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潞城花三千万建了个"废厂"
2007年08月21日 09:56:39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决策失误草率施工管理混乱监管不力

    潞城花三千万建了个"废厂"

    杨荣

    一条庞大的碳酸钾生产线僵卧在位于山西潞城市城北5公里处的山西天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厂区的枯草中,这是该公司在潞城市政府的支持下花3000多万元为潞城市新建的"生命工程"。但令建设者和全市人民想不到的是:该工程1998年12月竣工后仅试产几十天就停产了;后几经"修理",终因生产不出合格的碳酸钾而停车。3000万元建厂费中,1700万元是打着技改旗号从工商银行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技改项目贷款资金中贷来的,其余是潞城市从有关单位筹集的。现在,该公司债台高筑,官司不断。

    这条投资3000万元的生产线为什么生产不出合格产品?记者近日到潞城市进行了暗访。市政府的一位官员认为:"这首先是决策失误造成的。"这位官员说,该项目是市政府1995年批准建设的。批准时,市政府只知道碳酸钾市场行情好,却不知道我国当时并没有成熟的生产技术,故"是一个未经认真调研的仅凭热情就决定要上的拍脑袋项目"。但就是这么一个拍脑袋项目,市里却说成是年可实现利税1349万元的全市人民的"生命工程"。且为了这个拍脑袋项目上马,市里还把这一新建项目谎报成技改项目,骗取有关部门将该项目列入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技改项目而给予了大额度贷款。

    一位科技人员认为:"草率施工是造成该项目不能投产的重要原因!"他回忆说,工商银行的1700万元技改贷款到位时,设计部门才拿出草图,公司就以抢时间为名,拿回草图就干开了。结果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既浪费了钱物,又安装了许多不合格设备。加之当时我国的碳酸钾生产技术还不成熟,设计部门又没有这方面的设计经验,故不论是先按草图安装的设备还是后按正式图纸安装的设备,都有许许多多难以补救的缺陷。

    "管理混乱也是公司长期不能投产的重要原因!"该公司的一位职工分析说,项目上马时,公司没多少资本金,银行的1700万元贷款用完后,市里怕停工,急忙鼓动一家大企业入股,组建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但款是筹到了,企业却未改制,成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四不像"企业。这样的企业,工程和财务管理的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人们还普遍认为,碳酸钾生产线出现这种尴尬局面,还与市政府事前监管不力、事后无所作为有很大关系。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在分清责任的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修复和改造这条生产线,使它真正成为潞城市的"生命工程"。

    (《光明日报》2002年1月8日)

    【资料】这条消息的线索是记者从群众来信中得到的,但记者到长治市提出要采访此事时,先是有关部门说大雪封路明天再走,随后即有六位领导同志打电话要求记者"手下留情",同时有两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千万不要来潞城找他们"。为保护知情人不受打击报复,记者先返回太原,两天后不顾大雪纷飞径直到潞城"暗访"了"废厂"的有关人员和"知情者"。当时天寒地冻,记者不幸得了重感冒,但为证明、校正"暗访"所得,又带病找知情人查阅,复印了一寸多厚的"原始文件",一切确信无疑后才写成这篇消息。

    消息刊出后,有关方面先是很不高兴。但记者不计被批评者的态度,先后十余次在网上介绍该厂的改造、利用价值,希望有识之士投资改造该厂,并将记者的电话和通信地址公布在网上。半年中,记者先后收到3位化工专家的改造建议和5家化工企业、3位民营企业家投资改造该厂的意向书。记者及时将这些信息转告了长治市的有关同志。目前,该厂的部分生产设备已得到改造,并开始生产另一种化工产品。由于记者的真诚和热心,长治市和潞城的几位负责同志专门向记者表示道歉和感谢。

 
(责任编辑: 张樵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