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传媒纵深 >> 传媒人物
既是荣誉 更是责任--记宁夏广电总台副总台长田宝贵
2009年11月09日 11:59:36  来源:宁夏广播电视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范长江新闻奖,中国数百万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2009年,在范长江新闻奖18年的历史上,在每届10人的获奖名单中,第一次有了宁夏人的名字——田宝贵,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副总台长。“在学生时代,范长江就是我的榜样。”田宝贵说。提起范长江,今天的读者或许有些陌生,但在20世纪上半叶,这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范长江是第一个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个全面反映西安事变真相的记者,他的文章是那个时代振聋发聩的强音,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成为一代代新闻工作者的范文。田宝贵在24年的新闻生涯中践行着范长江的精神和信念,在黄河两岸、六盘南北,在范长江留下过足迹的地方,他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宁夏新时代的变迁。荣获第十届范长江新闻奖,对于田宝贵来讲,自己的名字能跟范长江的名字连在一起,这样的桂冠更像一个花环,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己对人生的设计和规划,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11月3日晚7点30分,穿过漆黑的走廊,记者走进了尽头一间透出灯光的办公室。在这里,忙碌了一天的田宝贵,正捧着一本书仔细阅读,他的神情有些疲惫。随行的摄影记者提出在采访中给他拍几张照片,他连忙摆手,“别拍了!别拍了!昨晚才睡了4个小时,拍出来肯定状态不好。”

    一眼扫去,书本和各种材料占据了办公桌大部分的地盘,卷了边的《中国的西北角》就摆在案头,这是田宝贵大学时代最常翻阅的书。作者范长江在书中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军阀割据、盗匪横行的贫瘠西北。字里行间,银川、中卫……熟悉的地名,曾勾起千里之外学子的思乡情,而范长江广博、深刻的笔触则促使田宝贵回头审视养育了自己二十年的故土。

    一望无垠却满目苍凉,这就是祖国大西北应有的模样吗?田宝贵在《中国的西北角》中一遍遍求索答案,看到了黄土层下涌动的希望之火。梦中,他一次次站在黄土塬上眺望远方,天地线间依稀是范长江的背影,身后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仿佛在为后来者指引方向。西北亟待发展,这里怎能不是一个立志投身新闻事业的青年有所作为的广阔天地?

    “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己对人生的设计和规划,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田宝贵坚信这是成功的基础。

    1986年,田宝贵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专业毕业,抱着在黄土地上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信念,他放弃了留京工作的机会,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地回到宁夏。

    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素质,是范长江其人其事给我们的启迪

    范长江是个知识广博的记者,他写红军长征的通讯,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的军事、历史、地理知识。而做范长江式的记者,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入手,这是范长江其人其事给我们的启迪。田宝贵在新闻生涯的一开始,抓得最紧的就是学习。他深深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更重要的就是加强学习。人,总是要成长的,而这种成长,就是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在原宁夏电视台新闻部,田宝贵当上了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扛着摄像机的他奔走在宁夏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上。由于当时电视新闻专业出身的记者少,田宝贵对自己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为范长江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总一面观察,一面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样他的认识就不停止在事物的表面,而是逐渐深化,洞悉事物的底蕴,抓住事物的特点。因此,田宝贵总是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他说:“只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视野才会更宽广,分析能力才会更精锐。”做出比别人更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当记者的日子里,田宝贵走进窑洞,盘腿坐上老百姓的炕头,记录下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同时也在学习群众的语言,尝试着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描绘窑洞外精彩的世界。根系扎得深、扎得广,才会有敏锐的新闻触觉。(下转04版)1995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三次来到宁夏,对宁夏即将兴建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之后,田宝贵在短时间内凭着自己的思考,撰写、编辑制作了一部题为《西海固连着中南海》的专题片,系统全面地展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西海固贫困地区群众的亲切关怀。该片获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田宝贵在2000年参与组织报道的电视短消息《三菱越野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引发了全国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强烈关注。随着相关跟踪报道的层层深入,在不容辩驳的事实面前以及中国消费者的强烈声讨下,日本三菱公司最终将数万辆投放中国市场的问题车辆召回,并对中国消费者致歉。这对汽车召回制度后来在中国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站得高,看得远,言人之未言,见人之未见

    采访中,记者有感于田宝贵的博闻强记。而严谨,又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另一种态度。我们注意到了他的书柜,有些乱,但应该是超负荷的结果,一些书只能委屈地放在地上。

    广博的知识,铸就了大局的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时时注意把握住大局的脉搏,这也是一个新闻记者极其重要的品格。2002年以来,田宝贵参与并创造性地组织了原宁夏电视台及宁夏广电总台一系列新闻节目的扩版、改版和创建工作,在他的策划、主持下,推出了《今晚播报》节目,目标是使节目内容更好地与社会资源对接,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实现了。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第一个出现在现场的目标。该节目收视率始终领先于全台各档自办节目。他积极参与宁夏广电总台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新时空》的策划工作,该节目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并于2008年获得了第18届中国新闻奖优秀栏目。

  抱负、理想,不是个人主义,这是我们的国家,广大群众所要求并希望于记者的

    记者,说到底就是社会的良心。范长江说过:“一个记者,要有抱负。抱负、理想,不是个人主义,这是我们的国家,广大群众所要求希望于记者的。”责任感不仅是新闻记者的最高追求,而且是人们评价新闻工作者的最高标准。出身普通家庭的田宝贵,从来都是一个善良豁达且有责任心的人。乐善好施,刚正不阿成就了他优良的品格。

    有一年,田宝贵去宁夏社会福利院采访,按照采访计划是作为一般报道播发的。当到实地进行采访时,他发现福利院的条件很艰苦。于是,他将只做“一般性报道”的计划延伸,在福利院做了长达一个星期的连续深入报道。这组报道将全社会的目光吸引到福利院,人们纷纷捐款捐物,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捐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福利院,为福利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爱。

