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媒体前沿 >> 广播电视
中国内地电影票价浮躁 离市场繁荣到底还有多远
2009年11月26日 15:57:22  来源:新民周刊
【字号  打印 关闭 

    看电影的人多了,愿意出钱拍电影和盖电影院的老板们自然也多了,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之余,还能享受到附加福利——竞争激烈势必会导致票价的下降。

    从11月20日《我的唐朝兄弟》、《火星没事》和《熊猫大侠》三片同日公映算起,到明年2月,50余部新电影将在这短短90天里粉墨登场。你会在哪家电影院里看电影呢?

    在上海,这几年,市中心靠近地铁附近交通便利的多厅影城,比如徐家汇的永华和柯达,人民广场的和平影都,陆家嘴的新世纪和正大星美,门市票价大多在七八十元这个档次。电影院的门市价和酒店一样,你在大堂价格牌上见到的,不一定就是你最后的成交价。因为有着电影院发行的各种打折优惠券,或者凭信用卡打折,周二和周三“半价日”活动也在这个城市形成了惯例,这几家影院的平均票价其实也就在40-50元上下浮动。

    但是很多人买到的还是全价票,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那些“有钱无闲”的忙碌上班族,或者偶尔心血来潮很想看场电影的普通人,或者对优惠措施不太敏感的“懒人”们,他们可能就是花上80元看场电影。遇到像《变形金刚》和《建国大业》这样的热门大片,普通票早早就卖光了,可能就得花上120元看个VIP场。

    看电影是个很复杂的行为。你得在明确的电影票价之外,加上不菲的交通费用,和说不清的时间成本,或许还要算上爆米花钱。所以即使永华的票价在上海永远属于第一阵营,但是每年到它这儿看电影的观众人数往往也是最多的。就在它周围,如今在停业改造中的衡山电影院可能只要30元,再远点的田林徐汇影剧院可能只要20元,但除了住在这附近的居民,有人愿意在走出地铁后还要坐趟公交或者扬手打个的吗?这就是像徐家汇、人民广场和陆家嘴这样的商业中心赋予电影院的附加值。

    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看电影在过去一两年里逐渐成了都市人群习惯了的生活和娱乐方式。看电影的人多了,愿意出钱拍电影和盖电影院的老板们自然也多了,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之余,还能享受到附加福利——竞争激烈势必会导致票价的下降。

    尤其是在水电煤天然气纷纷涨价的时候,看场便宜点的电影会给予很多都市年轻人最大的心理安慰,起码他们还可以娱乐。那你体会到电影票价上的变化了吗?其实这座城市的电影票价格体系已经在慢慢松动了。

    从半价日到半价月

    和平影都正四处打着“11月份天天半价”的宣传广告。这家老牌多厅电影院坐落在地铁人民广场站正上方的来福士广场里,地铁出口直接通往影院入口处,和位于徐家汇港汇广场的永华电影城一起,属于上海地理位置最佳的两座电影院。而来这儿的观众大多也是个人购票,靠的是零售票,而不是团体包场。

    此番“半价月”的真正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形成和平影都的固定消费群。影院经理王伯政坦言,“现在正好是(贺岁片上市前的)淡季,而我们周边的电影院又很多,我们的营销策略就是想制造热点,集聚人气,把观众吸引到我们这儿来。”王伯政在和平影都工作了30年,观众排队买不到票往往就会找到他抱怨,他非常清楚来看电影的人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他说,周二和周三已经半价了,难道再扩展到周一和周四?“要搞就搞大手笔的。”

    这已经是和平影都今年第三次“半价月”。第一次是今年1月。本来因为元旦和春节长假都集中在这个月,人们思乡心切,依靠散客的电影院势必会丧失一部分的回乡客流,没想到“半价月”竟然创造了和平影都历史上的最高人次纪录,王伯政说:“那个月我们的观众人数达到了11.7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0%。而平时我们每个月的平均人数一般在6万左右。”那个月和平影都的票房达到了411万人民币,是它过去一年票房总收入的13%。

