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采编园地 >> 精品赏析
重测珠峰直播报道
2007年01月31日 13:34:06  来源:中国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央电视台(集体)

    作品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3月到5月,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学院、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测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国家首次组织珠峰测高之后,我国第二次对珠峰进行法定的国家测量。

    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部在2004年12月初获得这一消息以后,立即决定直播,并派出记者深入到国家测绘局、西藏登山队和中国科学院了解登顶测量以及科考的详细情况,并请到16次参与组织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协资深专家于良璞咨询在珠峰工作所应做的准备。由于当时台内直播任务十分繁重,无法派出大量人员参与这项直播,中央电视台最后派出了由10名编辑和3名技术人员组成的珠峰直播报道组,如此精干的直播队伍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中绝无仅有的,2003年中央电视台曾经在珠峰进行过人类登顶珠峰50年的直播,当时派出的人员多达100多人。

    登顶直播只有4个半小时,但为了这4个半小时的直播,也为了更加详实生动地报道这次重测珠峰的全过程,早在2005年3月11日,中央电视台就派出了直播报道组记者跟随国家测绘局,从此次重测珠峰的起点格尔木出发,并在此后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跟随登山测量队深入到平均海拔 4500米的藏北无人区、海拔5800米的珠峰西绒布冰川以及海拔6500米的珠峰东绒布冰川前进营地,发回了大量珍贵而鲜活的第一手报道,既增加了大家对直播的期待,也为直播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素材。中央电视台也因此成为唯一一家全程报道了此事的电视媒体。

    2005年5月22日8时30分至13时整,直播顺利完成,其中来自珠峰峰顶的画面长达40分钟,但直播背后的惊险和艰辛却无法透过电视屏幕传达。

    在这次直播当中,一共有5个机位,除了设在5200米大本营的3个机位外,另外两个机位一个为设置在距离珠峰峰顶50米处的峰顶全景机位,一个为设置于珠峰峰顶的游动机位,把持这两个最关键机位的是西藏登山队的4名藏族小伙子,他们不是专业的摄像师,为了确保他们能够拍摄并传下来高质量的峰顶画面,此前,直播报道组在大本营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严格培训。我们将他们分成两组,每组两人,一人负责拍摄,一个负责传输微波,但登顶珠峰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谁也不敢说自己肯定能够登顶成功,因此我们培训这4人时,既要他们学会拍摄又要掌握微波传输技巧,这样即使只有一人登顶我们也能够完成直播。为了保证拍摄质量,我们还找来木棍模仿觇标、找来纸箱模仿雪深雷达,进行了大量模拟拍摄训练,同时考虑到峰顶面积较小,登顶的人又比较多,我们又有针对性的对这4名高山摄像进行了人群晃动的抗干扰试验。

    但在直播当天,珠峰恶劣的天气条件还是让我们备受煎熬,我们本来计划在登顶队员在到达珠峰海拔8700米时直播2分钟,因为这里是登顶队员向珠峰峰顶发起最后冲击的起点,但由于当天风力过大,高山摄像根本无法在此进行拍摄,也就是在这里我们一台登顶摄像机话筒折断。这让我们十分紧张,因为尽管前一天,高山摄像曾经从8300米营地传回过画面,但峰顶信号是否能顺利传下来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5月22日上午11:08,第一名登山队员已经登顶了,但是接收顶峰设备微波的仪表没有一点反应,步话机也一直没有高山摄像的消息。很快,峰顶全景机位的信号传下来了,但能够拍摄到更多峰顶细节的峰顶游动机位的信号却迟迟传不下来,11:50左右测绘人员通过观测仪器已经看到觇标竖起来了,可我们信号还是没有下来,峰顶信号下不来,意味着直播不成功。3名技术人员四处寻找问题,就在最后快要放弃的时候,他们终于发现是微波接收机出现高原反应,有一个零件不工作了,于是当机立断,把接收机换到另一个微波接收机上。最后,珠峰峰顶测量队员艰难地竖立觇标,测量雪深的清晰而详细的画面终于出现在观众面前,特别是当中国人在峰顶举起国旗的一刹那,很多人激动地落泪了。

    珠峰报道组第一批记者从3月11号出发,报道时间长达两个多月,高山缺氧给直播带来了许多困难,尤其是在进行珠峰登顶直播前的一段日子里,报道组许多成员都病倒了,摄像黄玮突然大量便血,被送到拉萨急救,编辑王亚民、摄像常青出现咳血现象,不得不下到100公里以外的协格尔检查,技术白皓感冒,摄像吴涛牙疼……种种在平地上的小病在海拔 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都可能要人的命,但这是一个仅有13人的报道小组,少了谁直播都无法进行,因此大家一方面积极想办法调理身体,一方面互相鼓励,直播前两天下山治疗的同志都准时返回大本营,13人的团队,在 4名高山摄像的协助下,在海拔5200米共同完成了一场长达4个半小时的直播。

    中央电视台是唯一一家进行了登顶直播的电视媒体,中国实现登顶测量的画面作为公共信息传送给了世界各大电视媒体,CNN、BBC等媒体是利用了我们的信号才播发了中国登顶测量珠峰高度的消息,许多平面媒体将登顶测量的电视画面拍摄下来,作为头条消息刊登。

    (中央电视台2005年5月22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2005年对珠峰重测的直播是整个珠峰报道的亮点,高海拔、低气压、异常寒冷、氧气只有内地的1/3,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本来是对前方记者在没有经过任何高山训练的情况下的最大挑战,但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基础上,一个只有13人的团队,仅靠着3名技术人员在5200米完成了一场长达4个半小时、5个机位的直播。直播当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现了峰顶画面的实时传送,也让全世界的人们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在世界最高峰展开测量的奇特景观。从电视上翻拍下来的峰顶画面也成为各大平面媒体转载的图片,一些国外的电视媒体也采用了央视独家提供的峰顶测量画面。

    采编过程:30年前我国首次测量珠峰时,我们的前辈用胶片纪录下了那珍贵的过程,而且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30年后重测珠峰,作为电视人我们同样有责任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式纪录这一历史时刻, 因此我们选择了直播。如何让漫长的登顶过程精彩纷呈,充满张力?我们选择了登顶队员从8700米向峰顶冲击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段过程进行直播,并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在珠峰大本营和峰顶设立了5个直播点,大本营的3个直播点以记者现场报道为主,而且互为补充,悬念迭出:登山指挥部重点报道登顶的最新进展,科考队直播点主要对登顶起决定因素的天气情况进行跟进报道,交汇测量点记者则是对测量的准备和测量进展进行体验式报道。在峰顶直播点的设立上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了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能够让峰顶测量的情况得到最充分的展现,我们把顶峰设立为游动机位,在距峰顶50米的地方设置了起支撑作用的全景机位,这样不仅视觉丰富而且两个机位互相支撑使峰顶直播达到了破纪录的40分钟,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此外,直播前,记者长达两个多月的全程跟踪采访,也为直播积累了大量素材,真实感人的小专题也为直播增色不少。

    社会效果:直播节目让全中国也让全世界见证了重测珠峰的壮举,成为一时的新闻热点,尤其由中央电视台提供的独家峰顶测量画面不但被国内各大平面媒体转载,而且被一些国外的电视媒体采用。直播中在5200米接受采访的中科院专家康世昌老师到今天还在感叹电视的巨大传播作用,他告诉我们他远在美国的老师和同学都看到了他在珠峰工作的情景,并开玩笑说他已经成为中国的电视明星。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