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访谈直播
访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王海咏
2009年11月09日 15:47:51  来源: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王海咏接受中国记协网、新华网联合专访 冯振宇摄

    主持人:2007年,您为了采写报道,到了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采访有关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报道,下到300米矿井深处,与矿工们零距离接触,作为一名女性您当时害怕吗?

    王海咏:不害怕,有什么害怕的呢?我觉得男性和女性除了身体素质方面有些差别以外,其他的差别可能不是很大。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没有惧怕,反而觉得有很多冒险的地方。虽然我知道最高的地方可以达到4700米,但是接触到的人真的让我无比的感动。

    比如在格尔木铁矿区,那里可以说是无人区,寸草不生,而且高寒缺氧。我到了那个地方,感受到一种震撼。除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之外,那里的每个人精神都特别昂扬,都很快乐。我们到达一个多小时以后,就坐大卡车进入了位于地下深处300多米的矿井坑道里面,场面很壮观。里面确实比较可怕,极度缺氧,空气稀薄,气温在零下十几度。我们当时穿的是雨鞋,脚下不仅潮湿,而且还会漏水,闻到的是刺鼻的柴油味,耳边是机器的轰鸣声。

    但是当我看到矿工,和他们接触交流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在他们眼里,这不是苦差事,相反他们的眼神里有坚毅、纯真的东西。那个时候我突然豁然开朗,我明白了。我们每天都在说,人要有一种崇高的理想。我那一刻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做爱岗敬业,什么叫做无私奉献。就是这些可爱的矿工师傅们教给了我这个道理,我真的觉得他们就是现实中的真正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主持人:您参与了多次重大直播活动和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担任总主持,哪一次给您感觉挑战最大?

    王海咏:每一次都是压力无穷,每一次我都要像第一次做那么认真。2008年世界奥林匹克日,这段经历回想起来是忙碌中的快乐,付出中的快乐。我们青海省要在青海湖举办火炬传递活动,这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时间最长,而且是真正大手笔的一系列节目,这个活动在全国各地、各城市做。

    在我们和中央台工作人员的接触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了他们工作的严谨。如果说在基层的工作人员是多面手的话,那中央台同行们的工作更精、更细一些。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工作技术方面的支持,包括后来在做节目的过程中策划、制作、统筹方面的帮助。我们当时真的有一种很多年没有过的激情,每个人都觉得在一种快乐的氛围里面生活。我们连续几天就睡了几个小时,晚上也是通宵工作,包括前期的音乐制作过程,包括片头片花的制作。工作量非常的大。

    我在主持直播的过程中也很激动。这些记者在前一些晚上先期到达青海湖,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和星空近在咫尺,记者穿的是很厚很厚的皮大衣。我们把在草原上吹的风叫做“罡风”,刺骨,穿透力非常强,很多风石地貌就是被这样的风吹的。人在那种情况下是需要意志的。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海人民在奥运期间那种喜悦的心情,好客的情怀。

    主持人:作为青海电台第一个以主持人命名的新闻访谈类节目《王越直播室》的主播,您有压力吗?怎么评价自己的这档节目?

    王海咏:我的压力太大了,自己常常会做梦,不断交错的考试的梦,而且自己都会考试不及格,每天早晨醒来都会一身大汗。2003年我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当时是广播改革发展年,要创立一批有特色的电台,创造一批有特色的栏目,我这个节目就被列入进去了,非常的高兴,同时也很有压力。做这个节目最艰难的时候是一天一期,每天都会去找嘉宾,找出嘉宾谈话最精华的部分。    

    新闻访谈类的节目对于主持人来说是比较有挑战的,包括阅历、知识、播音技巧、策划能力等。我这个节目就是自己一个人,采、编、播、控,包括制作都是自己一个人。我特别感谢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这个大的练兵场,它给了我无限的空间,让我尽情发挥。在接触嘉宾的过程中我真的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丰满了很多,因为我看到了更多精彩的人生。

  主持人:《王越直播室》开播以来,先后有数百名嘉宾走进直播室,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期节目?

    王海咏:现在已经有了上千位嘉宾了,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嘉宾有很多。我始终不能忘怀的就是那期《生命的激情就像一团火》中的嘉宾。这个嘉宾是我偶然接触到的,他叫李传镒,这个嘉宾已经70多岁了,在他60多岁的时候查出了贲门癌,当时已经是中晚期。他和所有的患者一样,也经历了痛苦绝望的人生。但是一本书改变了他,他每天看着这本鼓励人们战胜癌症的书,扶着病室的墙一步一步走向了健康。他后来到了上海的癌症俱乐部和病友一起抗癌,大家每年都要集体过生日,他觉得新的人生重新开始了。在俱乐部里大家听到的是欢笑和歌声,振奋人心的演讲。“不是社会为你做了什么,而是你为社会做了什么”,这种信念支撑着每位癌症患者。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回归社会。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是在努力的做一件事情,就是要成立一个青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当时受到很多阻力,大家都以为他是厂家的推销员呢。他现在开始走进校园、走进工厂、走进企业,为他们讲述珍爱健康,爱岗敬业的话题。他现在在推广健康知识,而且我觉得老人家生命的激情就像一团火,无论他走到哪里,就像火种一样,帮助了很多人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主持人:现在电视访谈类的节目越来越多,比如说《鲁豫有约》、《咏乐会》等等,但是随着像《实话实说》这样的老牌访谈节目的出局,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什么才是观众想要的访谈节目。作为一个广播新闻访谈类主持人,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王海咏:我觉得什么类节目都会有从低潮到高潮的阶段,很多电视台主打的节目都是访谈类节目,而且拥有了大量的观众群。访谈类的节目需要增加亲和力,增加创新。 就像在生活当中,我们每天做菜都希望他是色香味俱全的,所以节目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很多访谈类节目谈得都是不咸不淡的话题,可能还有一些就是逗乐的话题,没有什么影响到你内心的话语,缺少很多思想和本质的东西。

    我觉得好的访谈类节目的核心应该是从那些重大新闻背后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吸取一些力量,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主持人:现在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总监张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按照设想,马斌和曹景行,一个早上一个晚上,以体现全新改版后的‘交通之声'对新闻评论的重视。”传媒界普遍将这一行为看做“电台新闻节目的暗战升级”,那么您怎样看待这个说法?

    王海咏: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他们俩要加入到浙江传媒了。曹景行理性思辨,有个人魅力。而马斌很年轻,很机智,我都非常喜欢。在传媒界他们加入到了广播新闻评论里面我觉得真的是一种有趣的尝试,也是一种思考和探寻。

    因为我母亲都是杭州人,所以我对杭州电台的节目也是情有独钟。我以前就是靠大量录制浙江台的节目学习,浙江台始终是我学习的楷模。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高海英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