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假日系列专稿:《春节,在鲜为人知的地方》
2007年08月21日 10:57:12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假日系列专稿:《春节,在鲜为人知的地方》

  柳刚 丁海明 赵风云 韩国贤

    马三成 王雁翔 欧世金 钱晓虎

    追赶阳光的士兵--南疆军区阿然保泰边防连新年见闻大年初三13时15分,当山后的太阳探出头来,把一缕阳光洒向阿然保泰边防连屋角时,记者和全连官兵都高兴得大叫了起来。从腊月二十八那天起,大家就开始期盼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太阳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迟迟不肯"掀起盖头来"。

    阿然保泰边防连在帕米尔高原一个叫"一线天"的山沟里。两座海拔近5000米的大山,把孤零零的连队紧紧地夹在中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阳光在这里成了稀客。据说,这里见阳光最长的一天也不过四五个小时。

    连长高少鹏在阿然保泰已呆了4年多。他说:"这里很多事情都必须紧跟阳光的步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拿晒被子来说,以前把被子往外一搁就不管了,由于太阳的'脚步'太快,一天下来,被子往往越晒越潮。现在,战士们晒被子随着阳光移动,效果很明显。"

    不一会儿,太阳彻底露出了"笑脸",冷清的连队也热闹起来。战士们纷纷涌到院子里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新年的"阳光大餐"。靠在墙根,阳光碎金般地洒在脸上,暖暖的,让人心醉。也许是高兴的缘故,战士倾诉意愿的主动性都很强烈,不停地对记者讲着他们的故事。

    战士王明国告诉记者,他是连队养花养得最好的人。在阿然保泰,战士都特别喜欢养花,每个班都有六七盆。为了争夺"有限"的阳光,每天太阳一出来。各班就开始抢占有利地形"晒花"。"晒花"最好的位置是在门槛之间,因为门是红色的,吸热好,两侧门柱还可以避风。有一次,两个班为了抢地盘,差点伤了和气。后来,连队专门给每个班划分了地界。

    士官谭斌说,每年夏季,连队门前小河滩里长着一种特别好看的粉红色野花。去年8月,他利用节假日,摘了几十朵小花瓣,贴成"I LOVE YOU!"的字样寄给家乡女友,并告诉她那里有世界上最珍贵的阳光。

    电台台长夏卫荣说,他是连队享受阳光最少的人,最长一次40多天没见阳光……

    午饭后,连队组织新春篮球赛。正当场上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时,一阵尖锐的电话铃声响起。顿时,所有人都静止不动了,他们全都"竖着耳朵"听电话铃声,希望这是找自己的。"幸运的人"是司务长龚臻,电话是他的未婚妻从老家打来的。战士们都围在电话机四周,倾听着恋人之间的对话,分享着他们的甜蜜。

    在阿然保泰,爱情总是发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因为连队那部IC卡电话机是用太阳能的。如果没有太阳,电话就打不成;如果碰到阴天,电话机储电不够,就会出现"喂"一声便断的情况。机要参谋杨长军呆在阿然保泰不到一年,就遇上两次"吹灯",原因之一是联系太少。

    心上人的电话令人心醉。可没讲几句,司务长龚臻就狠心地把未婚妻的电话挂了。他知道,每个战士都想在春节给家里打电话,而电话储电并不多。为了保证每个战士都能给家中报个平安,高连长下令每个人只能通话1分钟。战士们自觉地排起了队,老战士让新战士往前站,新战士却使劲往后躲。因为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电话机还有多少电,这电话能打多久。记者在一旁也紧张得手心冒汗。此时此地,记者深深体会到1分钟的分量,更体会到战友间的情谊。

    站在队伍最后的高连长悄悄对记者说:"说实话,我现在也特别想家。"高连长的孩子今年4岁,但他已经两年没见过孩子了。上个月收到小家伙的照片,他高兴得整夜没合眼。经过"漫长"等待,终于轮到高连长打了。拿起电话,他说:"我想在电话里听一声家乡的鞭炮声……"

    阳光的"脚步"悄无声息。不到下午5点,太阳就落到了山那边。战士们站在连队旁边的山坡上,目送着匆匆而过的阳光……

    六盘山深处,每天有一列火车为守护隧道的7名官兵临时停车一分钟。在年初一,记者来到这里,和战士们一起品味--

    列车与哨所"一分钟情缘"

