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医药代表向"老百姓"下跪
2007年08月17日 11:05:18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老百姓大药房杭城奇遇记

秦 军

    日前,在新开张不久的杭州"老百姓"大药房内,一位来自哈尔滨某药厂的医药代表面对满屋人,竟痛哭流涕地向药店采购部部长下跪。

    是他想求"老百姓"大药房买他的药吗?不是。恰恰相反,他是想求"老百姓"大药房别再卖他的药了!

    作为医药代表,药品销售越多,利润无疑越丰厚。他为何会为了把药拿下柜而"屈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老百姓"大药房从哈尔滨某药厂购进了一批"牛黄消炎片",每盒进价0.8元,经核算后销售价定为1.2元。应该说,50%的毛利非常可观了,没想到这个价位却引起了该厂驻浙江医药代表的恐慌。且听听这位医药代表的哭诉:"人家都卖 4.8元,最低也在3.5元以上,你们只卖1.2元,还让不让人活了?"

    原来是嫌卖得太低!

    事实上,这位医药代表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苦衷:老百姓大药房从外地购回的"牛黄消炎片"是0.8元一盒,而杭州许多医药批发公司从他那里拿的却高达2.8元。"老百姓"大药房大幅降价、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已严重影响了他的收入,威胁到了他的生存。据悉,该代表已多次到"老百姓"大药房哀求,希望能停售这种药,或至少将价格提高到2.8元以上,否则,他每天都要到"老百姓"大药房来下跪。

    "老百姓"大药房是去年底在杭州开张的一家平价药店,一开张该店便以"比国家核定价格平均低45%"的举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短短两个月来,该店因为"低价"竞争,打破了医药零售业的暴利行为,遭到了数不胜数的"围攻"。这里面除了上面提到的"温柔一跪"外,还有疯狂抢购、闯店威胁等层出不穷的硬招。

    如开张伊始,该店便因将上海强生公司的"泰诺"感冒片从 12元多降到9元而引起轩然大波,强生公司驻浙江医药代表干脆派人驻守"老百姓"大药房,一看见"泰诺"上柜,便抢购一空,"老百姓"大药房根本来不及进货。

    嵊州某制药厂生产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是我省患者常用的一种药品,已被列入医保目录,在杭州许多医院零售价为20多元,而在"老百姓"大药房,每小瓶只卖7.8元。400%的毛利陡然降到了16%,这引起了有关店家的恼怒,作为"急先锋"的医药代表遂屡屡找到"老百姓"大药房,要求提价,否则.将用一切手段切断"老百姓"的供货渠道。

    还有,新昌某制药厂的维生素E、广西某厂的"金嗓子喉宝"、杭州某制药厂的"百令胶囊"在"老百姓"大药房的售价都远远低于市场价……

    毫无疑问,"老百姓"大药房的平价销售损害了一大批人的既得利益。他们包括医疗机构、药店同行、大批医药代表,甚至还有医药批发公司。这些人是高价药的牢固捍卫者,谁要是想打破牢不可破的药价体系,必然会受到强烈攻击。

    据悉,开张两个月来,"老百姓"大药房受到的围攻已不下数十起,有求情、威胁,也有釜底抽薪的动作。据了解,自开张后,"老百姓"大药房在浙江的进货渠道已被全面封杀,至今还没有从杭州乃至浙江全省的医药批发公司那里进过一次货。

    (浙江日报2003年2月25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医药代表是推销药品的,然而,在"老百姓"大药房里,医药代表竟要求不要销售他们的药品,甚至为此下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篇报道以医药代表向"老百姓"大药房负责人下跪和制药厂竟要封杀"老百姓"大药房这样的平价药店这两件既典型又奇特的事件为切口,揭露了药价虚高的内幕,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极具冲击力。文章一刊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

    在同一时期,杭州多家都市报也就"老百姓"大药房遭"封杀"作过报道,但影响不如此文。其原因是:这篇报道所抓事例典型且具体;报道发表伊始,还配发了《百姓利益高于一切》的评论;报道出自省委机关报,具有权威性,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促进了工作的改进。

    对此,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报道"形成对解决药价问题的舆论强势,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交口称赞。这种贴近百姓生活,想为百姓所想,作为百姓所做的办报思路和方法,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民之心声',充分显示了党报的应有风范,值得认真发扬和借鉴。"

    采编过程:近年来,药价虚高是一件严重困扰着政府和百姓的事。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一直为本报所关注。2003年初,湖南平价药店--"老百姓"大药房进驻杭州后,本报曾作过报道。2003年2月,记者了解到,这家药店进入杭城后,冲击了旧有市场格局,打破了药价虚高现象,深受百姓欢迎,但也遭到了有些同行的封杀。记者及时向报社作了汇报。经慎重策划、采写,在本报科教文卫新闻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这一报道。

    社会效果: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本报的热线电话频频响起。国内多家媒体转载了此文,《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经营报》、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媒体闻讯也来杭州采访此事。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对该文作了批示:"请省体改办深入调查此事,解剖现行药品流通体制中的弊端,提出解决意见。"按照省长批示,浙江省体改办联合多家厅局进行调查,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在党委、政府支持和舆论的正确引导下,"老百姓"大药房买不到货的局面明显得到改善。受此鼓舞,平价药店在杭城纷纷开张,各类药店、医院也降低了药价,杭城"药价虚高"的局面开始被打破。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