    尝到甜头的王伯政在今年9月再次进行了“半价月”活动,每年9月都被称为国产电影展映月,今年更因为国庆60周年而安排了不少献礼片,王伯郑当时的想法是:“我们平时的票价在80元左右,让观众自己掏这个钱看献礼片,肯定不乐意的。”因为有了《建国大业》和《风声》这两部热门电影,这个“半价月”的票房收入还是超过了去年同期。

    和平影都今年前十个月的票房收入已经超过了去年整年的3158万,“后面再出多少票房,我们已经没有包袱和压力,放开手脚吧。关键是吸引更多的观众群,大家以后一直来我们这儿看电影,多好啊”,王伯政说。

    其实这回第三次的“半价月”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如今的人民广场,1平方公里左右的商圈里就有和平影都、世纪大上海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和新世界电影城四家,淮海路上的万裕国际影城和兰生电影院也都在步行范围内,王伯政心里清楚:“接下来的竞争还会更大,西藏北路曲阜路马上就会开出一家新的电影院,1000多个座位,而且票价不会高。”(撰稿 王倩)    

    谁是那条鲶鱼?

    尽管搞起了“半价月”活动,和平影都在这方面可能还是逊色于新邻居——世纪大上海电影院。如今在这个城市里,公认的性价比最高的多厅电影院就数这家2008年1月才开业的电影院,早上20元,下午40元。它为什么能够低价生存了这两年,而且名气越来越响呢?

    刚开张时的世纪大上海电影院在沪上多家报纸上打出了“全部30元”的低价,这在当时的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尽管五角场的万达影城和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的上影CGV大宁影城的票价也在这个档次上下,但它们两家定位于周边居民区,与市中心商业中心动辄七八十元的电影票价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这家电影院位于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旁,地铁出入口近在眼前,它为什么会定下这番低价呢?

    “当时我们开业时,听上去地理位置非常好,位于人民广场。其实很荒凉,见不到人气的。我们所在的这幢楼当时处于半开张状态,市百一店的定位又是中老年人和游客,年轻人不太进来,它的营销计划和我们的定位差很远。”影院经理查宁告诉记者,最初低价的策略是因为商业设施有硬伤,绝大部分人会想“就这楼也能卖80元票价”?

    当时世纪大上海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就是和平影都。查宁说,“一般人走到南京路步行街就止步了,很少人会拐弯来到凤阳路,我们的大门对着这条路的。而来福士广场是绝大部分人的必经之地,潮人聚集地。我们当时需要的就是急聚人气。”

    查宁想过,电影院刚开张时,可以做一些抽奖什么的,但观众也会计算的,这个也没多少钱;但是又不能搞免费场次,来的人肯定不是我们以后的目标消费群,年轻人对品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力求最高性价比,觉得30元是正好的价格。年轻人可能刚刚毕业,消费压力也很大,会强调价廉物美。”

    果然开张没多久,世纪大上海电影院就赢得了“超高性价比”的口碑。查宁当时并没想好什么时候提价,“后来供片方越来越黑心,好多电影的限价越来越高,没有片源,我也做不下去了。”

    于是它又打出了“天天半价”的口号,尽量保持12点前20元和18点前40元的价格。查宁想的是如何把空的座位填满,“其实外面半价的地方也挺多的,周一半价或者信用卡半价,但观众觉得麻烦,要记时间,又要带卡。其实每家电影院都有30元的场次,只是大家的时间段不太一样。而我们天天半价,任何时间都是半价。我宁可一场电影卖5张20元的票,也好过一场电影卖2张50元的票。因为这5个人可以把价格低的消息告诉更多的人啊。”

