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子夜大转移
2007年08月17日 15:06:49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小汤山医院收治首批非典患者

    张亮  张丽  姜宏志  张保军  张彦亭

    (5月2日北京新闻播出)

    导语:集中有效地收治非典病人,是防止非典疫情继续扩散的关键一役。仅用7天7夜,北京市建成了拥有千张病床的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昨夜,我市首批156名非典患者紧急转运小汤山。请看本台记者采制的新闻特写——子夜大转移。

    正文:记者出镜:各位观众,现在是5月1日晚10点58分,此刻我正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再过两分钟,这里的 13名非典患者将被转入刚刚启用的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

    同期声:医务人员:慢点慢点……

    字幕:23∶05分  第一批病人安全出发

    字幕:北医三院

    同期声:医务人员:这是5个、6个,这是2个,这是6个、 8个……关车门……

    字幕:23∶35分  北医三院24名病人安全出发

    字幕:00∶30分  地坛医院病人出发

    解说:随着第一批非典患者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出发,全市 13家医院156名患者也陆续踏上了希望的征程,而北京的非典战役由此开始了关键性转折。

    解说:仅仅在9天之前,面对北京非典疫情迅速蔓延的严峻形势,北京市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毅然决定建立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随后,中央军委一声令下,紧急征调1200名军队医务人员赶赴小汤山。4月30日,仅用7天7夜,全世界最大的非典专科医院奇迹般建成。

    字幕:小汤山医院指挥人员准备进入现场

    同期声:小汤山指挥员:你把上衣穿在裤子里……

    字幕:医院一切准备就绪

    解说:此时医务人员正准备提前进入现场,医院提前5小时全部准备就绪,与此同时,全市公安、交通、医疗救护等近十个部门也已经开始了紧张的转运准备。

    同期声:交通管理部门:今晚涉及6个区……

    解说:为确保转运安全,北京急救中心派出近40辆救护车,公安部门全程护送,小汤山指挥中心对整个转运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调度。

    字幕:现场指挥部严阵以待

    同期声:小汤山医院现场指挥人员:地坛医院到史各庄桥了

    宇幕:转移人员沿途受到周密保护

    解说:23∶36分第一批病人平安到达

    字幕:23∶36分第一批病人平安到达

    医护人员马上投入工作

    5月2日  00∶09第二批病人到达小汤山

    5月2日  03∶22最后一批病人到达

    同期声:指挥中心:8、8,17、17,19、19……

    字幕:5月2日  04∶00指挥中心统计最后的数字

    解说:截止今天凌晨03∶22分,156名患者全部平安转入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他们将在这里接受全面彻底地治疗。

  (北京电视台2003年5月2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集中收治“非典”患者是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的重要决策,5月1日,作为北京抗击非典关键一役的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当夜,156名非典患者将紧急转往小汤山,而转运工作是否顺利决定着战役的成败。在这一夜,记者独家全程跟踪,用镜头为世人记录了2003年5月1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历史时刻。作品很好地运用了电视手段,有很强的现场感,细节丰富,具有良好的技术效果,特别是在“非典”最为肆虐的日子,新闻的播出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采编过程:在片子采制的过程中,记者为采集到最一线的素材,兵分三路,分赴小汤山医院和多家收治非典病人医院的隔离区,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置身非典病人和医务人员中间,在北医三院转移病人的拍摄中,由于时间紧迫,摄像甚至没有来得及穿防护服,只戴了一层口罩就冲进坐满非典病人的救护车中间,拍下了许多珍贵镜头。只有三分钟的新闻拍摄了近三个小时的素材,所有的采访拍摄都是独家的。

    社会效果:本片独家播出使观众第一次近距离而又真实地看到了在这场非凡抗击中实地指挥作战的现场,气氛紧张,却有条不紊。片子在抗击非典战役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时候播出,在观众中引起极大反响。人民群众通过对北京市非典患者集中收治情况的了解,看到了党和政府抗击非典的非凡指挥和坚定信心,许多观众致电BTV,表达他们的感动和振奋。本片记录了这场关键战役的全过程,成为记录“非典”患者大转移惟一的史料镜头。由于此次采访所有采自隔离区的镜头和故事都是独家的,因而这部作品在播出后,许多素材被中央、凤凰等多家电视台采用。

    

 
(责任编辑: 龙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