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国际交流 >> 媒体回响
寻访世界遗产——大城余晖
2007年08月21日 10:54:42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作者:祝寿臣 原载:人民日报 2007-08-15 第16版

    位于泰国中部湄南河畔的古都大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城,泰语名为“阿瑜陀耶”,意为“和平之城”。从公元1350年起,曾有33代君主在此建都,长达417年。小乘佛教在大城得到迅速发展,并深深植根于泰国文化建筑中。大城佛塔如林,皇宫金碧辉煌,曾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大城市内河道纵横,桥梁密布,航运发达,一度成为亚洲的贸易中心,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伊朗、中国和日本的商人来到这里进行贸易。当年这里的繁华,为所有到达此地的人所折服。波兰人博埃姆作为中国明代朝廷与罗马教皇之间的联络使者,往返途中多次在此停留,并在这里撰写完成了他的《中国医药》和《中国处方鉴》名著,将中国的医学介绍给西方国家。可惜,这座和平之城在1767年的战争中被毁,只剩下一片废墟。

    大城王朝灭亡后,祖籍中国广东的泰国爱国志士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泰国军队顽强抗击侵略军,收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不久,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称郑信为达信大帝,尊称郑皇。郑信在位15年,统一了四分五裂的泰国,恢复了大城时代的疆域。因郑信对泰国民族贡献巨大,泰国人民对他十分敬仰。

    进入大城,一座座惨遭战火洗劫的佛塔随处可见,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大佛塔建于13世纪,为大城王朝创始者乌通王时代修建,整座寺庙建筑宏伟精致,是大城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寺内现以卧佛和宝塔著称。这里至今香火旺盛。寺内的佛塔,有的腐蚀不堪,有的斑痕累累,有的残缺不全,但宝塔周围一排排整齐的坐佛雕像依然完好,并且个个穿着整洁的袈裟(见图,祝寿臣摄)。在高耸的佛塔下,有一座洁白的释迦牟尼雕像。两个看上去只有十来岁的小和尚正在拍照。在泰国,男孩子一生中必须在寺院当一次和尚。寺院也教授文化课,很多家庭贫困的孩子,早早被送进寺院。

    在市中心的大城遗址园内,到处是断壁残垣和散落的瓦砾,当年富丽堂皇的古皇宫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几根半红半黑的圆柱还顽强地站立在那里;寺院毁于战火,但高棉风格的笋形尖塔依然傲然挺立。现仅存3座建于15世纪的佛塔,优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建筑技巧等,充分体现了大城古都的艺术特色。旁边的许多小塔,则破败严重。遗址园里,荒草葳蕤,白花盛开,令人感到不胜凄凉。

    乘船游湄南河,就像浏览泰国的历史。两岸各式各样的古代佛塔时隐时现,被誉为“湄南河上的明珠”的泰王夏宫巍峨壮观,勤劳、智慧的泰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而且开创了崭新的现代文明。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漂亮的现代水上宫殿与古朴的大城时代佛塔交相辉映,把我们引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大城虽然因为战争而伤痕累累,辉煌不再,却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历史韵味。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