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来自巴格达的声音
2007年08月17日 13:35:18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张立 王文宽

    (一)

    (开始曲)

    23日,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大规模空袭进入第4天。本台阿拉伯语广播部记者张立对家住巴格达的伊拉克朋友法蒂玛·穆罕默德小姐进行了电话采访。下面请听这次电话采访的录音报道。

    (法蒂玛声音,阿拉伯语,稍后混)

    越过千山万水,穿过巴格达上空的战云,当法蒂玛从电话中听出张立的声音时,她不由得又惊又喜。在一番问候之后,两人的话题很快转到了正在伊拉克进行的这场战争上。法蒂玛告诉张立,她那里已经是晚上9点左右,空袭还在继续,一枚炸弹刚刚落在她家旁边,震碎了玻璃,划伤了她的脚。

    (法蒂玛声音,阿拉伯语,稍后混)

    法蒂玛说,她家所在的居民区附近有所名叫穆斯坦希拉的大学,是一个文化场所,可炸弹却落在了那里。说到这里,法蒂玛气愤地质问道:"难道美英联军是要把我们的文化和文明也毁灭了吗?"随后她又斩钉截铁地说,"美英军队并不像他们自己宣扬的那样是为了伊拉克人民而来,是为了结束伊拉克的独裁统治和恐怖主义而来,绝不是!人们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就像我刚才说的,他们轰炸了大学,那是求知的地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人民的愤怒,更加坚定了伊拉克民众保卫祖国的决心。我敢肯定,如果美英侵略者胆敢进入巴格达,无论是男人、女人、老人还是孩子都会顽强抵抗的。"

    说到这里,电话突然中断了。过了几分钟,当张立再次拨通电话后,法蒂玛气愤地告诉张立,刚才一枚导弹落在她家附近,破坏了电话线,中断了她们的电话交谈。听了法蒂玛这番话,我们不禁对伊拉克人迅速恢复通讯的能力表示赞叹。

    (法蒂玛声音,阿拉伯语,稍后混)

    法蒂玛说,"在美军20日凌晨对巴格达开始空袭后不久,伊拉克国家电台的频率就被美军占用了。但是,美国不可能封锁所有的伊拉克媒体。我们刚刚从电视上看到有5架敌机被击落,现在人们正在寻找俘虏,电视台正在直播搜寻俘虏的实况。我们目前能收看伊拉克电视台和青年电视台的节目,有时候它们也转播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和阿联酋电视台的节目。"

    在张立谈到美英发动的"心理战"时,法蒂玛讲了个小故事。

    (法蒂玛声音,阿拉伯语,稍后混)

    法蒂玛说,她看到过一张传单,是个5岁的孩子拿给她的。上面画着骷髅,骷髅下写着"如果萨达姆使用化学武器,我们希望友好的伊拉克人民……",后面的话没有了,因为这张传单的下半部分已经被撕掉。法蒂玛说:"到底是谁要向我们扔化学武器,是谁向我们投掷了那么多炸弹?是萨达姆?还是美国?"

    (结束曲,稍后混)

    各位听众,刚才您听到的是本台伊拉克战争专题报道《来自巴格达的声音》。感谢您的收听,下次节目再见。

    (以下报道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3年3月24日-27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本文是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反映伊拉克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一组报道,它的珍贵之处在于通过伊拉克人自己的叙述,真实地展现了战争对伊拉克国家的严重摧残,表达了普通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强烈愤慨。它在当时几乎被西方媒体垄断的有关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独树一帜地发出和平的呼声。

    由于被采访对象处于一种特殊的境遇,他们的情绪激昂、语言生动、有强烈的倾诉感,尽管有时他们的叙述显得比较零散和琐碎,但这些符合口语表达的特点,也是他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今回望,节目中表现出的伊拉克民众的满腔豪情显然被后来他们根本无法预料、并迅速演变的形势所淹没,但他们当时的感情是真实的,那段历史是真实的。

    采编过程:伊拉克战争开战前,我台就对此项报道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力争在密切追踪报道战争进程的同时,多角度反映战争的全貌,突出战火中伊拉克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心理世界。为此,我台拟聘用一名当地报道员进行战地采访。20日战争开始后,由于无法与原定报道员取得联系,故转而采访我台在巴格达的一位听众(化名法蒂玛),并推出了专题报道《来自巴格达的声音》。

    法蒂玛是生活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位普通女性,曾在中国生活过几年,与我台阿拉伯语部的不少工作人员是好朋友。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一天,我台阿拉伯语广播部主任张立通过电话和她取得了联系,并在电话中向她表达了朋友们对她的关切和对她家人以及所有伊拉克人民的良好祝愿。这个电话为此后的《来自巴格达的声音》打下了基础。

    战争打响后,《来自巴格达的声音》正式推出。该节目在制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通讯。美英军队的轰炸使本来就很脆弱的伊拉克通讯变得更加困难,几乎每一次通话都要拨上百遍。有时候,即使接通了,声音却是断断续续的,或者是她根本听不到我们的声音。短短几分钟的节目,常常需要一个小时的通话甚至更长时间。那些日子里,我们每天从中午开始打电话(相当于伊拉克的早晨),艰难地接通后,又经常莫名其妙地断线,几乎每天都要到凌晨时分才能把录音录制完整。虽然很难,虽然我们知道总有一天电话联系会中断,但我们从没想过放弃,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但巴格达电信大楼被炸后,电话联系终于彻底中断了。

    法蒂玛,一个家住巴格达的姑娘,她的声音穿透了美英的隆隆炮火声,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多媒体报道平台,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听众、观众、读者和网民,了解到了伊拉克普通百姓在硝烟中的生活,听到了他们呼唤和平的心声。

    社会效果:节目播出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相继转播,人民日报刊登节目文字稿件。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