    有一次,银川市的一位清洁工无故被殴打。田宝贵得知后,对此事进行了跟踪采访。打人者知道后,先是企图跟他妥协,继而凶恶地威胁,但他都不为所动,也没有丝毫的恐惧。新闻顺利地播出了,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被打的清洁工得到了补偿,打人者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他担任新闻中心主任期间,从宁夏电视台到宁夏广电总台的新闻报道从未出现任何导向上的问题。如专题报道《宁夏开放务实招商引资多方共赢》对宁夏小巨人公司如何由中日合作变为日方独资企业,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深思熟虑和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务实态度做了深刻反映,理清了个别媒体在小巨人公司合资问题上的一些偏颇说辞,有力支持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起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

    田宝贵在提高宁夏电视新闻舆论引导力、通过宣传扩大少数民族地区影响力以及对宁夏新闻事业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建设性贡献。田宝贵克服宁夏地域小、经济欠发达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和困难,全力抓好对外宣传宁夏的工作。仅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多时间里,就有1300余条次宁夏新闻被中央电视台各类新闻节目采用,有力地宣传了宁夏,扩大了宁夏的知名度。

    从集体主义的观点出发,任何个人的成就都是和集体分不开的

    今天,回首24年的新闻生涯,田宝贵才感觉到一路的艰辛,但这24年又是充实和快乐的,因为与他相伴的始终是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他相信范长江的一句话:“共产主义者都是集体主义者,从集体主义的观点出发,任何个人的成就都是和集体分不开的。”采访中,田宝贵饱含深情地多次提到曾经的岗位和同事们,对他们共同走过的历程深表感激。如今,田宝贵在管理岗位上致力于给大家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尊重每一位同事,使他们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力求使节目创作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他也是严厉的,他最反感采写浮光掠影、枯燥乏味的新闻,因为“新闻必须是事实,谣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要想做一个成功的记者,非有高度的牺牲精神不为功。他要求别人的,一定会自己先做到,还要做得更好。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的采访报道,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解说,都要先过自己的关。新闻稿不满意,就一遍、两遍、三遍地推倒重来。在他看来,做什么都是厚积薄发。如果一个人太功利,太追求短期利益是不会有大出息的,特别是做新闻记者,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真诚自然的人, 一个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人,一个有观察力、判断力的人。2008年,为做好自治区50大庆的电视外宣工作,他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拓展宣传平台和宣传项目。先后有中央电视台的《见证·影像志》、《对话》、《外国人看中国》、《财富故事》、《探索与发现》等节目派出摄制组拍摄了十多期节目,在各个层面上展现出了宁夏多姿多彩的发展。他还积极参与节目的前期策划及内容主体的选择,为各类节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今年三月七日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宁夏代表团的讨论时,对宁夏50大庆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应该说宁夏电视对外宣传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获得范长江新闻奖,在许多人眼中就是功成名就的标志。但对于田宝贵来讲,自己的名字能跟范长江的名字在一起,这样的桂冠更像一个花环,既是荣誉,更是重大的责任。“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70多年前,在西北独行的范长江留下了一行脚印;今天,田宝贵和这个时代许许多多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新闻人,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个鲜活的榜样。     

    记者感言

    多年来,田宝贵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有时甚至凌晨两点还不睡,家里一面墙的书柜早已塞不下他读过的书。记者是最需要读书的,但记者往往又是最没时间读书的。一本好书,他一个人读了,理解了,再把其中的精华讲给别人,为的就是保证他所带领的团队与时俱进,永不落伍。

    田宝贵说,新闻工作者参加全国性评奖都是实力的对撞,而实力最坚实的基础,就是不弃细流的日积月累。获奖那一刻的到来,也证明了这么多年的付出是值得的。

    宁夏是小省区,相对而言新闻资源较少,媒体的影响力,也不如发达省市的大报、强台。在全国性评奖中,我区的新闻工作者有时在同等条件下,获奖只能靠硬碰硬,靠实力更胜一筹。但宁夏新闻工作者从未气馁,在他们默默耕耘下,伴着宁夏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瞩目宁夏、投资宁夏、建设宁夏。

  业界评价

    孙波 新华社宁夏分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辑

    田宝贵是一个寂寞者、孤独者,他还是宁夏新闻事业的守望者。作为朋友,我们很少听到他的消息,但他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一直在默默耕耘,这次获得范长江新闻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马洪真 宁夏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夏广播电视学会会长

    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在新闻界有着崇高的地位。田宝贵同志此次获奖,是对他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在宁夏来讲,本次获奖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值得全体新闻工作者学习。 

  王晓农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田宝贵同志是宁夏活跃在新闻战线上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此次获奖,是全体宁夏新闻工作者的骄傲,也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荣誉。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要以此为榜样,努力为宁夏的新闻传播业服务。

    张怀武 宁夏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这个奖每年评的人数不多,这是作为新闻记者难得的荣誉和对他工作的肯定,这说明田宝贵同志在宁夏广播电视事业战线上工作得很出色,很优秀。

  王庆同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

    这些年,宁夏广电事业在服务大局、关注社会和“三贴近”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报道和专题不断增加,引起各方关注。田宝贵同志获奖缘于他个人的不懈努力,也反映了宁夏广电事业的长足发展。希望宁夏广电事业和他本人都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毛同健 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多媒体信息中心主任、宁夏广播电视报社社长

    我跟田宝贵同事多年,印象中的他一直是一名勤奋上进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新闻奖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也是他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在这里对他表示祝贺!所有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应当向他学习!(本报记者 杨日文 张丽雯)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朱希琳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