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尴尬的阻击战
2007年08月20日 09:37:46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双汇市场遭遇解析

熊家余 姜平

    "到底还是被我们逮着了!"这声音划破深夜的宁静,从黄石市的一条小巷中传出。

    车刚停稳,王细花紧张的脚还未落地,就被"埋伏"在这里的市肉食稽查队7名队员团团围住。

    尴尬和无奈写满这位女老板的脸。

    车上2吨双汇冷鲜肉成了稽查队的"战利品"。

    鲜花背后的尴尬

    2002年4月28日,河南双汇集团掷资入鄂,宜昌双汇破土动工。

    双汇冷鲜产品开始进入湖北市场。

    风波骤然而起。

    去年6月至12月,双汇冷鲜产品在武汉和黄石先后5次被扣。

    今年3月8日,黄石"双汇专卖店"开业,第二天就接到《责令整改通知书》,被要求"立即停止营业"。

    11日,发往鄂州的双汇冷鲜车被该市肉食稽查队扣押,直到17日交6000元"罚金"后才被放行。

    25日,双汇冷鲜产品在十堰被扣。交涉时,一名稽查人员警告说,"再有一盒双汇产品进入十堰,我让你横着出去。"

    4月16日,一批双汇生鲜肉在宜昌市汇腾路市场被没收,执法人员明说:这是针对双汇的。

    王细花自去年9月始,在黄石专营双汇冷鲜产品。双汇冷鲜车被扣后,她心生一"计",改用自己的车,到鄂州高速路口深夜倒运。此"计"虽妙,不想被"明察秋毫"的稽查队识破,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作为三峡工程对口支援项目,我们用鲜花迎接双汇。

    然而,当它的产品出现在市场时,却遭遇数不清的尴尬。

    11个图章组成的阻击大军

    双汇冷鲜肉在湖北市场为何遭遇尴尬,从记者得到的一份材料中,大约可以看出些许眉目。

    这份材料的标题由4行字组成--

    一个亟待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的紧迫问题:

    救救我省生猪生产、救救农民减收、救救税费流失、救救定点屠宰、救救万名下岗职工

    河南双汇集团施展不平等竞争

    导致鄂东地区生猪定点屠宰灭顶之灾

    材料说,双汇进入湖北,"短短几个月,鄂东地区肉类经营企业出现全线亏损,大多定点屠宰厂因宰销量急剧下降面临停产,鄂东11个市县绝大部分市场被其部分占领。"

    材料举例说明:黄石正常年份肉联厂日屠宰量在600头以上,现在已锐减至200头左右。鄂州正常年份日屠宰销量350头,现在已锐减至80头左右。

    后果怎样呢?材料用对比的方法写道:1996年,鄂东地区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并基本实现各市县机械化生产,下岗近8年的职工重新上岗,不少人热泪盈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屠宰厂生产不足,工人只好"轮岗"上班。今年情况更加恶化,发展下去,将有近万名员工不得不另谋生路。

    想当年,鄂东11市县先后投资2亿元资金改造设备,如今再次面临闲置。这是鄂东食品人的悲哀!

    这份材料,可说是"言之凿凿,情之切切",读来满嘴苦涩。

    材料最后一页,整齐地排列着鄂东11个市县食品公司(或肉联厂)的图章,犹如一支"同仇敌忾"的阻击大军。他们所要保卫的,是来之不易的"饭碗"。

    其实,这只是阻击队伍中的一个方面军。

    "狼来了!狼真的来了!"黄石食品公司董事长黄学湖的这一声惊呼,道出了全省肉食加工企业共有的恐慌。

    小政府与大政府的较量

    对这场进入和阻击的冲突,省领导持什么态度呢?

    今年元月19日,在有关宜昌双汇生鲜肉进入武汉市销售的一份报告上,省委书记俞正声明确批示:只有打开大门,鼓励竞争,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

    4月10日,俞正声和省长罗清泉等14位省领导到宜昌双汇现场办公,决定由副省长刘友凡组织专班,负责解决双汇生鲜产品进入湖北市场遇到的困难。

    18日,刘友凡就此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2日,省政府办公厅就支持宜昌双汇在全省大中城市设立肉食品连锁专卖店发出37号文件。文件明确写道:积极支持宜昌双汇集团在全省设立肉食品连锁专卖店,其经营品种与全省各大中城市屠宰企业经营的肉食品(包括白条肉)一视同仁,一样不受限制。

    这个文件,为双汇进入湖北市场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然而,"红灯"仍然在各个地方频频亮起。

    4月23日,黄冈市生猪畜禽屠宰检疫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黄州区政府肉食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据说是"经市政府、区政府同意",联合发出一份通告,规定在黄冈城区范围内,市方兴肉联厂、区食品公司屠宰场为定点屠宰场,各单位、学校食堂及招待所、宾馆、酒楼等社会餐饮业必须购买城区内定点屠宰场合格的生猪产品。