    尽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世纪大上海的平均票价为20元,其实真实的数字是35元。这个观点得到了王伯政的证实。他也研究过这个现象,“它的价格不比我低多少,但观众就认为世纪大上海的票价很便宜。这可能就是天天半价,和周二周三半价日的区别。像我这边,周二和周三人也多,但周一和周四就不行了。我现在做半价月,也是希望在观众心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有人指责过世纪大上海打价格战。“事实证明我们带热了这个市场。我们隔壁的新世界电影城,前几年票房一直不好,但我们出现后,他们的票房也比往年好了。而且我们的座位数并不多,不可能出现一家统吃的局面。就好像徐家汇地区,就两家电影院,也很好啊。有钱大家一起赚,我不会单单放低票价来和你竞争,《变形金刚》明明可以卖到40元,我干嘛只卖30元呢?”查宁说,自己需要研究的是顾客,而不是同行。不过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每次新片上映时也都会通个电话,其实大家还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也许不是故意的,但世纪大上海的“鲶鱼效应”还是出现了。王伯政就发现,周边低价营销的电影院越来越多,世纪大上海现在“天天半价”,离得不远的万裕国际影城票价也在25元左右,未来新开的那家电影院票价也不高。“今后市中心的票价肯定处于低价混战的状态,高不起来的。除非有特别好的电影,比如《变形金刚》,我有IMAX影厅,别人没有,那只能来我这儿。像现在这种不冷不热的时候,你必须把握住自己的票价。高了,观众肯定不买账。”

  竞争造福大众

    低票价绝对是充分竞争的必然结果。目前上海共有9家院线,但绝大部分院线也仅有一两家电影院。在人民广场附近的这四家电影院,分属大光明院线、世纪环球院线和上海联和院线,各家影院的利益不一样,大家自然也是各唱各的价。而在徐家汇商业区,交通便利的多厅影院也就门对门的永华和柯达两家,而且两家影院同属于一家院线,容易在票价上形成默契;在浦东,商业中心的电影院也就正大星美和新世纪影城两家,而且周边也没有像浦西那种传统的国有电影院,票价必然不会低。

    这几年影院建设成为电影行业热钱最集中的地方。早些时候热钱更愿意去北京盖影院,王伯政告诉记者,“一是上海好的开业点难找;二是上海市场总体不如北京活跃,那边一直在抢地盘。尤其是北京文化局前两年出台过一个政策,新建一个电影院,每个厅可以补贴30万到100万。他们‘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只要票房产在他们那块地方。我们上海没有这样的优惠。”据说该政策在今年暂停了。

    就在今年国庆节,素以低价营销著称的万达院线在周浦万达广场开出了在上海的第二家多厅电影院,但和第一家电影院类似,它主打的观众群可能还是周边居民区。来自广东的大地院线也刚刚在今年7月,在宝山、闵行和嘉定开出了4家数字影院。而在多家电影制片公司的影城建设计划里,上海也没被落下:华谊公司上市的一大理由就是找钱盖电影院,它在招股书里唯一显示的影院计划就在上海;正在寻求上市的保利博纳公司希望在未来3年内拥有30家电影院,而橙天娱乐并购香港嘉禾公司后的首次出手就是3000万收购了北京9家影城,上海都是他们的重点扩张城市。

    上海市场上的“跑马圈地”行为即将进入高潮?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说,“很多人觉得盖电影院挣钱,那是光看到有人笑,没看到有人哭。开电影院赔本的大有人在。看电影的人多,也只是表面现象。有些电影院,票房很高,照样赔本,因为房租太高。”

    据说,前几年房产商为了集聚人气,给电影院开出的租金往往低于商铺的报价。但如今媒体宣传多了,电影院收到的租金报价渐渐高于商场,而且房产商竟然还想出了“招标”,让大家抢着来花钱。越抢着租,房租肯定越高,于是电影院绝大部分的收入最后都给了房产商。

    在这样的思维下,我们很容易理解万达院线的成功——2005年刚成立时排名全国第37位,2009年1月时它成为了全国院线票房冠军。万达院线建立在万达房地产集团的商业地产基础上,据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透露,虽然非万达物业里的万达影院占到了40%的比例,但院线的主要盈利点还是来自于万达集团投资的商业地产里的万达电影院。也有一种说法是,万达的电影院都是“零租金”或者“低租金”的,所以可以薄利多销,甚至要以低价来挤垮同行。叶宁否认了“零租金”和“低租金”的说法。不管如何,越来越多的电影业外资金进入这个行业,总能撬动很多冰山,看到更多的曙光。(撰稿 王倩)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