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互联网的发展
2007年08月17日 13:32:59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第二部分:网上重聚

    (拨号上网接入的音响效果)

    林少文:答案就在互联网。张静开始给母亲发电子邮件:

    (音响7,张静,中文)

    "基本上,我在E-mail里是什么都告诉我妈了,比如说,我爸又把饭烧糊了,我和我爸都争着不洗碗呀。有一次,我忘了把我的红袜子和爸爸的白衬衣分开洗,结果洗衣机里所有东西都染成粉色的了。除了这些,我还给我妈发电子卡片、动画片、故事、笑话和我们家过去照的照片什么的。我以前帮妈妈在雅虎网站申请了一个邮件地址,但她好像从没用过!"

    王璐:这一次,她用了。在同事的帮助下,崔玉华很快学会了怎么收发电子邮件。从此,查收邮件成为崔玉华夜班后的头一件事情。坐在电脑前,她百感交集:

    (音响8,崔玉华,中文)

    "每次我上网看这些E-mail--我女儿呀、朋友们发给我的,我都特激动。面对致命的疾病和垂死的患者,我不再感到无助。读邮件,让我找回了做妻子、做母亲的感觉,成了支撑我工作的力量源泉。而就在几个月前,我根本不会上网发邮件。我从来没想到读电子邮件有那么重要。"

    王璐:过去的崔玉华一看到丈夫和女儿上网就不舒服,在她看来,网络只是个"危险地带":

    (音响9,崔玉华,中文)

    "以前吧,总担心女儿上网聊天不安全,怕她认识一些不三不四的'网友'。我认为在网上容易碰到'不健康'的东西,所以我一般在家里不让她上网。"

    林少文:如今的崔玉华不一样了,她亲身体会到了网络的好处。她通过互联网了解外面的一切,还上网与家人聊天:

    王璐:除了重新架起亲情的桥梁,互联网还解决了学校的难题。张静的老师吴英回忆到:

    (音响10,吴英,中文)

    "(当时校领导说)咱们现在必须迅速开通'教研网'和'虚拟课堂',继续为同学们上课。刚开始,我觉得这主意不怎么可行!因为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上网呀。但真的没想到,在短短一天之内,我收到了所有学生发来的E-mail,向我确认网上上课的事儿。"

    林少文:"虚拟课堂"效果明显,似雪中送炭。随着"虚拟课堂"在'SARS'期间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真正意识到了网络教学的价值。吴英老师的第一堂网上英语课讲的是动词的时态,全班40名学生只有两人缺席。吴英觉得,在网上以乎更容易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音响11,吴英,中文)

    "这种交流是非常直接的,就等于是一对一的教学了,所以更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我上(网)传了很多参考资料供同学们下载。他们通过留言板或电子邮件给我反馈。以前真是没看出来网络的作用,倒是'SARS'帮了个忙,让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对网络有了更深的了解。"

    王璐:除了在网上学习和答疑之外,吴英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增进交流。她在通过"虚拟教室"多次组织了"网上班会"和"网上家长会":

    林少文:互联网还在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方面发挥了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陈国治老师说:

    (音响12,陈国治,中文)

    "学生长期独自在家里面会有一个心理压力问题。这时候,他们最需要与人交流。为此,我们专门在网上设立了 '心理辅导门诊',通过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集体或单独心理疏导。"

    王璐:被"SAHS"隔断的,就这样又被网络重新接通了。

    林少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在"SARS"期间,全区有 100多家中、小学校开设了"网上课堂"。育才学校是北京最著名的网校之一,在"SARS"蔓延的4月18日到6月30日这段时间,育才网校通过解密,公开了所有网上课程,提供免费在线答疑、资料下载等服务。这次期间,网校的国内外总访问量超过了 80万次。校长王建宗这样说:

    (音响13,王建宗,中文)

    "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学习到我们的课程,我们投入了几百万元,加强软硬件技术支持,增开服务器,拓展带宽。许多学生向我们反映网络课程信息量大,生动有趣,这其中还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及其他受到'SARS'侵扰地区的学生。开办这么些年了,育才网校从来没那么红火过。"