    好一个"必须购买",犹如一堵墙,挡住了消费者伸向双汇生鲜的手。

    5月13日,黄石市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根据鄂政办发 (2003)37号文件精神",作出如下规定:宜昌双汇猪肉产品进入我市销售,只能在自建的双汇专卖店零售,不能批发,不得在超市和集贸市场销售,不得脱离冷链环节,不准搞低价倾销,不准销售非宜昌双汇集团加工的生鲜肉品。否则,按私屠滥宰查处。

    好家伙!一连串的"不能"、"不得"、"不准"。省政府要求"开门",这个"小政府"却在慌忙火急地"关门"。

    在应城市,第一家"双汇专卖店"开业后,第二家就怎么也批不下来了。双汇方面拿着37号文到市政府交涉,市里一位官员说:我们有我们的实际,执行省里的文件也得打点折扣呀!

    大政府的决策,就是"如此这般"地被小政府的行为梗阻着:

    记者还了解到,本该作为市场"裁判"的各地屠宰管理办和肉食市场稽查队,因为大都"吃"的是当地肉食加工企业的"饭",这就不得不使他们变为专吹"黑哨"的"裁判",或者干脆"进场"当"守门员"。

    听听市场怎么说

    有形的手,不一定能管住无形的手。

    尽管遭遇重重阻击,但双汇生鲜的市场销量却在迅速增长。

    武汉麦德龙超市,将其他生鲜肉全部清场,只允许双汇冷鲜肉一家进入。

    黄石"双汇专卖店"开业当天,营业额就达2万余元。据该市食品协会人士估计,双汇在当地肉食市场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武汉、黄石、鄂州等地经销商反映,"双汇专卖店"开业不久,就拥有了一批较为固定的消费者。

    有一个情节意味深长。5月22日,黄石永安里农贸市场个体户集体歇市,并组成人墙围住市场一侧的"双汇专卖店"。即使如此,仍有不少消费者隔着人墙,打着手势,从专卖店购买生鲜。有人愤然质问:凭什么堵人家的门,不就是因为双汇肉质好吗?

    6月上旬,记者到这个市场采访,看到不大的"专卖店"里,细分的产品整齐摆放在冷柜中,店员统一着装,手隔着保鲜袋,客气地为顾客选取商品。而不远的个体肉摊,地上血水一片,摊主们有的赤着上身,有的搭一条发黑的毛巾,两只油腻腻的手,在鲜肉上捏来捏去。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你把两边对比一下,哪边叫人放心,哪边叫人不放心,不是一目了然吗!

    谁该为之尴尬

    看到这里,读者一定想见识一下双汇的真面目了。

    6月9日,记者来到宜昌双汇。看了整个生产流程,我们不能不信服,这里的确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生产工艺水平最高、产品质量最好的肉食加工厂;也不能不服气,双汇生鲜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安全食品",的确不虚此誉。

    几乎叫人难以相信,记者在这个占地105亩的"杀猪厂"行走,竟然没有发现一只苍蝇。

    这情景以及双汇遭遇的一切,叫人沉思良久。

    一些人,口口声声讲"放心肉"。"放心肉"真的来了,为何又将其拒之门外呢?

    一些人,口口声声讲"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成果来到面前,为何又视若天敌呢?

    一些人,口口声声讲"开放市场",为何又总在自己的"地盘"上筑起一道道的"篱笆墙"呢?

    还有那似乎永远打不完的啤酒大战、化肥大战、农药大战……到底意味着什么?

    双汇带来的冲击,是新型工业化对落后生产方式的冲击,是开放意识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双汇遭遇的尴尬,是我省发展环境改善不够的尴尬,是我们的思想解放不够的尴尬。

    难道不是吗?!

    (湖北日报2003年7月17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作品选取双汇进入湖北市场后遭遇阻击的典型事例,聚焦我省在走向开放、迈向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暴露的带根本性的社会矛盾,以引发深层次的社会思考,呼应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落实十六大精神的主题。

    文章直面矛盾,层层递进,选材精当,用笔老辣,具有很强的新闻冲击力。

    采编过程:作者一直关注双汇在湖北的市场遭遇,先后赴宜昌、黄石、孝感等地,看企业、探市场、对比观察、深入采访,同时以双汇在全国其他省市的市场遭遇为参照系,深入分析新闻事实的时代内涵和典型意义,集中用笔于观念层面,实现对新闻价值的深度开发。

    社会效果:报道引起全省上下广泛关注,省委主要领导极为重视,指示就此开展深入讨论。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全省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湖北日报通过"双汇"受阻的事实来说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很有说明力,很有针对性。

    报道直接引发了一场讨论,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方面人士纷纷参与。湖北日报为此发表讨论文章20余篇。

    省内新闻界对报道及讨论给予高度评价,《中华新闻报》、《中国记者》载文及网上评论对文章深表赞赏。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