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非凡抗击
2007年08月17日 13:40:21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国事千钧》《舍生忘死》《市民英雄》

张亮 周星 赵彤 鲍毅 张丽

    第一集 国事千钧

    (引子)

    (字幕:2003年3月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 刘又宁:"给我的感觉呢,这个病人当时非常重,不是一个普通的肺炎,精神比较萎靡,如果我们近期内治疗无效,他就有可能死亡。"

    (字幕:山西患者徐丽[化名]被确诊为非典型性肺炎,这是第一支输入北京的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源,先后共有10人被其感染。)

    (字幕:2003年3月6日自香港探亲回京的72岁老人李某在东直门医院被确诊为非典型性肺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 刘清全:"没想到这么快来到北京,我也没想到我们接诊的是这么厉害的一个 SARS病人。"

    (字幕:李某这支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源,先后共有47人被其感染。)

    (字幕:2003年3月24日,北京出租车司机王某因高烧不退,进入朝阳医院急诊科就诊。)

    朝阳医院院长 王辰:"当时我觉得这个就可以定了,就应该定为SARS了。"

    (字幕:王某这支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源,先后共有23人被其感染。)

    刘又宁:"在此前一两个月,我们只说可能狼来了,狼来了,那么这个时候真正的狼到了。"

    刘清泉:"我说这么快就来北京了。"

    王辰:"忽然有这样一种传染病能够以这种横扫一切的气势影响我们整个的社会生活,这个确实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

    (推出片名:第一集《国事千钧》)

    2003年的春天格外眷顾北京,晴空朗日、欢乐祥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两大历史任务,正让北京凝聚着的精气神儿,向着既定目标高歌猛进。

    谁曾料到,一种人类从未遭遇过的疫病竟会不期而至;它迅速登陆中国港台、东南亚及加拿大等世界各地。憧憬美好未来的北京人还来不及弄清这个叫做SARA病毒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便被卷进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之中。

    (字幕: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4月21日全世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累计病人3861例。)

    胡锦涛:"给同志们讲,我们很揪心!"

    “揪心!”这是2003年春天。总书记用百姓语言表达出的急切心情;人民从中感受着心碰心的温度,更能品味出其中的轻重。

    疫情突袭,重压北京,北京能否承受?这不仅事关北京生灵1300万,更事关13亿人健康福祉、改革开放宏观大局以及国际形象的功败垂成。

    "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

    国事千钧,泰山压顶。总书记的话,北京人懂。

    2003年4月12日上午,北京佑安医院,一位护士长被确诊因救治非典患者而感染发病。

    北京佑安医院护士长 任珍:"因为我们护士都是以护士长为榜样的,她一倒下,在护士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波动。包括我,作为护理部的副主任,我都觉得,真是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心情简直恶化到了极点。"

    这时,医护人员接到电话,温家宝总理要在下午来医院看望他们!

    北京佑安医院院长 赵春惠:"当时是4月12号,我觉得 SARS是传染性很强,病因并不明确,在这种状态之下,领导就要来我们医院看望,觉得很惊讶,可以这么说,同时也觉得很紧张。"

    一见面,总理就急切上前,与这些曾与死神抗争的手一一握在了一起!

    温家宝:"我要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奋战在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第一线的全体医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同时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卫生部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要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工作,只有大家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救死扶伤,去更好地医治病人。在这里,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总理的深深一躬,道出的是国事相托,万千珍重!总理的亲切关怀,让人心潮难平。护士长任珍连夜致信全体护士:"姐妹们,让我们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与病魔搏斗。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

    非典病毒在北京肆虐横行,达到了巅峰时期,医生告急!病床告急!医疗物资告急!学校开始停课,游人纷纷离京,公交车乘客大幅锐减,公交系统车票收入由平均每辆车每天16000元降至最低点平均每辆车每天13元,一座充满活力的动感之都转瞬之间沉寂清冷,变得令人陌生。

    险峻情势,前所未有。国运兴衰,系于京城。任你压力如山,我自众志成城!意志高度凝聚,战略全面调整。4月17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北京地区防治非典型性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正式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担任组长;三天后被任命为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代理市长的王岐山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有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负责人。

    刘淇:"防治非典工作是当今一个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这个组织成立以后,就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地区的非典防治工作。"

    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张成福:"联合工作小组从根本上,体现了一个属地管理原则,它打破了部门的分割、条块的分割和地区的分割,所以说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从而使我们的危机管理高效的运转。"

    疫情如军令,联合工作小组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社会动员机制,构建"三网",实现"一整合"--即构建坚强有力的领导体制网络,形成畅通的信息网络和严密的防治网络;同时尽快把首都地区各种医疗资源整合起来。"三网一整合",使得首都地区按照中央的要求对于防治非典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在紧要关头,联合工作小组带领1300多万北京市民,直面危机,迎难而上,对非典展开了一场坚韧、顽强、壮烈的阻击战。

