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采编园地 >> 精品赏析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专栏《中国时事》
2007年01月28日 18:26:23  来源:中国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栏目负责人 新闻中心

    申报资料实录

    栏目简介:《中国时事》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老栏目。其宗旨是:以客观性、权威性的新闻报道为己任,以最新、最快的手段全面报道正在中国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科教、文化、社会生活和对外关系的新闻事件,介绍重要背景,反映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并针对海外媒介对华歪曲性报道做出正面报道与评论。

    《中国时事》节目以"短小、精悍"见长,每篇字数在1200字左右,每周一到周五发稿,每天发稿两篇。

    一、《中国时事》栏目的报道涵盖了发生在中国的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下面以去年的栏目发稿为例,作简单说明。

    1.重大新闻事件

    去年一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比较多,主要有《反分裂国家法》获得通过、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访问、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朝核问题第四轮和第五轮第一阶段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中国全力防治禽流感,等等。

    对于这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国时事》栏目都在事先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制定了详细的报道方案,选派骨干记者赴前方采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方面的报道不仅仅局限于事件表面,而是更注重分析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比如在《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前后,共发出了5篇稿件,不仅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专家、普通民众、在大陆的台商等各界人士对制定这部法律的看法,更深刻阐述了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中国和平统一大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突发性事件

    印度洋海啸的发生,使喜迎新年的中国人民在2005年年初,自发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捐助活动。为对此进行报道,元旦当天,《中国时事》栏目的记者赴西山灵光寺,采访了海峡两岸佛教界为在海啸中遇难和受灾的民众举行的大法会;此后几天,记者又深入街道、红十字会、义演现场等地和机构,报道了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的情景。仅1月上旬,就发出了 7篇稿件,对中国政府、普通民众、佛教界、演艺界的援助行动及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展示了危难时刻,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受灾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只是《中国时事》栏目对突发事件所作反应的一个缩影。在去年发生的南方水灾、广东梅州煤矿透水事故、吉林化工厂爆炸事故、哈尔滨停水事件等所有大的突发事件的现场,均有该栏目记者的身影,他们用来自一线的报道让听众及时了解了发生在中国的各类突发性事件,以及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些事件所采取的措施。

    3.社会热点问题

    对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报道是《中国时事》栏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这方面所做的报道主要涉及:反腐败、保护知识产权、防治艾滋病、"三农"问题、就业、节约资源,等等。在向国外听众报道这些热点问题时,该栏目重点报道了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4.日常报道

    除了以上三类报道外,《中国时事》栏目还对中国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方面发展出台的重大政策,以及这些方面发展取得的成就及时地进行了报道。比如,中国新推出十项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工程、中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发布国家教育报告,等等。通过这些报道,听众可以了解到中国方方面面的最新发展情况或发展动态。

    二、《中国时事》栏目稿件的特点

    1.题材重大

    2. 时效快

    时效快是本栏目非常鲜明的特点。对当天上午发生的新闻事件,《中国时事》栏目一般都在下午2点前发出了报道。为增强时效性,本栏目还经常采取前后方记者、编辑联动的方式。比如对于有网上和电视直播的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在前方记者积极提问、采访的同时,后方编辑根据发布会的内容迅速构思、写作稿件。待前方记者返回补充了新内容后,稿件就可以迅速完成。

    3.广播特色鲜明

    每篇《中国时事》稿件都运用了两段以上的被采访对象或现场的音响,同时交替使用记者口播、对话、记者解读等多种手段,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和真实性。此外,所有稿件都采用口语化文风,简洁流畅。

    4.强调对外性,注意背景的介绍

    许多新闻事件对国内的人们来说并不需要做过多的铺垫。但对国外听众来说,如果不交代背景,他就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去年4月下旬,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来访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如果不交代两岸问题的由来,仅报道访问的情况,国外听众就会不明所以,很难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所以我们在稿件中用适当的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相关背景,这样听众听起来的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5.注重实效

    所有稿件都注意摒弃宣传,不强加于人。注意客观报道,用事实说话,说服力强。

    6.注意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反映事件的动态

    有的新闻事件持续一段时间,为全面展现其整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国时事》栏目注重采用系列报道的形式。比如第四轮六方会谈去年7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在会谈开始前后及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本栏目共发出了15篇稿件,既有对本次会谈的期待、分析,又有会谈各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及对会谈成果的评述。同样,在防治禽流感的报道中,从10月下旬到年底,共发出了10篇稿件,对防治工作作了全方位的报道。

    三、听众反馈

    《中国时事》栏目是我台最受听众关注和喜爱的栏目之一。本栏目在我台43种语言播出,每年都能收到数以万计的听众来信或网上留言。与国内媒体接到的听众反馈形式不同,国外听众对此栏目的表扬也好,建议也罢,不是针对栏目本身的,而是针对在《中国时事》栏目中播出的具体稿件。仅以去年为例,比如我们播出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节目以后收到的听众反馈,有的说通过收听我们的节目,了解了中国通过这项法律的真正目的,有的对我国通过此项立法、维护国家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播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节目后,收到的听众反馈表示,知道了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工作;播出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印度洋海啸捐赠活动的节目,收到的听众反馈大多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的赞赏和感谢之情……

    总之,从国外听众的反馈情况来看,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时事》栏目这一窗口,对他们更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 杨蕾 )