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精品赏析
急于动武 缺理少据
2007年08月17日 10:50:09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古 平

    在联合国安理会7日审议关于伊拉克武器核查第三次报告的特别会议上,美英等国谋求联合国授权以军事手段解除伊拉克武装的努力再次受挫。据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所作的第三次核查报告认为,伊拉克方面对两机构的核查工作给予了"积极配合",核查正在取得进展,至今并未发现伊拉克恢复发展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进一步核查和有关的结论还需要"几个月时间"。对此,美英等主战派继续指责伊拉克违反安理会1441号决议,要求安理会在12日前后对美英西三国提出的、有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内涵的新决议进行表决。这一议案限定伊拉克在17日之前"自动解除武装",回答所有武器核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否则将丧失"和平解除武装的最后机会"。在美英等国向伊拉克发出限期解除武装的"最后通牒"之际,美英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集结已达30多万人的规模。

    美国急欲开战的首要理由是伊拉克"实质性"违反了安理会 1441号决议。去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担任轮值主席。在中方的斡旋和推动下,有关方面经过反复磋商,安理会于当月 8日通过了恢复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1441号决议。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全面配合核查,限期交出武器发展计划的报告,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去年11月27日开始执行的1441号决议为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决议没有明确规定完成武器核查的期限,伊拉克方面配合实施这一决议的态度以及是否"实质性"违反决议,都应由负责核查的联合国监核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价认定,所谓的"严重后果"也并不意味着自动导致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

    自1441号决议实施3个多月来,联合国两机构对伊拉克境内的720多个地点进行了900多次核查,约谈了28位伊拉克武器专家,伊拉克销毁了46枚"萨默德-2"型导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对此给予欢迎和肯定。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认为,伊拉克配合武器核查的态度"正在改进",并在压力下提供了"实质性的主动合作"。当前,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和联合国两机构都认为,核查工作有进展,1441号决议是有效的,不应半途而废,主张根据1441号决议继续坚持核查,争取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尽一切努力避免战争。伊拉克必须全面、严格、切实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不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努力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执行好1441号决议,这是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抛弃尚未完全落实的 1441号决议,另搞一个旨在诉诸武力的新决议,显然是既无必要,也缺乏道义理由。

    美国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安全构成了"威胁"。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核查和销毁工作一直持续到1998年。1999年12月17日,安理会通过1284号决议,成立以布利克斯为首的监核会,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一道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到2002年9月,伊拉克表示无条件接受恢复武器核查。两个月后,对伊武器核查工作正式恢复。如果仅仅是怀疑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应当给武器核查工作以更多的时间,直至廓清真相。事实上,在久经战乱和制裁之后,元气大伤的伊拉克对美国构成"威胁"之说难以让人信服。

    美国对伊动武的另一旗号是对萨达姆兴师问罪,要求改变伊拉克现政权,并在伊拉克推行"民主改革"。伊拉克必须执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但伊拉克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也应当得到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用武力改变伊拉克政权,完全背离了要求伊拉克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主旨的联合国有关决议。如果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目的是要推翻一个政权,那么美国今后要改变多少国家的政权才能伸张美国式的"正义"?美国这一行为的合法性从何而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还算不算数?

    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最后的手段,其合法性取决于有国际法依据、国际机构的批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违背上述要求,擅自对一个主权国家大动干戈,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质疑和谴责,导致对国际关系中文明基础准则的严重破坏。

    (人民日报2003年3月11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这篇署名"古平"的国际评论是在伊拉克战争迫在眉睫之际发表的。新闻由头是美英等国谋求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企图再次受挫。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指出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的实质是美国急于动武,阐发了推行单边主义的危险后果。文章观点鲜明,结构严整,论据充分,分析层层递进,既驳斥了强权逻辑,又强调了联合国作用和国际法准则。文章是对中国政府力争和平立场的重申,有力地表达了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

    采编过程:2003年3月上旬,美英等国紧锣密鼓地向海湾地区调兵遣将,伊拉克战争如箭在弦。为了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并发表相关评论,人民日报国际部组成应急写作小组,以便沟通情况,评估事态。经集体策划,由朱梦魁执笔、黄晴编辑,完成了这篇重要言论的写作。

    社会效果:在伊拉克战争即将打响的紧要关头,在国际社会围绕伊拉克战与和问题激烈较量之际,人民日报的这篇国际评论强烈烘托了中国反战促和的立场,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外交斗争。这篇有理有据的评论不仅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政策借鉴,也对国内舆论和国际舆论起到了辨是非、正视听的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