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互联网重构需要引入“白名单”了
2013年09月24日 08:44:30  来源: 解放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在信息安全领域,持“悲观”态度者越来越多,互联网健康与安全可能已经到了危机边缘。2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透露:仅据抽样监测,今年上半年境内就有693万余台主机感染木马程序或被 “僵尸网络”控制,这1.5万个木马和僵尸的地址有1/3源自境外大国。业界认为,新形势下,原有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已基本失效,需要引入“白名单”,重构互联网。

    安全无“边界”,难以设防

    进入社交网络和移动终端时代,互联网世界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甚至没有边界。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院士介绍,美国77%员工在上班时间使用社交网络,为此33%的美国企业经由社交网络感染了病毒。作为微博、微信等应用的主要载体,带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谷歌眼镜”等上班,已被国外定义为“携带自有设备(BYOD)”,加以特别管控。

    针对“移动社交”的恶意程序数不胜数,随时随地可侵入传统防火墙之内的所谓 “安全地带”,难以设防。“我们在这里谈话的几分钟内,又有几十个新的病毒诞生了”,全球三大反病毒测试机构之一的“AV—Test”首席执行官马克斯说,平均每天可以收集到20万至25万个新的恶意程序样本。此外,在云计算模式下,“云盘”成为在线存储空间,原本防控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中毒的措施已经无效;而物联网模式下,也已发生黑客攻击智能电表,篡改度数,远程偷电。

    互联网换代,重建架构

    在邬贺铨看来,下一代互联网应当是可信、可控、移动、泛在的,并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目前,下一代互联网存在革命型路线和演进型路线之争,有观点认为,鉴于网络安全形势堪忧,应当在另一张“白纸”上重新设计互联网。作为“互联网之根”的所在国,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易斯表示,现有的互联网设计并不安全,全球95%的网络已被渗透,85%的攻击到5个月后才能被发现。

    重建互联网架构,好比为被撬的房门重新换把新锁。专家介绍,在新架构上,比如将网络安全防护的核心节点上移,从下层的网络路由器升至网络操作系统及控制器,减小在网络终端层面的安全风险与安全依赖;又如针对移动互联网,将身份信息与位置信息分离,无法通过终端所有者身份确定其所在位置,反之亦然,以防隐私泄露。

    对于已开发面世的百万数量级的应用程序(APP),著名的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研究副总裁福斯特布鲁克建议,互联网服务商有义务对这些程序的应用属性进行分类管理,允许已知的“好应用”,拦截已知的“坏应用”,隔离未知的不明应用。

    “黑名单”滞后,被动挨打

    面对互联网安全改革甚至革命,网络安防机制正发生着根本性转变。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表示,鉴于未知攻击的突发性,早期基于“病毒库”、“木马库”的防杀模式几乎已被放弃,因为这些辨识海量病毒、木马代码的“黑名单”难免存在一定时滞;与之相反,辨识可信任网络程序代码的“白名单”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当然这份“白名单”同样也是需要海量更新的。

    “当今绝大部分信息安全技术手段都是亡羊补牢‘马后炮’。”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杨先义认为,在网络攻防转换中,全体网民正被这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魔道怪圈”绑架。事实上,互联网安全形势已到了“有罪推定”阶段,因此采用“白名单”机制,网络访问未被允许即须禁止。尽管立即、全面推广尚不可行,但在某些关键系统的核心操作中值得尝试,这样才能防止被动、挨打。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国全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574132744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