    迎着马年第一缕阳光,记者来到六盘山深处,陪伴守护隧道的武警官兵过年。

    这是个不起眼的哨所:一条隧道,7名官兵,一只名叫"黄虎"的狗。

    这是个遥远的哨所:山路弯弯,野岭荒塬,离最近的固原城还有49公里。

    这是个特别的哨所:宁夏银川与甘肃平凉间对开的8783/4次列车,在这个不是车站的执勤点,破例每天停车1分钟。

    哨所就在隧道口,营房就在半山腰。"黄虎"见了穿军装的人格外亲。过年了,营门贴上了大红春联,上联:"列车隆隆辞旧岁";下联:"隧道平安迎新春"。横批:"忠于职守"。对联算不上工整,但很真诚,作者是哨所的中尉警官曹永胜。

    曹永胜跟记者聊起了哨所掌故。这是六盘山里最长的隧道,5.24公里,火车要走7分钟,每天有50对列车经过。1998年4月15日,隧道建成通车,部队上岗执勤,给养供应成了大问题,银川铁路分局专门作出决定,每天为守护隧道的官兵停车1分钟。

    正说着,只听一声长鸣,火车来了。像往常一样,列车长亲自打开车门,给养员王善雄登车进城。听说来了记者,车长热情地介绍起他心中"最可爱的人":"这些山窝窝里的兵真不容易,您可得好好写写他们。"

    1分钟后,列车远行,曹永胜十分感慨:"别看只有1分钟,却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方式,更是大伙情感的寄托。"上级领导、工作组来执勤点,官兵们的亲属来队探亲,战士们日常购物寄信,几乎全部维系在这1分钟上。一次,战士肖晓波的女友出差正好乘坐这趟列车,两人约好"小站"见面,于是,深山哨所边,上演了一场众目睽睽下的1分钟"鹊桥相会"。

    一个又一个温暖的1分钟,连接起战士和铁路的挚爱真情。其实,这是旁人很难体味的艰苦岁月。山里冬凉夏热,列车日夜隆隆,车一过,房子像地震,床铺像摇篮,说话像吵架。更难耐的是深山寂寞,日日夜夜,官兵们和无言的铁路、来往的列车成了亲密战友:一听动静,官兵们就能判断出是货车还是客车;每天经过隧道的50对列车的时刻,倒背如流……

    苦归苦,战士懂得战士的职责。为了铁路的安全,他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去年夏天,一场7天7夜的大雨冲垮了隧道里的排洪沟,多处路基被冲塌,战士们日夜加固、坚守,保障隧道畅通。有一次,远远听见火车响了,却见一个牧童赶着一群牛羊正在穿越铁路,官兵们争分夺秒驱赶畜群,刚抱出最后一只小羊羔,车轮便滚滚而至了。

    品味着列车与哨所间这美好的"1分钟情缘",太阳已近西山。返程的列车就要靠站,我们都来到哨所边翘首以盼。17时26分,列车缓缓停在哨所边。

    帮给养员卸下两大筐鸡鸭鱼肉和新鲜蔬菜,一脸甜蜜地揣起女朋友的信,战士们那个高兴劲儿,把这珍贵的一分钟的甜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战士们还惊喜地发现,在这里下车的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武警宁夏总队总队长李海清、哨所警官曹永胜远在山东的妻子孙爱兰、银川铁路分局的慰问代表,还有战士们资助的几位贫困小学生。喜庆,一下子溢满了这深山的"无名小站"。

    哨所沸腾了,爱兰嫂子到厨房包起了大馅饺子,李总队长替下了哨位上的列兵张海红,小学生们把红灯笼挂在了哨所边,战士张金富急急忙忙拧开刚买回来的"大宝"擦脸油,就连"黄虎"也乐得摇头摆尾,汪汪叫唤……

    夜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哨所,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好像赶着来和大伙一起过年。一列列路过的火车,载着一窗窗的灯光,驶过哨所,车里的乘客都好奇地向外张望。列车长鸣,像是春天对新年的问候。守望特区的"海上人家"

    对面就是火树银花不夜城的厦门。海军"东修912"船像一座高脚屋,静静地驻泊在鹭岛和鼓浪屿之间一道狭长的海峡里。

    今天是正月初五,也是记者在船上生活的最后一天。指导员钟庆华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菜为我送行。晚餐时间已过,全船官兵还在焦急地等待着:上午,船上特意安排吴勇和李歆两名新同志上岸,去看看节日的特区,到现在还没回来。

    "听,老杨的机帆船回来了!"也不知是谁叫了一声。

    老杨是开机帆船的渔民,和战士们很熟。果然,机帆船的马达声由远及近,吴勇、李歆也随船回来了,他们怯怯地说:"指导员,我们迷了路。"

