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人民币升值不能挽救美制造业
2007年08月20日 09:41:17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李正信

    就在美国财长斯诺结束对中国访问的当天,《纽约时报》罕见地以社论形式发表文章,对美国制造业和部分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家就美国制造业困境"拿中国当替罪羊"的论调提出批评。文章说:"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大选硝烟也正从地平线上升起。肯定又是人们眼睛转向东方寻找替罪羊的时候了。"

    的确,从今年5月前后开始,部分美国制造商就策动国会部分议员,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白宫施加压力,要求布什政府通过外交甚至经贸手段,逼迫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借以压低中国制造业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在此期间,全美制造商联合会多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列举美国制造业近年来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并声称美国制造业内就业机会的萎缩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过低引起的结果。在制造业的鼓动下,部分议员给白宫写信,敦促布什政府以更强硬的立场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向上浮动人民币汇率,甚至威胁如果中国不采取适当措施,美国财政部和白宫贸易代表就应根据世贸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贸易法等采取行动,强迫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

    众多行业质疑升值观点

    然而,美国制造业的相关行动却遭到对美国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的其他行业的质疑,其中包括金融服务业和美国的跨国公司等。近两个月来,代表美国金融服务业利益的《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等新闻媒体,纷纷发表事实根据翔实的文章,分析美国制造业失业率攀高的根本原因,以及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弊端。

    正如《纽约时报》9月3日社论中指出的那样:"如果争辩说人民币汇率,而不是廉价劳动力和其他因素是美国从中国进口 2/3玩具的原因,那则是愚蠢的。同样,正像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经历的那样,繁荣的中国并没有使美国牺牲就业机会。美国的政治家现在不能把当年抱怨日本的那些陈词滥调转过来又针对中国。"。

    的确,《纽约时报》的分析不无道理。近年来,美国制造业确实失业问题严重,然而,问题的症结不在人民币汇率低,而是美国制造业无法应对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对其形成的挑战。美国是个劳动力非常昂贵的国家,越来越无法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方面应对拥有劳动力廉价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美国制鞋,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要么把工厂迁往巴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么关厂停业,让工人和资金另找出路。市场机制促使美国制造业的不断重组、淘汰和优化。尽管这一过程包含着痛苦的失业率攀升和行业的萎缩,但这正像美国的服务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世界每个角落不断扩展一样,也是国际化促使优化组合的必然结果之一。美国制造业和政界内部分人士恰恰要逆历史潮流而上,要保护应该逐步淘汰的美国落后产业,自然应受到其他行业的质疑。

    保护主义难敌市场规律

    有分析家进一步指出,鉴于这些原因,即使中国提升人民币汇率,即使中国停止对美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美国制造业的问题仍会一如既往,因市场规律决定,美国零售商势必要到泰国、印度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为美国消费者寻找最廉价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同样重要的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的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加速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从东南亚等国的进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且大大超过中国出口的增长比例,若人民币升值将会诱发中国经济动荡,势必打击世界经济的恢复步伐。有经济专家进一步分析说,不断增长的中国出口产品中有50%以上是由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厂所制造的,中国人真正从中受益的比例非常有限。这正是为什么美国金融界和跨国公司并不支持美国制造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有竞选专家指出,斯诺财长对中国的访问,很难代表美国国内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辩论的结束,倒可能只是这一辩论升级的开始。随着美国总统竞选活动的展开,几乎所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都拿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制造业失业率攀高做文章,攻击布什总统的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部分制造商更是要利用总统竞选批评中国,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破产倒闭的命运。然而,在国际化大趋势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美国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萎缩甚至消亡的命运,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家可以阻挡得住的,更不是人民币升值可以挽救得了的。

    (经济日报2003年9月5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2003年,世界舆论特别是美国新闻界、政界及金融、制造业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指责甚嚣尘上,中国面临很大的压力。李正信同志十分注意搜集各方材料,对有关不实之说予以有力的反驳,文章论据充足,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堪称平面媒体上乘之作。

    采编过程:编辑部在这一段时间里,根据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对内对外改革,不断向驻外记者通报情况,及时沟通信息,并作相应报道安排,使驻外记者的敏感度不断增强,及时把握报道的时机。

    社会效果:及时答疑解惑,既在舆论层面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对国内外社会各界作出了清晰的解释。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