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媒体专业人员紧缺 破解传媒毕业生就业难题
2013年09月30日 10:15:24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图为浙江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广电艺术类专场招聘会现场

    高有祥

    当前,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媒体专业人员比例和结构失衡,地市特别是县级媒体和文化产业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而大量学习传媒的毕业生却“有业不就”“飘”在大城市打工,造成了基层媒体专业人员紧缺与大量传媒毕业生就不了业的矛盾。

    资料显示,县级媒体从业人员中,有学历的多从中小学、机关调入或是自考、“五大”和后续学历,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网络传播等传媒专业的本科生极少。一些基层媒体到高校招聘,多失望而归。就是本县籍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县工作。基层媒体被毕业生排除在求职选项之外。城市籍学生,更没有到基层的打算和意识。笔者请学生利用暑假回家乡在陕西、河南部分县做过调查,基层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程度低于公务员、教师、农林、医生等行业。由于缺少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致使基层媒体长期低水平运行。

    传媒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涉及其本人、基层单位和派遣高校三个方面。在毕业分配实施“双向选择”的当下,高校很少对学生进行“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教育,就业分配的思想工作被削弱。对“杰出校友”的宣传,代替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教育。招生材料上赫然印制的和教学楼走廊里悬挂着的办学成果,都是炫耀在大媒体工作的体面人物;各级教学质量评估的统计数据,突出的都是在主流媒体工作的毕业生。方方面面的信息渗透着只有到省级以上媒体才是成功者,从来没听说哪个大学宣传到基层媒体工作的毕业生。这种氛围的长期浸润,加之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使得传媒毕业生到首都和省城工作的意识,比别的专业毕业生强烈。据观察,传媒毕业生首选北、上、广,然后是省会城市;数以十万计的传媒毕业生,宁可在大城市“飘着”,也不愿意到基层去。

    基层媒体专业人员紧缺与大量传媒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矛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仿效。美国的地方大学根据自己的办校方针,从所在地区现实需要出发,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这就是1904年提出的“威斯康星理念”。美国的3000多所大学,分设在50个州的数千个中小城市。这些大学将为当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实在学校的制度安排和管理中,成为一种独特气质和神圣使命。同美国相似,我国地方性大学占大学总数的百分之九十。政府应该规定地方大学与区域的内在联系,强化服务区域的观念。地方大学基本都开办了传媒类专业,作为毕业生的输出口,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趋向,找准定位,以区域市场的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主动与地方对接和互动,根据基层媒体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媒体融合教学,为基层媒体培养有社会责任心和职业精神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对传媒毕业生而言,毕业生转变就业心态,制订长远规划,到基层媒体工作,使自己得到健康成长,对社会稳定发展有利,本身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和对社会的回报,对个人价值观的实现事业的发展以及生存境遇的改善都有益。

    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较长时间工作在基层,他们深刻了解民间甘苦和社会现实。正是这些宝贵经历,使他们获得了不同寻常的人生体验、工作经验和领导才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的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大学专业教育要加强服务国家,务实创新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帮助毕业生摆正个人追求与国家需求的关系。基层媒体要为毕业生们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条件。全社会共同发力,推动和引导大学生在为国家建功立业和担当责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国全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574132763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