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渤海湾生死大营救
2007年08月17日 15:05:18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张楚晨  吴晓阳    

    镜  头

    演播室主持人    

    营救渔船靠上砣矶镇码头

    渔民拉获救人员上岸

    医扩人员为获救人员检查身体    

    现场同期    

    张玲一家住进渔民家

    文  稿

    导语(昨天下午,大连渤海轮船公司所属的“辽旅渡7”号轮在渤海海峡砣矶岛附近遇险沉没,船上81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山东军民齐心协力,展开了一场生死大营救。经过7小时的奋战,遇险人员已全部被救上岸,创造了海上营救的奇迹。)    

    砣矶岛上岸现场:

    (解说)当晚19时20分,第一艘营救渔船载着17名获救人员靠上长岛砣矶镇码头。素有海上救助传统的砣矶镇渔民从喇叭里听到海难的消息后,都自动聚集到码头,争着把获救旅客往自己家领。

    同期声(安徽乘客张玲:我找我的丈夫。

    当地百姓:一边走一边找。

    张玲:不要不要。

    当地百姓:人能找到的。

    快快快,外面怪冷的。)

    (解说)张玲和她的丈夫终于在砣矶镇北村村民赵作清家里见面了。    

    赵作清为张玲一家做饭

    张玲一家人在炕上吃面条

    记者采访张玲    

    砣矾镇领导看望获救人员

    妈妈接过获救的孩子

    当地百姓给马博文喂饼干

    医护人员救治伤员晾晒的衣物

    晾晒的鞋子

    当地大嫂给伤员送饮料    

    病床上的饮料    

    记者采访砣矶岛大嫂    

    有腰腿疼病,却把自己家的热炕让给张玲一家住,并端上了热姜汤和热面条,问寒问暖,无微不至。

    同期声(安徽乘客张玲:大娘把炕给我烧得热热的,我们睡到这儿,感到心里猛一暖和,心里很高兴,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解说)到当夜21时30分,包括张玲一家人在内的“辽旅渡7”船上81名被救人员已全部被就近安置在砣矶镇并得到精心的照料。不满1岁的马博文是被救乘客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村民们专门为他买来了婴儿饼干,一口一口地喂他吃。这里是砣矶岛卫生院,有11名乘客和船员被送到这里紧急抢救。获救时这些人已在海水中浸泡了半小时左右,几乎没有体温,有的还受了伤。全体医护人员一夜没有休息,全力救治。除了四名乘客经抢救无效死亡以外,其他人当夜就脱离了生命危险。记者在卫生院采访时,恰巧碰到当地一位大嫂来给伤员送饮料和点心。

    同期声(砣矶岛北村村民:谁遇见这种情况都会当着奉献一点爱心,没有别的什么,反正我是开小卖部的,多少是点心意。

    记者:你是砣矶岛本村的吗?

    砣矶岛北村村民:都是这个村的。

    记者:你叫什么名字?

    “辽旅渡7”航行及出海事部门省军区组织救援现场    

    手机照片

    镜头咔嚓声配音乐    

    获救人员与渔民握手道别    

    砣矶岛北村村民:别说了,咱都是普通老百姓。都不容易?)

    (解说)滚装船“辽旅渡7”是22号上午11时驶到砣矶岛附近,遭遇到海上七八级特大风浪,底仓的15辆货车翻滚在一边,导致船只严重倾斜。接到“辽旅渡7”轮求救的信号,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烟台市及交通部门的同志争分夺秒地组织救援。省军区和砣矶镇的20多条运输船和渔船顶着狂风大浪赶往出事海域,一场生死大营救迅速在渤海湾展开。参与救援的两名联通公司员工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拍摄了一个个珍贵的瞬间。

    (手机照片:)

    1.8002船奔赴出事海域

    2.救援船接近“辽旅渡7”轮

    3.“辽旅渡7”轮船体倾斜

    4.遇险乘客等待救援

    5.准备救援

    6.遇险乘客乘坐救生艇逃生

    7.救生艇上的遇险乘客被救上船

    8.17点50分“辽旅渡7”轮沉没

    9.从海中救起遇险乘客

    10.渔民用钩杆抢救落水乘客

    今天下午,“辽旅渡7”沉船事件中的 77名生还者乘上“海神九号”,从砣矶岛顺利到达蓬莱。

    (山东电视台2003年2月23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辽旅渡7”轮遇险后,山东军民进行了6小时惊心动魄的搜救,81名船上人员全部被救起,创造了中国海难史上的奇迹。山东电视台的记者第一个赶到现场,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了海难的发生和救助情况。此新闻时效性强,材料详实,像当地百姓给最小的乘客喂饼干等细节真实感人。新闻中还专门制作了砣矶岛位置示意图,并把手机拍摄的海难照片配以背景声、音乐等,节目制作手段有所创新,使报道内容更加立体直观。

    采编过程:“辽旅渡7”发生海难的消息传来,记者立即驱车前往采访。经过一夜的奔波,第二天凌晨七点钟赶到蓬莱,紧接着乘坐一辆运煤船,在所有媒体中最先赶到事发地点砣矶岛,采访到了山东军民冒着生命危险在狂风水浪中将落水者全部救起以及砣矶岛居民热情救助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当天下午又乘船赶回烟台,把所采的素材编辑成片回传山东台。记者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和休息,在全国务新闻媒体中率先对海难救助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表现了记者应有的素质和敬业精神。

    社会效果:《渤海湾生死大营救》这条新闻,及时、全面、权威、感人,让人们看到海难事故的残酷性和突发性,起到他山之“祸”可做警钟的作用,同时也弘扬了人间正气,歌颂了山东军民舍身忘我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事故高度重视的责任心和爱民之情,足以说明各级政府只要把百姓的生命放在心上,一些恶性事故是完全能够转化为一般事故的。节目播出后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得到各方面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 龙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