    北京地坛医院党委书记 刘建英:"在4月的中下旬那十几天的时间,非常紧张,病人来了,我们设备没到,没有床边机,呼吸机那时候也非常紧张,非常困难。那么多病人躺在这儿,没有设备,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着急,再加上物品在当时情况下也是非常紧张,我们的工作人员下夜班的出不来,上白班的进不去,为什么呢,口罩没有了。"

    此时北京的疫情愈加严重,病人大量增加,医院不堪重负。

    胸科医院院长黄卫祖:"基本上是隔一天两天就有一批病人,隔一天两天就有一批。我们先开的是20张床,那么后开60张床的时候,一夜之间来40个病人,我们又让开120张床的时候,一夜之间又来80个病人,就是这样。"

    北京地坛医院党委书记 刘建英:"疑似的病人,一人需要一间病房,确诊的需要两人一间。在当时情况下,人员非常紧张的时候,病人非常多的时候,我们甚至一个病房放到了三个人。"

    北京急需一家治疗呼吸传染病的专业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 曾光:"要解开这个错综复杂的结,一环套着一环,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只有另辟蹊径,必须得对医院做战略调整,得有大手笔。"

    (字幕: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会议室)

    4月22日,在蒙蒙的暮色中,来自军地各单位的汽车陆续驶入了北京市政府大院,从车上走下来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武警部队的将军们,有国务院各相关部委的部长们,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来不及抹去满脸倦容,便行色匆匆神情凝重的走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会议室。

    整个城市笼罩在暗夜之中,这座小楼则在紧急筹划怎样让城市尽快摆脱非典病魔困扰,迎来破晓黎明!

    曾光:"如果医院不够的话,我当时提出来,可以征用疗养院,特别是条件比较好的疗养院。他们是按照征用疗养院的思路去做的,找到了小汤山。"

    形势所迫,用7天时间建一座一千多张床位的现代传染病医院,这是由刘淇同志主持的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也是一致的结论!这计划听起来真是匪夷所思!但,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杜刚建:"4月17号以后,成立的这个小组非同一般,你绝不能把它等同于一般的协调小组,一个协调机构,它就是战争时期紧急成立起来的司令部,可以这样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任何平常时期,你认为那种权力它不能拥有,它都能拥有,这个联合小组它有非常独特的一系列的授权,从对人事的安排、组织的协调、资源的调动,然后各种措施的落实到位,它提出的要求就像战争时期一样,军令如山倒,必须执行。"

    联合工作小组下设的联合工作小组办公室、医疗组、信息组、流调组和物资保障组迅速展开攻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北京市各机关团体全力配合,在联合工作小组的统筹指挥下,一座占地122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世界上通常最快需要8到10个月时间建成的国家一级标准传染病医院,当晚决策、次日进驻工地、第5天结构工程和基础工程完工、7天后医院全部建成、第8天便正式投入使用!

    北京市建委主任刘永富:"工程竣工了,我非常愿意答复大家的问题,但是嗓子吃不消了,本工程虽然是临时性的医院,但是我们完全是按照传染病医院各种功能和要求保质保量地建设的。"

    曾光:"如果要不是我亲眼看见的话,我不相信,7天7夜!别说别的,7天7夜你能把图画出来就不错,确实是,我个人觉得是奇迹。"

    之后,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一声号令,1200名解放军医护人员紧急支援北京。5月1日,在刚刚落成的小汤山医院,他们用响亮的誓言告诉人民:"同志们有没有决心?""有!"

    联合工作小组从领导体制到医疗救治、科技攻关,从物资保障到市场供应,全方位重新整合、高效运转,为首都抗击非典的各个战役提供了有利保证。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张工:"物资保障组刚刚成立以后,我们原有正常状态下的急救车的数量,在这个时期就显得远远不够了,急救中心就立刻提出来要30辆车,要在一个星期内全部到位,这个30辆的急救车还不是我们常规型号的急救车,它还需要和司机有隔离,还需要天窗上有排风,还需要在高度上,能够达到给病人打上吊瓶,同时还需要有医疗箱,那么在短短的5天内,就要求物资保障组,要求我们的北汽福田汽车公司,就要提供出来。"

    北汽福田迅速建立了应急机制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全市赶制了90辆救护车。

    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济生:"都是夜里头把我们招到市政府去,连夜开会、布置,然后是一边安排生产一边向外省市求援,一边布置网点。"

    在北京大华衬衫厂,数百名员工昼夜奋战在一线,生产防护隔离服,在抗非典期间,北京纺织工业为全市生产隔离服近20万件、防护帽5万顶。

    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副主任 李顺利:"火车可不可以,调一个急列,急列过来之后,一个车皮的话,50吨、60吨,一列的话四五十个车皮,调一列我到批发市场,分销出去可不可以。"

    国事千钧,牵动人心,全国各省市纷纷致电北京,把北京的困难看做是自己的困难,把为北京服务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全力支援北京的抗击非典斗争。

    李顺利:"24号早晨,也就是凌晨之前,我们组织了150辆卡车,把米、面、油、盐成卡车地拉到社区去,到便利店去销售。"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抗击非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北京市已建立起粮食生产加工基地,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粮、油、盐、菜以及多种方便食品的充足货源,各类商业企业积极调配商品,保证市场供应,财政投入超过人民币10亿元,为保各条战线战之能胜。

    以开辟专业医院为标志的医疗救治攻坚战收效显著,联合工作小组部署同时开辟第二战场,打响了群防群治的人民战争!战区在城市,战区在乡村,社区、商场、工地、学校,联防布控各自为战。依靠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依靠群众的智慧,一张科学防控非典的网络迅速建立、张开,覆盖到了城乡的各个角落。

    5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来到北京农村视察非典防治工作。

    温家宝:"我问您,知道外边现在闹一个叫非典的疾病吗?"

