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杜耀峰:不要追逐新闻,要让新闻追随民心
2010年11月08日 15:23:0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陕西日报社社长杜耀峰接受本网专访 冯振宇摄

    主持人:杜老师,我看过您写过很多专栏文章,在外国,很多报纸特别注重专栏写作,因为他们认为好的专栏可以培养读者的惯性阅读,有助于报纸的销量,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杜耀峰:我很赞成这个观点,因为专栏作家不是你自己愿意成为就可以的,而是你本身在观察世界,在报道事实,在发表观点的同时就引导了很多的受众,他们认可你,因为你的观点和别人不一样,而且你也很新锐、准确。传播学有一个舆论领袖的概念,他说的很准,说的很对,很符合实际,很解决问题,所以大家公认他是一个领袖,不是任何人的封的,这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专栏作家就是等于媒体中的舆论领袖。

    我在陕西日报社长期的管理摸索中提出了“名稿件出名记者,名记者出名专栏,名专栏出名编辑,名编辑出名版面”的观点。因为新闻是碎片,在不同的碎片新闻中,你能够从中抽出你的观点,得到受众的认可,这样才能成为专栏作家。在国内最早是《经济日报》搞过一个詹国枢专栏,《陕西日报》也开过杜耀峰专栏,很受群众的欢迎。

    主持人:专栏更贴近百姓,更能够说出百姓的话。

    杜耀峰:是的,专栏文章从实践中来,把大家说不清的问题说清楚,表达出来,所以很符合实际。

    主持人:您的很多批评性报道赢得了百姓的掌声,那么您怎么看待舆论监督对社会的影响,您认为什么样的舆论监督才是符合百姓生活的“三贴近”报道?

    杜耀峰:所谓的批评报道,所谓的舆论监督稿件严格意义上讲,你要说是批评也好,是正面也好,重要的是应该如何真实的报道,关键是看真实报道的角度是怎样的,批评有的时候也是为了正面推动工作,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记者就是报道真实的事实,受众欲知而未知的事实,受众看不到,而你看到了。怎么去做好所谓的批评报道呢?应该用前瞻性的、发现性的眼光去看,以中心工作为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宣传思想战线的战略思想,很符合实际。

    舆论监督也要符合这个中心工作,最后的目的也是服务人民。我总结了选择批评报道的“三个坐标”,第一、中央决策要办的事情。第二、实践工作中能够解决而且正在解决或者没有解决的事情。第三、在这两者之间,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情。这三条线形成的夹角,在这附近找到的热点问题,报道出来肯定轰动。因为中央让解决,这说明大方向没有问题;实际中没有解决,说明有现实意义;人民反映最强烈,这说明我们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只要找到这样的新闻点,传播出去,就有轰动效应,就能推动工作,就起到了舆论监督推动工作的正面效应。现在有些记者搞批评报道是出于某种目的,那就是找事,不是舆论监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朱希琳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