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公投制宪"可能触发战争 美国绝非"台独"救星
2007年08月20日 09:22:39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邢志刚

    中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昨天警告说,台湾领导人陈水扁激进的"公投制宪"计划将冲破大陆对其容忍的极限,有引发战争的危险。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称,"台独"是大陆的一条底线,不管台湾以何种方式宣布正式独立,都会导致战争的爆发。

    他强调,两岸人民是骨肉同胞,祖国大陆一直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而不愿看到两岸兵戎相见。但最终能否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并不完全取决于大陆方面。

    "如果台湾的当权者与社会上'台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公开搞'台独',公然向大陆挑衅,挑战'一中'原则,那么武力恐怕就难以避免,"王在希说,"如果台湾当局认为真的搞'台独'也不会打,这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王在希是在参加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于北京举办的两岸关系座谈会时做上述表示的。这次活动显示,大陆正在努力制止陈水扁为了明年竞选连任而采取的激进"台独"行动。

    陈水扁采取孤注一掷的竞选策略,悍然抛出了"台独"时间表,叫嚣要在2006年12月10日完成"公投制宪",并在2008年 5月20日实施"新宪法"。为此,他指使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加紧推动"公投立法",为今后搞"台独公投"提供法律依据。

    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为了给"台独"分裂势力壮胆,一再宣称美国会履行《与台湾关系法》中对保护台湾的承话,大陆不敢打台湾。

    但王在希表示,依靠美国的庇护搞"台独"是"十分天真也是极其危险的想法"。美国人会保护他们自己的国家利益,但绝不会去保卫"台独",更不会为"台独"而流血牺牲。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席来旺则奉劝台湾当局不要低估祖国大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他说,陈水扁的"台独"时间表将促使大陆制定反"台独"的时间表。假如意识到"台独"危险迫在眉睫,大陆可能被迫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粉碎"台独"势力的分裂企图。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昨天也抨击陈水扁假民主之名,行分裂之实。

    他说,陈水扁把少数人的"台独"诉求强加给广大台湾同胞,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会严重损害台胞的根本利益。这种分裂行径只会进一步破坏台湾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美国前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昨天在北京表示,陈水扁目前的所作所为是十分危险的。在当天会见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时,黑格说,"公投制宪"不仅会损害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也不利于美中关系。

    (中国日报2003年11月19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2003年,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公然抛出"公投制宪"计划,并加紧推进"公投立法",把两岸关系推到危险的边缘。在此危急时刻,中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的立场直接关系到两岸局势的发展,因此为整个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该文充分利用了英语外宣媒体的独特优势,精心选取了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对外报道角度,在第一时间向外界宣示了祖国大陆近年来最为明确的反"台独"立场,表达了中国政府为了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惜一战的坚强决心,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舆论震慑作用,有效地引导了国际舆论。

    该作品深入挖掘了事件的新闻价值,对政策的阐释清晰明确,取得了良好的外宣及社会效果,成为外宣成功配合政治及外交斗争的经典案例,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外宣报道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该消息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客观平衡、语言简练、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背景材料运用充分得当,可读性强。

    采编过程:2003年11月18日,在台湾"立法院"对"公投法"表决前不到10天的时候,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出席了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在北京主办的一次座谈会,并发表了反对"公投制宪"的讲话。作者当时作为惟一被邀请的外宣记者参加了会议。会后,记者凭着高度的新闻敏感、敏锐的外宣意识和丰富的涉台报道经验,立即作了补充采访,同时综合了当天所有相关新闻事件,及时完成了消息的写作。

    社会效果:作品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该消息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美国之音、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亚洲华尔街日报等几十家媒体转载。美国国务院次日即通过美国驻华大使馆与国台办接洽,表示美方注意到了《中国日报》所传达的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会在"公投制宪"问题上向台湾当局施加压力。海外中国问题专家更把该消息所传达的信息看做大陆向"台独"势力发出的最强烈的警告,呼吁各方给予足够重视。

    国务院台办对该作品所产生的积极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说,该消息"有效地传达了中国政府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沉重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同时对美国政府也起到了警醒作用,使这次政策宣示的效果超出了国台办原来的预想,有力地配合了国台办的工作"。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