    农村大妈:"知道,闹非典,我们不敢出门,天天消毒,喝药。"

    温家宝:"喝点什么药?"

    农村大妈:"大队发的药,发的中药,温度表,一家发一个。屋里消毒,外头消毒,里外都消毒,晒被子,勤通风。"

    一位84岁的农村老人对防治非典的知识如数家珍,这让共和国总理感到无比欣慰,每一位公民都在为国家大事做着力所能及的分担,一国总理能不放心?!

    北京的当家人此时也奔忙在最前线,市委书记刘淇、代市长王岐山深入社区、市场农村一线,确保抗击非典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落到实处。

    刘淇:"干不过来不是你的事,没有钱也不是你的事,找不出问题来你们得负责!"

    王岐山:"垃圾处理、焚烧,包括水处理,全是你的事!"

    国事千钧,维系生命,党的领导,凝聚民心。从这些忙碌的身影里,京城百姓看到了一个坚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执政为民的政党,看到了一个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为保护人民,正在竭尽所能。

    (字幕:积水潭医院医疗队奔赴402医院

    协和医院医疗队奔赴整形医院

    友谊医院医疗队奔赴胸科医院

    50多支医疗队累计200多批次

    支援16家定点医院)

    医护人员:"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都是勇士。"

    在危机时刻,最能显示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英雄本色。

    北京急救中心是抗击非典的最前沿,急救中心的200多名共产党员冲在了最前面,有着18年党龄的赵立强在重症转运组连续奋战21天,被同事称为"钢铁战士"。

    北京急救中心重症转运组医生 赵立强:"成立转运组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以前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这种重症病人的转运是第一次。为什么我要求去,想的就是死就死,我死了以后可以给其他人留下一些宝贵的经验。"

    北汽公司党员冲上一线,为医护人员开班车,一位58岁的老司机给党组织写下了请战书:"现在我请求,能不能根据我的情况,给我安排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应该上一线去。"

    医疗部门急需50名急救车司机,北京公共交通总公司267名党员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一名抗典队伍中的司机,我保证一切从救助非典患者的大局出发,服从指挥,冲锋在前。"

    以战土的姿态冲上火线是许多人的选择,向党旗宣誓,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死线上完成的夙愿。

    (字幕:和平里医院护士王健在隔离区通过电话宣誓入党。)

    王健:"服从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接受党组织的考验,请党组织考验我,谢谢大家。"

    (画面:宣誓仪式在北京各处举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忠于人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让团旗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高高飘扬。"

    "让我们一起肩并肩,做好平凡的每一天。"

    "向SAR5宣战,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无私无畏,安全接送,保证成功。"

    ……

    2003年5月1日,一个寻常而又不寻常的清晨,北京在这一刻显得沉着而坚强。一种精神在这里凝聚,一个信念随旗帜飞扬,朝阳中,共和国的旗帜在人们心中冉冉升起。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春天!

    面对非典型性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北京顶住了压力,中国挺住了脊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以人民名义命名的政府和人民一起,赢得世界的赞许和尊重!

    在此背景下,白衣战士舍身忘死,用生命挽救生命;京城百姓群防群控,构筑铜墙铁壁;隔离区内,心与心在守望;危难中,中华民族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科学与理性的光辉在照耀,相信北京,相信中国,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北京创写着非凡!

    (以下报道略)

    (北京电视台2003年6月27日至7月2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该片是全景式记录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战役的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作品大气恢弘、立意高远、资料翔实、制作精良。其将最先进的影视理论应用于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表现手段有突破,在叙事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等方面有成功探索,叙事感染力强,论述精辟到位,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同时在画面、音乐、音效等制作手法方面有创新,极具冲击力。

    采编过程:在非典肆虐时期,近百名新闻从业人员主动选择了离开家人、自我隔离,长达百日地日夜战斗在最危险的抗击非典一线,与最前沿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非典患者朝夕相处,这本身就是一段非凡的历史。源于他们崇高的职业精神,该片拥有了大量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珍贵史料,捕捉了大量发生在隔离区内的感人故事,形成了对许多历史瞬间的独家报道,为多家媒体报道非典提供了珍贵史料。

    社会效果:一、观众反响极为热烈,呼吁多次重播,争相观看、收藏,媒体对此广泛报道,评价颇高;二、作品很好地起到了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对一些问题的反思有利于相关工作和机制的完善;三、中宣部《新闻阅评》认为这是一部"有震撼力"的佳作,徐光春同志直接批示,称其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四、基于珍贵的史料价值和精良的艺术水准,该片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收藏。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