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社女记者张俊兰:13年18次进凉山扶贫助学
2010年05月27日 15:49:24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1997年征集的16万多元善款的登记本和期望凉山的汇票

    扶贫助学13年来,张俊兰始终恪守三个不可动摇的原则:

    一是在实施每一个扶贫助学方案、动用每一笔捐款的过程中,都要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亲力亲为,不委托中间环节。张俊兰说:“不允许自己有一笔善款或一分钱用之不当,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每一分善款的分量和意义,它们是捐赠者勤劳节俭而来,凝结了对别人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怀,寄托了拯救别人于危难绝望之中的期盼。”

    二是每一笔捐赠,无论多和少,都必须有受助者给捐助者的亲笔签收单;数额较大的善款,还必有受助者在领受现场的照片或录像;同时,还提供资料介绍受助者的处境或生活、求学的故事,比如受助贫困生写的自传、记者的采访记录等。张俊兰说,“我们让所有参与凉山助学的读者和慈善家看到,他们所奉献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三是不许地方政府部门和乡村农牧民为了接待自己而宰杀牲畜;在凉山工作期间吃饭、住宿均是自费,不由地方招待;用餐不浪费一粒粮、一棵菜。“面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凉山彝族同胞,我感到每浪费一分钱都是有罪的。但彝族同胞十分好客,大肆宰杀猪牛羊鸡招待贵客成为习俗,而牲畜又是凉山当地人最宝贵的财富……”

专访张俊兰:笔下有情肩上有责 12年风雨扶贫助学路

她是一名普通记者,却在远隔数千里的少数民族地区坚持扶贫助学十二年。十二年来,她受社会各界委托在凉山兴建了三所希望小学,与海外慈善家合作在四所院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受到持续资助的贫困生数千名,建立了二十四个孤儿班,帮助一千二百多名学龄孤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凉山投入扶贫助学资金已经超过一千万。

"我一定会把您的捐献亲手用在凉山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十二年来她面对每一个捐赠者的承诺。"我每年一次又一次来到你们身边,不是仅仅代表我自己……"这是十二年来她在凉山面对受到关怀资助的贫困学生、孤儿、老人、贫困母亲、特困家庭、遭灾农牧民……等受助者时必说的第一句话。每一笔善款的实施要亲力亲为。每一笔捐款无论多少都要由受助者亲手签收并回复捐资人。在凉山工作期间的用餐费等一切费用全部自付,不浪费一分钱、一粒粮、一棵菜。--这是她十二年来在凉山从事助学扶贫过程中三个不可动摇的原则。>>>>>

   上一页 1 2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朱希琳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