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没去过的羡慕,去过的想再去
2010年10月29日 11:00:42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为什么每次的下基层、大体验大家都抢着来?我想只有真正参与其中的人才能明白其中奥妙。

    这次生活大体验我们来到了天津市重点工程“文化中心项目”施工现象,这七天的体验让我对“工地儿”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农民工多了一份敬意,更让我对如何做好新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团结协作事半功倍,扎实肯干收获颇丰

    开始真正体验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天津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这一庞大的工程包括地面公交枢纽场站、轨道交通M5、M6、Z1线及其相邻的地下商业及停车库等,总平面面积约11万平方米,整个交通枢纽堪称一座“地下城”,我们一行四人整装待发,喊着口号,想要为“地下城”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们也都有自知之明,知道有技术含量的活我们干不了,但是砌墙抹水泥的活总能干吧?谁知到了现场才发现这工地上都是“技术活”!随同前往的工程负责人崔健考察了我们半天,就把我们定为了工地上的“三无人员”——“无专业知识”、“无操作技能”‘“无安全意识”,最后崔健给我们指了条明路,交给了我们两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搬方木和抬钢筋。看我们干活,崔健那表情,无语啦!不过,我们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顺利的完成了在“地下城”的工作。简单的搬运工作让我们更加懂得互相协作才能事半功倍;认真的实践操作更加让我们了解了不曾涉足的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想要写好稿就得扎实肯干!

    想要出成绩必须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蜕变

    可以说,工程现场到处都是“技术活”没一样我们能搭上手,现场施工的师傅也都是个中好手,据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在这个工地干活的全都是相当于工程师级别的老师傅。

    正在建设的文化博览区包括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目前还都在挖掘、打桩阶段,现场40多台挖掘机同时开动,那场面叫一壮观!据说,一般情况下每台挖掘机每天可以挖1千3到1千5方的土,而这里的挖掘机可以达到1千8,原因就是操作挖掘机的师傅各个都是精英,把挖掘机操作的是稳、准、快,不得不叫人佩服。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挖掘机看似简单但是想要操作的好可要是下一番苦功的。这些稿子也是一样,要出成绩还要多写多练,勤奋笔耕,最后才能成为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记者。

    细节决定成败

    在银河购物中心项目工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上海人的精明能干和细致周到。上海七建在建筑领域赫赫有名,世博中心、虹桥机场、京沪高铁,各个重点工程都有他们的身影,这次拿下银河购物中心这个项目人家就是先赔钱打开天津建筑市场,再打造精品工地让工人安心,保证施工质量;为了解决渣土污染的问题,施工现场的每一个出口都安装了“自动冲车台”,保证每辆从这里出去的拉土车都能干干净净上路,赢得老百姓的口碑!这就是示范工程,难怪引得北京同行都要到这里来取经。

    想要出好稿也是同样的道理。同样一篇稿子为什么有差别,我想就差在细节上,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已经够细了,怎么还不行,那就想想人家上海七建是怎么抓细节的,那份细致还需要我们再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累积。

    这工地儿中学问真是大了去了,涉足建筑学、机械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 “科学发展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彻底颠覆了我曾经认为的“工地儿就是简单体力劳动”的印象,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大体验的真谛。这些道理不是别人教的,都是自己亲身体验后才发自内心的感受,这样的体会会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更会影响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海派清口红人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可见体验生活,积累资料的重要性。第一次参加生活大体验的我也在这7天里尝到了甜头,让我文思泉涌,充满了写作激情。这七天的体验得到总比付出得多,这就是我盼望已久、羡慕已久、还想再次感受的生活大体验!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朱希琳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