    林少文:不仅仅是育才。"SARS"期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还和其他8家著名的网校合作,通过宽带网,为在家自学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网络学习资源。全市各区县13个学科的230多位中、小学教师被选为"网络辅导员"。他们24小时轮流在线值班,为学生解疑释惑。

    王璐:这其中就有北京市第五中学53岁的高级教师梁捷。跟许多老教师一样,她发现"网络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是老师们辅导同学的好帮手。有时候,它还能带来难得的惊喜:

    (音响14,梁捷,中文)

    "我们有个学生就在网上给我来了一封E-mail。她写了一篇作文,要我修改一下。文章讲述两个中学生如何相爱又被迫分开。后来我发现,写这东西的孩子其实就是作文里的女生,她写的正是自己难以启齿的初恋故事。以前我一直觉得面对面和年轻人说这些事情有些为难。但没想到这次我却完全放开了,像她的同龄好朋友一样,和这个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了很多,包括很多我自己的'秘密'。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能如此亲近、如此心贴心地交流,是因为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空间保护个人隐私。学生们在网上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做不到的。"

    林少文:几乎每一位网络辅导老师遇到过这样的特别故事。很多人觉得,网络让老师和学生更靠近,更了解对方了。韩会新老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

    (音响15,韩惠新,中文)

    "有个学生特别不爱说话,但在网上却特活跃!从他在论坛上写的东西我发现,这个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很强,思想还挺深刻--无论是对'SARS'呀、对学习、对社会现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如果没有网络这个平台,我可能不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王璐:16岁的刘诗宇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在网上的变化让自己都大吃一惊:

    (音响16,刘诗宇,中文)

    "当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非常北京,非常美丽》。后来发现《北京青年报》网络版转载了我的文章。自己的文章被发表,这可是第一次,可以这么说吧,真的很激动。后来又写了几篇感受,我的班主任把它们都作为'精华贴'发表"

    林少文:对这样的交流,家长们同样交口称赞。张静的父亲张祥说:

    (音响17,张祥,中文)

    "我参加过她们班的一次'虚拟班会',我印象特别深。班会的主题是如何帮助她们班里一个女孩--好像是因为'疑似'被隔离了。这些孩子真的让我很感动,她们在网上发了一些有关'SARS'的打油诗呀、散文呀、漫画呀什么的。尽管有些孩子气,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非常难得。我女儿也头一回告诉我,她长大了想当个医务工作者,像她妈妈一样。我当时忽然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我可以放手让她独立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了,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还是在虚拟世界里。"

    王璐:张静的父母甚至开始鼓励她花更多时间在网上学习。他们明白了,互联网让人与人的交流在鼠标的轻轻点击中变得更加简单、迅捷,向使用者展现了一个信息世界。

    林少文:父亲在网上商城为张静买了一台新电脑。张静高兴极了,那是一台高配置的"奔4"电脑。新电脑到家6个小时后,张祥又在附近的电信大楼门前排起长队,申请安装宽带:

    (音响18,张祥,中文)

    "装上宽带,小孩子在网上学习效率可能会更高吧,下载一些'网上课堂'的视频文件或者学习资料都会更快一些。我家现在的'网上生活'真可以说鸟枪换炮了!我觉得上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为'SARS'而搅乱的生活。"

    王璐:的确是这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时代"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字眼而已。"SARS"来了,网络的潜力和优势才得以突显,人们也重新认识了互联网,开阔了眼界。

    旁白:您现在收听的是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特别节目:互联网的发展--"SARS"无情,网络有情。我们稍后继续。

    (本节目宣传片花)

    古时候,中国人利用烟、火作为信号,传递重要的军事情报!连天烽火就这样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一些非洲部族用敲击手鼓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1840年,在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它标志着当代邮政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贝尔在1876年发明了电话,宣告了现代通信时代的到来!

    20世纪初期,无线电的出现为人类生活迎来了新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应用于信息的收集和共享!今天,全球有超过7亿网民正在享受网上冲浪的乐趣!人们因网络而联系得更加紧密!

    《社会生活》让你永远在线,第一时间了解中国社会!聆听"信息时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故事!每周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