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资料
我一直在追求做一个好的广播人
2007年08月16日 15:00:23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8月16日下午14:30,第八届长江韬奋奖的获得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政部主任张晖做客中华新闻传媒网,畅谈她的新闻生涯。以下是精彩访谈摘要:

    [主持人]您说您曾经立志做一名“广播人”,这个“广播人”的概念是什么呢?在九十年代初期,电视并不是很普及,我们理解您是不是要做一个在那个小电匣子里面播音主持的“广播人”?

    [张晖]我学的是新闻专业,我就是想做一名记者,做一个好记者,做一个知名的记者。可能和人的性格有关,我认为做事情一定要做好,做得漂亮,做得让自己都满意。

    说起广播人,和我学的传播也有关。我从小就是抱着电匣子长大的,真的是对黑黑的匣子有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总想从神秘的小匣子里掏出点什么东西来。所以我每天听的时候,就想我什么时候能够跑到这个匣子里和人家讲话、讲故事,给人家报新闻。我是在天津长大的,天津电台和电视台有少儿剧组,我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了解到原来声音就是这样从匣子里传出去的,我的图像就是从摄像机传出去的。那时我对这些有了了解,这时是小学和初中。这段的经历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影响了我对事业的抉择。

    这一切让我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想我一定要学习新闻,一定要做“广播人”,现在更确切地说是做一名传媒人,传播人。传播人包括了各种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包括我们的网络,可能是各种传媒都包含在里面,这些合起来可能就叫“广播人”或者“传播人”。 

    其实说实话,经历的过程特别美好,经历的时间也是特别长的。我一直在追求,我要做一个广播人,一个好的广播人。在做的过程中,它是我最享受的,现在只能说我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说我达到了我的目标,得到了最高的奖项,我就可以不用去努力了。我觉得自己还要很长的路要走,我要享受这个过程。

    时代的发展,还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广播人,你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让自己在工作中也是求得一种变化,我认为这是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 

    我举一个例子,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出趟差虽然是广播人,把稿子传回来是通过随身携带一个小的传真机,因为不同的国家电压不同,要带一个小的变压器。我写了一片专稿,有5、6页,我要把它头尾相连,粘在一起发传真,发传真的时候感觉特别兴奋。那时实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播人,广播是用口、嘴为人们的耳朵服务,那时是用文字服务。我传回文字,单位的编辑、主持人在录音间里把我的文字念出去,可能很多网友朋友不知道,老的广播概念是一个大的开盘带,和磁带一样,我们为了赶时间端好几盘开盘带在走廊里走,又不能穿高跟鞋,怕影响直播。我们穿着软的拖鞋从走廊的这头跑到那头,这是传统的广播的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另外一种广播的概念,我从拿着小的录音机,到小的MD机,再到专业性的录音机,还可能拿着摄像机,虽然技术发展了,但我身上装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这个职业逼迫着你也一定要进步,要不停的变化,这点给我印象很深。

    我那个时候对广播人的设计,也就是对我自己的职业设计就是自己是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人。我自己从头到尾执掌着这一切,我可能在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图像,同时会把我的文字,或者感受,看到、听到的东西在报纸上实现,我当时是这么设计我的职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这样的想法,“大传媒”的概念已经让我们实现了这个想法。

 
(责任编辑: 龙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