    "你们……"指导员不忍心批评他俩。

    "东修912"船是一艘修理船坞,说它是船吧,却从未远航过;说它是陆地吧,却一年四季天天漂泊在海上。这个"海上人家",每天守望着特区,战士们却很少有机会上岸,即使上了岸也只是在码头附近转转就回来了。这样,新兵上街迷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跟随小船上来的还有"大黑"--一条跟官兵们生活了4天的狗。节前,老杨带着它到船上,想给官兵们作个伴。没想到,只呆了两天它就腻了,冲着路过的船直狂叫,连肉包子都不吃。

    人员到齐了,晚餐正式开始,官兵们把前甲板的"露天餐厅"挤得满满的。指导员举起盛满了酒的牙缸说:"钱记者在船上呆了6天,是来咱这里住的时间最长的客人。现在我宣布,授予钱记者'荣誉船员'称号。希望钱记者永远记得咱这个家。"说完,一仰脖将缸中酒干了。6天时间并不长,却让记者感受到这群常年生活在海上的官兵的纯朴与真挚,体会到了"海上人家"的温馨。

    任润阁是船上的帆缆班长,平日里少言寡语,多喝了几杯酒,话变得多起来:4年来,我们这个家有2人考上了军校,还有7人正在攻读法律大专……

    "东修912"船没有动力,防台风能力弱,而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又是台风多发地带。船员们永远忘不了那年遭受14号台风正面袭击的情景。当时,12级以上的狂风夹杂着暴雨无情地砸下来,9米以上的滔天巨浪铺天盖地地卷过,固定船坞的四根碗口粗的锚链被拉得"嘎嘎"作响。铁锚挣脱,船体开始漂移,数千吨的庞然大物向岸边移去,情形万分危急!船长带着4名同志,用缆绳拴住腰,冒着生命危险,在风雨中不停地调整着锚链的长度,惊心动魄地搏斗了20个小时,才把脱缰的"烈马"缚住。

    晚11时,一架飞机闪着灯从船坞上空飞过。"那是从厦门到北京的A-340航班。"老兵陈君雄抬着头告诉我们。除了学习和工作,战士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数数飞过头顶的飞机了。据说,战士们对从厦门机场每天起飞多少航班心里非常清楚。今天晚上,老杨从乡下带了点爆竹来,战士们乘兴放起了爆竹,"噼--啪--"爆竹在瞬间化成缤纷彩屑撒落在甲板上,为"海上人家"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家宴"仍在继续,焊工班长李有利起身敬酒。他的家就在厦门,妻子刚刚生了一个胖小子,还没满月。本来春节准备回去,但考虑到船上节日战备值勤忙,节后任务接踵而来,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就没有吭气。然而,他又感到对不住妻子,生孩子前他请假回去了,可因为船上有紧急任务,妻子刚进产房他又赶回了机房……"等过完年再抽空回家看儿子吧。"

    夜色深沉,记者不得不与官兵们依依惜别。从他们握手的力量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家人离别时才有的真情。登上老杨的小船,冰冷的海风让我们感到了阵阵寒意;对面,特区的万家灯火却显得格外温暖。

    (《解放军报》2002年2月12日-18日)

    【资料】2002年春节前夕,解放军报社领导指示并指导记者部专题研究出春节系列专稿采写方案。之后,记者部选调8名记者,奔赴大漠戈壁、高原海岛采访。在特殊岗位体验、挖掘春节期间发生在戍边官兵中的感人故事,揭示人民军队为祖国昌盛、守好祖国大门的高尚情操。后方编辑小组精心编辑每一篇稿件,确保每篇稿件的质量。夜班精心制作标题,精心包装,确保了系列专稿既庄重、大方,又轻松自然,每篇配一幅照片及记者感言,增强了宣传效果。

    解放军报自我国实行长假制度以来,每年五一、十一、春节都组织长假报道,至今已连续组织了11次。假日系列报道已成为军报一个名牌专栏。《春节,在鲜为人知的地方》,为这些长假系列报道的代表作。稿件刊发后,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连队学习这组系列专稿,开展"新闻评说",把稿件中的故事编成快板、小品,在连队演出。山东省民政厅、宁夏银川铁路分局等单位领导看了这组报道后,派出慰问组慰问边防军人亲属,为部队哨所改建和修缮营房出资,《中华新闻报》刊登消息《解放军报春节系列报道广受好评》,文章说"读者纷纷称赞这组稿件具有浓郁的兵味和军味,似一盘盘美味的'新闻大餐'"。许多通讯员把这组稿件剪贴下来,作为范文。

 
(责任编辑: 张樵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