以这样结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学恩对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多元化。结婚大办,费用日益高涨,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总体上奢华之风盛行,攀比趋势严重。

  “婚礼只是婚姻生活一个庄重的起点,并不能决定婚姻生活幸福与否。办婚礼首先要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量力而行,其次要量入为出,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要与人攀比跟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

  来自昆明的张玮玮、苏涌夫妇经营着一家小服装店,在春城过着不算富裕但其乐融融的小日子。登记结婚后的第4年,他们决定要补办一场婚礼。

  囊中羞涩的夫妇俩不愿接受父母的赞助,决定量体裁衣。他们在昆明找到了一家并不豪华却很有特色的火车站主题餐厅,搭起一个临时舞台,自己在花卉批发市场买来鲜花,和朋友们一起布置。

  婚礼当天,婚礼司仪由新娘的姐夫充当,新郎在舞台上一边弹贝司一边唱着自己写的歌,新娘在一旁打着手鼓,由于新人的朋友中音乐人居多,宾客们纷纷上台和夫妇二人进行即兴音乐演奏,气氛温馨而浪漫。夜里夫妻二人包下一个小酒吧,与朋友彻夜欢聚。整场婚礼只花了3万元。

  “对于我来说,这个婚礼一点都不比那些花了十几万元的寒酸,自己亲力亲为地策划、布置,不但省钱,更让我们明白一点一滴的不易。”新娘张玮玮说。

  没有夸张的妆容,没有PS的磨皮、修片,在朋友拍摄的照片中,夫妇二人显得真实而自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几万元拍出一套和自己根本就判若两人的假照片挂在墙上呢?”张玮玮说。

  她还告诉记者,这几年由于经营小店,夫妻俩一直忙碌无暇休息,最近二人抢到了特价机票,准备明年3月去泰国一个安静的小海岛补度蜜月。“其实,只要两个人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蜜月,我们不想赋予生活太多的符号,简单、真实最好。”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国全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574132781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